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期中检查 习题 答案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180123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中检查 习题 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中检查 习题 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中检查 习题 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中检查 习题 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中检查 习题 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中检查 习题 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技术期中检查 习题 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网络技术期中检查习题答案(传播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08级使用,共120分)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35分)1.计算机网络是指在(协议)控制下,通过(传输媒体)互连的、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的计算机系统之集合。2.两层网络概念中的两层网络是指提供信息传输服务的(通信子网)和提供计算资源的(资源子网)。3.计算机网络中采用的传输媒体通常可分为有线媒体和(无线媒体)两大类,其中常用的有线传输媒体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4.按照覆盖范围进行划分,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5.不同网络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是推动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的原动力。6.通

2、信网络中站点的连接方式主要有:(点-点连接)、(多点连接)、(集线式连接)和交换连接。7.数据通信中需要在三个层次上实现同步,即(位同步)、(字符同步)和(帧同步)。8.在码分复用CDM中,每一个比特时间划分为m个短的间隔,称为(码片(chip))。每个站被指派一个惟一的m bit(码片序列)。如发送比特1,则发送自己的m bit(码片序列);如发送比特0,则发送该码片序列的(二进制反码)。9.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实现交换的方法主要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有两种交换方式:(数据报)方式和(虚电路)方式。1

3、0.在通信过程中发现、检测差错并进行纠正,称为(差错控制)。其方法主要有两类,即(自动请求重传)和(前向纠错)。11.计算机网络中,(层)、(协议)和(层间接口)的集合被称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网络体系结构国际标准是(OSI/RM);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是(TCP/IP体系结构)。12.低层协议往往称为(通信规程),这种通信是“水平方向”的。相邻层实体通过接口进行协作,这种通信是(“垂直方向”)的。13.服务形式上是通过(服务原语)或操作来描述的。在逻辑上划分为四类:(请求(request)、(指示(indication)、(响应(response)和(证实确认(co

4、nform)。14.网络分层体系结构原理禁止不同主机的对等层之间进行(直接通信)。实际上,每一层必须依靠下层提供的服务来与另一台主机的对等层通信。对等层实体之间实现的是(虚拟的逻辑通信)。15.源进程传送消息到目标进程的过程:消息送到源系统的(最高层);从最高层开始,自上而下逐层(封装);经(物理线路)传输到目标系统;(目标系统)将收到的信息自下而上逐层处理并(拆封);由(最高层)将消息提交给目标进程。16.通信协议的三要素:(语义)、(语法)和(时序)。网络中所有的通信活动都是由(协议)所控制的。网络体系结构中:每层可能会有(若干个)协议,一个协议只属于(一个)层次。17.物理层的任务:在物

5、理媒体(介质)上正确地、透明地传送(比特流)。其协议(标准)规定了物理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等特性。18.数据链路层的任务:在两个(相邻节点)间可靠地传输数据,使之对(网络层)呈现为一条(无差错)的链路。网络层的任务:选择合适的(路由),把(分组)从源端传送到目的端。19.多路复用与分割是传输层的功能之一。这里,多路复用是指多个(传输连接)共用一条(网络连接);分割是指一条(传输连接)使用多个(网络连接)。在实现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端到端”的连接这一点上,传输层与网络层的区别是:网络层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传输;传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逻辑传输。20.TCP/IP传输层

6、的主要功能:提供进程间(可靠的传输)服务。它包括(TCP)和(UDP)两种传输协议:TCP是(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UDP是(无连接的)传输协议。TCP和UDP都用(端口(port)号)来识别应用层实体,以便准确地把信息提交给(上层)对应的协议(进程)。21.调制解调器采用的调制技术有三种基本方式,即(幅度调制(ASK)、频率调制(FSK)和(相位调制(PSK)。22.100BASE-T网络规范中的100表示(传输速率),BASE表示(基带传速),T表示(双绞线传输媒体)。23.OSI参考模型共分7个层次,自下而上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2

7、4.局域网的功能包括两大部分,相应于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功能。25.在以太网的帧数据结构中,帧检验序列是指(CRC)码。26.局域网(LAN)的基本特点:(较小的地域范围)、(高数据传输率)和(低出错率)。局域网的关键技术:(拓扑结构)、(信号传输形式)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的3个目标:(简单性)、高效性和(公平性)。27.局域网体系结构只包含了两个层次:(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其数据链路层又分为(逻辑链路控制)和(介质访问控制)两个子层。28.采用CSMA/CD的局域网中,由于时间槽的限制,传输速率R、网络跨距S、最小帧长Fmin三者之间必须满足

8、一定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最小帧长度不变时,(传输率)越高,网络跨距就越小;传输率固定时,网络跨距越大,(最小帧长度)就应该越大;网络跨距固定时,(传输率)越高,(最小帧长度)就应该越大。29.MAC地址又称为(物理地址),它是网络站点的全球唯一的标识符,与其物理位置无关。MAC地址是在(数据链路)层进行处理,而不是在(物理)层。一个站点允许有(多)个MAC地址,其个数取决于该站点(网络接口)的个数。MAC地址的三种类型:单播地址、(多播地址)和广播地址,并切这些地址只适用于(目的地址)。30.网络接口板又称为通信适配器或网络接口卡或网卡。网卡的重要功能:进行(串行/并行)转换、对数据进行(缓

9、存)、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安装设备驱动程序、实现(以太网协议)。网卡一般有四种接收模式:(广播方式)、组播方式、单播方式和(混杂模式)。31.局域网扩展主要在三个层次上:(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网桥和交换机是在(数据链路层)上实现网络互连的设备。32.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由六个子系统组成,它们是: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干线(垂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建筑群子系统。33.简单局域网构建的主要环节:需求分析、(规划设计)、器材准备、(安装施工)、测试验收和(运行维护)。34.数据从发出端出发到数据被接收端接收的整个过程称为(通信过程),通信过程中每次通信包

10、含(传输数据)和(通信控制)两个内容。通信系统中,称调制前的电信号为(基带信号),调制后的信号叫(频带信号)。35.在数据通信的(串行通信)中,通信线路的通信方式有三种基本形式,即(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要使模拟消息能够在数字信道上传输,需使用( A )技术。A、调制解调 B、脉码调制 C、曼彻斯特编码 D、调频2.网络协议主要要素为( C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C、语法、语义、同步D、编码、控制信息、同步3.EIA RS-

11、232C是( D )层标准。A、数据链路层 B、应用层 C、运输层 D、物理层4.网络中管理计算机通信的规则称为( B )。A、介质 B、协议 C、服务 D、网络操作系统5.在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解决计算机之间通信问题是在( A )。A、网络接口层 B、网际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6.10BASE-T网络采用( B )作为传输介质。A、光纤 B、双绞线 C、同轴电缆 D、卫星7.两台计算机利用电话线路传输数据信号时,必备的设备是( B )。A、网卡 B、调制解调器 C、中继器 D、同轴电缆8.在一座大楼内组建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该网络属于( B )。A、WAN B、LAN C、M

12、AN D、PAN9.若循环冗余码中信息位为L,编码时外加冗余位r位,则编码效率为( D )。A、 r/(r+L) B、I/(r+L)C、 R/LD、L/(r+L)10.用户资源子网是由(B)组成的。A主机、终端控制器、传输链路 B主机、终端、终端控制器C终端、交换机、传输链路 D通信控制处理机、传输链路11.分组交换中,分组的平均长度(A),适于在交换机中存储和处理。A固定且具有统一的格式 B不固定,但格式统一C固定,但格式任意 D不固定且格式任意12.由(C)组成通信子网是错误的。A网络节点、传输链路 B交换机、传输链路C网络节点、主机 D通信控制处理机、传输链路13. 一般局域网的物理范围

13、限制在(B)。A110KM B0110KM C10KM50KM D011KM14.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C)。AWbaud BWbit C2WBaud D3WBaud15.信息传输速率与码元传输速率在(D)上有一定的关系。A概念 B应用 C计算 D数量16.一个理想低通信道带宽为3KHz,其最高码元传输速率为6000Baud。若一个码元携带2bit信息量,则最高信息传输速率为(A)。A12000bit/s B6000bit/s C18000bit/s D12000Baud17.数据链路层的服务数据单元为(B)。A比特 B帧 C分组 D报文18.在证实型服务中,()服务需要在(1)实体

14、之间进行一次交互,按(B)顺序使用四种原语。A请求、响应、指示、证实 B请求、指示、响应、证实C请求、证实、响应、指示 D指示、请求、响应、证实19.通信双方信息的交互方式有(B)种。A2 B3 C4 D520.一个()实体的活动可实现一个或多个(B)。A()服务 B()功能 C()协议 D()层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网络协议(Protocol)答:为进行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称为网络协议(Protocol)。网络协议主要由语义、语法和定时三个要素组成。注:后一句不答也算对。2网络拓扑结构答:网络节点的地理分布或互联关系上的几何构形称为网络的拓扑结构。前一种称为物理拓扑结构,后一种称为逻辑拓扑结构。3碰撞答:当多个用户在没有任何控制的情况下同时访问一条线路(传输介质)时,将由于不同信号的叠加而互相破坏信号,这种现象就称为碰撞,也称为冲突。4CSMA/CD介质访问方法答:为了减少冲突,更有效地传送数据,在以太网中使用的介质访问方法是“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即IEE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