隧道通风设计规范.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182620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0.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通风设计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隧道通风设计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隧道通风设计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隧道通风设计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隧道通风设计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隧道通风设计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通风设计规范.doc(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隧道通风设计规范篇一:隧道通风照明设计第五章 隧道通风照明设计 隧道通风设计在隧道运营期间,隧道内保持良好的空气是行车安全的必要条件。为了有效降低隧道内有害气体与烟雾的浓度,保证司乘人员及洞内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公路隧道应做好通风设计保证隧道良好通风。黄土梁隧道通风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隧道长度及线形,麻涯子隧道右线总长为1227m,风阻力大,自然风量小。(2)交通量:麻涯子隧道为高速公路隧道,车流量大,为2400 辆/h,且主要为中型货车和大型客车。(3)隧道内交通事故、火灾等非常情况。 (4)隧道工程造价的维修保养费用等。根据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规范,本隧道通风

2、应满足下列要求:(1) 单向交通的隧道设计风速不宜大于10m/s,特殊情况下可取12 m/s,双向交通的隧道设计风速不应大于8 m/s,人车混合通行的隧道设计风速不应大于7 m/s。(2)风机产生的噪声及隧道中废气的集中排放均应符合环保的有关规定。 (3)确定的通风方式在交通条件等发生改变时,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并能适应火灾工况下的通风要求。(4)隧道运营通风的主流方向不应频繁变化。 (5)CO 允许浓度正常状态:?290ppm;阻滞状态:?300ppm。 通风方式的确定右线隧道长度:1227m;交通量:2400辆/h,单向交通隧道;LN?1227?2400?106?2?106故采用机械通风,

3、纵向射流式通风方式。 需风量计算麻涯子隧道通风设计基本参数:道路等级:高速公路,分离式单向双车道(计算单洞) 行车速度:80km/h 空气密度:?/m3隧道起止桩号、长度、纵坡和平均海拔高度:右线桩号:K121+388K122+615,长1227m;纵坡:全线为%的上坡;隧道的平均海拔高度H=294m。隧道断面面积:Ar隧道当量直径:Dr4?车道空间断面面积4=同一面积的周边长设计交通量:2400辆/h 交通量组成:隧道内平均温度:tm?20?C (1)CO排放量 CO基准排放量: qco?/辆km 考虑CO的车况系数为: fa 根据规范,分别考虑工况车速100km/h,80km/h,60km

4、/h,40km/h,20km/h和10km/h(阻滞条件下)的速度修正系数fiv和车密度修正系数fd如表所示:表 不同工况下的速度修正系数和车密度修正系数取值表 考虑CO的海拔高度修正系数:fh?1 考虑CO的车型系数如下表: 计算各工况下全隧道CO排放量:QCO1?106?=(482+211+163+5)?1+?122+5?302=2661 当v=80km/h时QCO?1?1227?2661 6?103m2s /其他工况车速下CO的排放量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得出计算结果如表:表 各工况车速下CO的排放量 最大CO排放量:由上述计算可以看出,在工况车速为20km/h时,CO排放量最大,为QCO?

5、/s。(2)稀释CO的需风量 根据规范要求,CO设计浓度为:正常行驶?290ppm,发生事故时(20min)?300ppm 隧道设计温度tm=20,换算成绝对温度T=273+20=293K 隧道大气压无实测值,按下式计算:P?P0?eghRT?101325?e?294287?293 稀释CO的需风量:OrepQCOp0T?106?pT0代入数值得:Orep?106 3001048612733m3s / ?94.0(3)烟雾排放量 取烟雾基准排放量为:qVI?/辆?km 考虑烟雾的车况系数:fa 根据规范,分别考虑工况车速100km/h,80km/h,60km/h,40km/h,20km/h和1

6、0km/h(阻滞条件下)的速度修正系数fiv和车密度修正系数fd及不同车速下的烟雾设计浓度K如表所示:表 不同工况下的速度修正系数和车密度修正系数取值表 柴油车交通量如下:柴油车:大客车221,中货车302,大货车163,拖挂车5 考虑烟雾的海拔高度修正系数:fh?1 考虑烟雾的车型系数如表所示:表 考虑烟雾的车型系数表 计算各工况下全隧道的烟雾排放量:1QVI?qVIfafdfhfivL?106?)代入相关数值得:QVI1?1227?1326 6?103m5s /其他工况下的烟雾排放量如用同样的方法计算,计算结果列入表:表 各工况车速下的烟雾排放量(4)稀释烟雾的需风量为:OrepQVIK式

7、中:K烟雾的设计浓度;代入相关数值,并将计算结果列入表:篇二:隧道通风设计说明省道306线施秉至青溪五里牌公路改扩建工程(SQSJ2合同段) 隧道初步设计说明C6-1-2省道306线施秉至青溪五里牌公路改扩建工程(SQSJ2合同段)1.任务及设计原则受贵州省公路局的委托,我院承担了贵州省省道306线施秉至青溪五里牌公路改扩建工程(SQSJ2合同段)的勘察设计任务。根据贵州省公路局与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所签定的贵州省省道306线施秉至青溪五里牌公路改扩建工程(SQSJ2合同段)段设计合同进行隧道初步设计工作。本次隧道设计遵循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在遵守交通部颁发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的同时,借鉴

8、国内若干类似条件隧道的实例,按新奥法理论,结合隧道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主要技术标准 设计行车速度:40Km/h 设计交通量:(摘自贵州省省道306线施秉至青溪五里牌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折算为标准小客车/日)设计交通量2.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设计依据的主要规范、标准(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B01-20XX) (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 D70-20XX) (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XX) (3)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 (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 (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XX) (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

9、规范(JTJ004-89) (6)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7)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 (8)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10)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1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12)交通部1996年1月颁发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13)贵州省省道306线施秉至青溪五里牌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SQSJ2合同段)隧道工程地质初勘报告 (14)贵州省省道306线施秉至青溪五里牌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勘察设计大纲、技术指导书)(中咨公

10、司)(15)关于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工可与两阶段勘察设计及概预算编制的有关要求(贵州省公路局) 设计主要参考的手册、规范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隧道(铁道出版社) 铁路瓦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TB10120-20XX)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XX) 隧道建筑限界:限界宽11m,限界高5m。 行驶方向:双向行驶。设计荷载:汽车荷载公路级;人群荷载/m2 隧道内卫生标准:(1)一氧化碳(CO)允许浓度: 正常运营时CO允许浓度见下表。交通阻滞时,短时间(20min)以内,为300ppm,阻滞段计算长度不宜大于1Km。 (2)烟尘允许浓度: 正常营运时为;养护维修时不大于;当烟

11、雾浓度达到时,采取交通管制。 照明标准:40km/h 供配电负荷等级:基本照明、排烟风机及消防为一级负荷,加强照明、一般通风机为二级负荷。3.工程概况 隧道本路段共有4座隧道,隧道总长2404m,其中推荐线1704m/3座,比较线700m/1座。按隧道长度分,推荐线中隧道925m/1座,短隧道779m/2座;比较线中隧道700m/1座。省道306线施秉至青溪五里牌公路改扩建工程(SQSJ2合同段) 隧道初步设计说明C6-1-2镇远隧道(C线)隧道位于镇远县县城附近,隧道进洞口位于县武警中队南侧山坡,隧道出口位于镇远县中学北侧,场地地形总体为南、北两侧低,中间高,两侧山坡零星分布有少量房屋建筑。

12、隧道进洞口自然坡度角为20-30,出洞口自然坡度角为10-20;轴线通过段高程,相对高差,地形起伏较大,场地地貌上属于构造剥蚀低山地貌。 气象、水文属中亚热带春夏半湿润气候,具冬暖春早、雨量充沛、夜雨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偏少等特点。多年平均气温在;最热月份为每年的78月,气温;最凉出现在1月,平均气温;日极端最高气温(1953年8月18日);日极端最低气温-(1977年1月30日);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年平均风速为/s,年最大风速为/s。多年平均降雨量,年最大降雨量大于,年最小降雨量。降水多集中于每年的410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2%。年蒸发平均强度,夏季69月的蒸发强度占全年蒸发

13、强度的%。 镇远1号隧道(K线)隧道区内地表水较丰富,隧道进口左侧有冲沟,冲沟沟宽,沟深,勘察时见有溪水从高处流下,流量为/s,流量受大气降水的控制和影响,主要由上游山坡地表水、地下水汇集补给。 镇远2号隧道(K线)隧道区内地表水较丰富,隧道进口有冲沟,冲沟沟宽,沟深,勘察时见有溪水从高处流下注入小溪后汇入潕阳河,流量受大气降水的控制和影响,主要由上游山坡地表水、地下水汇集补给。 镇远3号隧道(K线)隧道区内地表水较丰富,隧道进口左侧有水田、冲沟,冲沟沟宽,沟深,勘察时见有溪水从高处流下注入水田,流量为/s,流量受大气降水的控制和影响,主要由上游山坡地表水、地下水汇集补给。出口仅在农田内有个小

14、水塘,其水位高程受大气降雨量的控制和影响。 镇远隧道(C线)隧道区内地表水较丰富,隧道进口左侧有冲沟,冲沟沟宽,沟深,勘察时见有溪水从高处流下,流量为/s,流量受大气降水的控制和影响,主要由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贵州省省道306线施秉至青溪五里牌公路改扩建工程里程西起贵州镇远县白杨坪邓家庄,东至贵州镇远县白家坟万家桥,沿线横垮潕阳河及湘黔铁路。交通较方便。 镇远1号隧道(K线)隧道位于镇远县城区范围内,场地地形总体为南、北两侧低,中间高,两侧山坡零星分布有少量房屋建筑。隧道进洞口自然坡度角为20-30,出洞口自然坡度角为10-20;轴线通过段高程,相对高差约208m,地形起伏较大,场地地貌上属于构造剥蚀低山地貌。 镇远2号隧道(K线)隧道位于镇远县县城火车站附近,隧道进出洞口均位于县火车站西侧山坡,仅有山路通往两地,交通不便。场地地形总体为南、北两侧低,中间高,南侧山坡坡底分布有少量房屋建筑。隧道进洞口自然坡度角为20-30,出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