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论语十则1章节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179526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十则论语十则1章节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论语十则论语十则1章节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论语十则论语十则1章节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论语十则论语十则1章节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论语十则论语十则1章节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十则论语十则1章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则论语十则1章节(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承认,我们的国粹,我们的经典,正在被遗忘。现代社会,可以没有花木兰,但不能没有老鼠爱大米,情歌在山穷水尽之后,只能走更加通俗的路线。“一杯二锅头,呛得眼泪流”,还有比它更“通俗”的吗?押韵倒是不假,可是有什么韵味呢?“我说算你狠”,这样的话也能写进歌词。再有的歌曲,就是从古典诗词中截两句下来,装潢一下,七拼八凑,就成了一首歌,好像还很“文化”似的。现代人太忙,顶多就读绝句,哪里还读史诗呢?,我们的文学,我们的经典文学,不也面临着这样的窘境?到处都是几米、安妮宝贝、金庸,有谁还愿意去读鲁迅、钱钟书、卡夫卡?快餐文学最大的好处就是读着不累,开门见山的风格,通俗直白的文字,图文并茂的

2、版面,只用看,却可以不用经过脑子。但是不知道读者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感觉:看每一篇文章都觉得似曾相识。开头一定是风景和人物,然后就是一个爱情故事,在稍看出些眉目的时候戛然而止。一样的格式,像是新时代的“八股”。这样的书一定很漂亮,每两页就有一幅图,然而它忽略了,忽略了文学的特质,文字的美和图画是不相关的。墨香的方块字可以延伸出无数意境,言虽尽,而意无穷。而图画却恰恰抑制了这样的功能,它明确得让人懒得去想这文字背后的蕴含。这些书的作者知道现代人忙,所以决不会多费口舌,去让你完成超过二十分钟的阅读。这些书的文字一定很顺,一定很滑,就像现在的人一样,有点油腻,八面玲珑,没有血性。,再也没有了鲁迅,再也没

3、有了钱钟书尽管无数人学着鲁迅的辛辣笔风,把围城的定律越用越广,越用越滥,可是再也没有人的笔可以像匕首一样刺穿敌人的胸膛,再也没有语言可以那样真实地渗透人性,再也没有了阿Q、孔乙己、方鸿渐现在的作家太多太多:新锐作家、少年作家、美女作家,然而,能够让我们记得住的艺术形象太少太少。 真正的文字是艰涩的、厚重的,甚至是绝望的。像卡夫卡绝望无助的眼神,像鲁迅声嘶力竭的呐喊,像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没有经历过艰涩的作家,如何写得出厚重的文字。,文学,不是文字的游戏,而是黑白键所撞击出的生命的最强音。西游记也告诉过我们,要想取得真经,必须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一难都不能少,也不会少。有人说,你怎么知道今天

4、的快餐文学不会成为明天的经典?我说,我知道,它一定成不了经典。因为人生除了“花草月亮、胆怯的爱情、小模小样的哲理”(李敖语),还有大的苦难、大的责任、大的智慧、大的抉择、大的使命、大的追求 有点想念古典,想念朴素、遥远,褪去虚火,明净亮丽,有点古,有点旧,像个洗去彩妆、素面朝天的姑娘,“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千百年,淘汰了多少东西,才留下了这些经典。,也看过水煮三国水煮红楼的。借着名著的招牌,也搭上了畅销小说的车,但里面通通是些宝玉经商、黛玉整容、宝钗外遇之类的东西,改得叫人怕,叫人疼,我几乎用低怜的声音向他们乞求:放过经典,放过名著吧!我宁愿它无人问津抑或是被遗忘,也不愿它被涂改得面目全

5、非! 经典,我想对你哭!还记得最后一课吗?不懂事的孩子在即将和法语永别时,顿悟了它的美丽。哦,“经典”不也这样美丽着?遗憾的是,只有在它即将被毁灭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它的价值。难道,我们要一辈子扮演那些不懂事的小学生吗?,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西方学者尚且如此呼吁,那么作为中国人更应辨正地 、批判地去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走近论语,第一课时,y 超过、超越,hu 诱导、教导,h 何不,y 衣服 qi 皮衣,yo 喜爱,l 快乐,gng 由肩膀到胳膊肘这一块,泛指胳膊,sh 从事、实行,“已

6、”通“矣”,啊,“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知”通“智”,明智,介词 在、对,动词 吃,动词 接近、靠近 动词 修正,形容词 宽广、宽阔 形容词 忧愁、哀伤,代词 这,连词 一旦,表示假设 动词 称许、赞许,动词 穿破、弄坏 名词 遗憾、不满意,名词 纲目、具体要点,动词 夸耀、炫耀 动词 表白,副词 恰好、正好,使动 使安逸 使信任 使得到关怀,介词 等到 副词 已经 名词 贪欲,译文: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勤于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译文:我十五岁开始专心求学,三十岁

7、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遇到事情没有疑惑。五十岁时我知道了天命,六十岁时我听别人的意见能够包容。七十岁时一切随心所欲,而不超出规矩。,译文:子路!我教诲你的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啊!,译文: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觉得可惜。,译文:我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译文: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浮云一样。,译文: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译文:一旦克制自己的私心,使一切复归到礼,天下就称许为“仁”了。达到仁是出于自己的努力,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8、?,译文: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第二课时,任务一,任务二,这则语录讲的是好学的态度、表现和要求。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即要做到心思要专一,不可心存杂念。条件太好的话会有一种依赖性,会对个人修养道德没有帮助反而使自己变得很懒惰。 孔子很重视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并强调说话要择取恰当的时机,这样才能不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才能发挥作用。 亲近有德行的人,远离没有操守的小人,这样就知道哪些事情该做,那些事情不该做。自己犯了错误,也知道应该怎样改正。这样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言行,日积月累,就像雕琢、打磨玉器一样,终会成器。,这则语

9、录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 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 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 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在这则语录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

10、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在这一章里,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态度。孔子重视培养“仁”的道德情操,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从本段里,可以看出,只有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有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本则谈智者与仁者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智者:思想活跃喜爱水,快乐

11、; 仁者: 沉稳文静、喜爱山,长寿;,水流动不板滞无孔不入,随岸赋形,灵动多变, 聪明多智的人不拘于一时一事,随机应变,深知 自然规律而无惑,处事得心应手能化险为夷,故 快乐。,山形巍然不动,仁德的人信念坚定不与世推移,遇事不急不躁心宽体胖,故长寿。,山水益人,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乐在其中,仁者无忧,因其克己爱人帮助人

12、,与人为善,人际关系和谐不必担心别人对己不利。“与君子交,如入芝兰之室。”看到的是事物好的一面,总是乐观的,处处替人着想,即便别人有什么对不起自己的地方,也能包容和原谅,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小人居心叵测,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万物皆为我所有,人人皆为我所用,损人利己,贪得无厌,违背良心道义,内心当然不安。小人之心,想像别人也像自己,会损害自己,所以经常要去防备他人,忧虑重重。欲望不能满足,当然哀叹伤感。,“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

13、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人毕竟是人,有七情六欲,吃五谷杂粮,想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只有以道德修养充实自己,或者以社会规范约束自己。随性而为,后患无穷!谋定而动,三思而行,则其乐无比。 “为仁由己”强调人只要主观努力,都可以达 到“仁”的境界。即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这是孔子对人从少年到老年这一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出的忠告。这对今天的人们还是很有必要注意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

14、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里的“君子”一般是指道德修养达到完善境界的人,即具备了“仁”的人。“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说话要慎重,做事须勤勉;“君子坦荡荡”,指君子因为依循于道,内心无私,所以精神上很放松自在,小人则相反,内心充满杂虑,所以总是忧愁不安;“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要帮助人成就好的品德,而不是去助长别人的恶,这其实也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强调个人应该以修身求学为重,而不应在意能否出名。,小结,孔子的思想属于政治哲学和人生伦理哲学,他关注的是现实生活,他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下至个人道德修养、立身处世,上达治国的原则和方法。因此,孔子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偏于实用,理性的趋向。这种趋向经由一代代知识分子的传承,早已固化为中华民族重要的心理元素之一。 孔子的“仁”里的人道主义因素,成为后世优秀知识分子重要的思想元素。不管在位与否,他们总很自然地关心民生疾苦,并常常充当代言人的角色,为百姓请命。“仁”所要求的刚健勇毅的精神品质,“杀身成仁”的思想,与孟子的“舍生取义”思想相结合,成为滋养后世志士仁人的精神养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