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课件2017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179013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96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脊轩志》课件2017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项脊轩志》课件2017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项脊轩志》课件2017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项脊轩志》课件2017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项脊轩志》课件2017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脊轩志》课件201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脊轩志》课件2017(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归有光,项脊轩志,文学常识 归有光(15021571),明代散文家, 字熙甫,号震川,明昆山(今江苏昆山)人。 人称震川先生,有文集震川先生文集。清代散文“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姚鼐评价归有光是“_”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被称为“唐宋派”。归有光自幼苦读,9岁能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到60岁才中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丞,一生都郁不得志。有_传世。,唐宋八大家,震川文集,唐宋派:中国明代中叶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嘉靖年间的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人。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_”的传统,主张“胸臆”、“心源”。唐宋派

2、中散文成就最高的当推归有光。归有光善于抒情、记事,能把琐屑的事委曲写出,不事雕琢而风味超然。如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文道合一,作者及解题 归有光的散文不是以重大的题材反映他所处的时代,而是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时人称其“今之欧阳修”,其散文“明文第一”。 他的这类散文,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有诗一般的意境。他的散文的特点是:即事抒情,真切感人。注重细节,刻画生动。篇幅短小,言简意赅。结构精巧,波折多变。 代表作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 “项脊轩”是作者在昆山时的书斋名,以此为名,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

3、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含有怀远追宗之意。同时,“项脊”二字,含有脊梁的意思,作者自号“项脊生”,也可理解为归有光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成为家族中顶天立地的脊梁骨的人生理想。 项脊轩志又作项脊轩记,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1506年 1岁)生于江苏昆山 1510年 5岁)开始读书 1513年 8岁)丧母 1528年 23岁)娶妻魏氏 1533年 28岁)丧妻 1540年 35岁)中举人徙居嘉定读书、讲学 1565年 60岁)中进士任湖州府长兴县令 1568年 63岁)任顺德府通判管粮运、水利 1

4、570年 65岁)任南京太仆寺丞管皇家车马 1571年 66岁)病逝,听诵全文,听读全文,注音,纠音,标出疑难点。 项脊(j) 尘泥渗漉(shnl) 修葺 (q) 垣墙周庭(yun) 旧时栏楯(shn) 偃(yn)仰啸歌 冥然兀(w)坐 万籁(li)无声 迨(di)诸父异爨(cun) 逾(y)庖而宴 家有老妪(y) 先大母婢也(b) 先妣(b) 呱呱而泣(g) 以手阖(h)门 象笏(h) 令人长号(ho)不自禁(jn) 余扃牖(jing yu)而居,项脊轩志原文及翻译,项脊轩志原文,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 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

5、,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项脊轩,是原来的南阁子。室内面积仅有一丈见方,只可容纳一人居住。(这是已有)上百年的老屋子,(屋顶墙头上的)泥土漏下,雨水也往下流;每当移动案桌时,左看右看没有可以安置(案桌)的地方。又方位朝北,不能照到阳光,天一过中午就已经昏暗。我稍稍修补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院子周围砌上墙,用(北墙)挡着南边射来的日光,日光返照,室内才明亮起来。,项脊轩志原文,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6、,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又在庭院里错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就增加了新的光彩。借来的书籍摆满书架,我安居室内,长啸或吟唱,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着,听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阶前却静悄悄的,小鸟时来啄食,人到了也不离开。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美丽可爱。,项脊轩志原文,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 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欢喜的事,也有许多值得悲伤的事。 从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

7、、叔分居了,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越过厨房而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了墙,共改变了两次。,项脊轩志原文,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 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 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也泣。,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去世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来过一次。老婆婆经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的母亲曾经站在这里。“老

8、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在门外一一回话。”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项脊轩志原文,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 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 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 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我从十五岁其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第待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的时候,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说

9、:“我们家读书长久没有效果,这孩子取得成就,就可以等待了呀!”不一会儿,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上朝用的,以后你会用到它!“回忆旧日事物,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项脊轩志原文,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的东边以前曾经做过厨房,人们到厨房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根据外面人们走路的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竟然没有焚毁,大概是有神保护的缘故吧。,项脊轩志原文,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

10、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 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 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我已经作了这篇志,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古代的事情,或者伏在书案上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省亲,(回来后)转述小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子,那么什么叫阁子呀?”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小轩破败没有整修。又过了两年,我生病卧床很长时间,闲极无聊,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规制跟过去稍有不同。然而此后我多住在外边,不常住在这里。,项脊轩志原文,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庭院中

11、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亲手种植的,现在已经高高地耸立着,(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感知全文 1.全文是分为两次写成的,请找出二者的分界线? “余既为此志 ” 2.哪句话表明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它起了什么作用?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过渡,承上启下作用。,修缮前后的项脊轩:,修缮前,修缮后,多可喜,鲜明对比,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多可悲,思念、悼亡之情,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自己闭门苦读,多次遭火未焚,悲喜交加,补记:怀念亡妻,悲,写作特色:,1、善于选取生活中的琐事,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深情

12、。,归有光的生活遭遇和深沉的身世之感、浓厚的思亲之情以及内心伤痛并没有直接说出来,如果我们不细心阅读,是不容易理解出来的。这种表现方法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这种表现方法就是托物寄情的手法。,选取生活中的小事,母亲,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秭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慈爱,祖母,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期望,亡妻,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

13、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恩爱,2、善于利用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环境,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南梁王籍,幽静,人物,祖母,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儿之成,则可待乎!”,殷切 期望,3、语言委婉含蓄,清新淡雅,感情浓郁真挚。,语言委婉含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江城子,苏 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勾画

14、点评 品读全文,勾画出意味深长或遣词精 妙的句段,并作点评。,1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点评:节奏明快,音韵和谐,以连贯的语句写出了怡然自乐的读书生活,此境界足以使物我两忘,天人合一。,2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点评:形象地写出了家道昔盛今衰、人世沧桑的感慨,兄弟手足之间似乎反目成仇,带给作者无尽的悲哀。,3 “始为篱,已为墙”,点评:从“篱”到“墙”的变化,可使我们看出作者对“诸父”兄弟日趋分离的痛心。,4 “儿寒乎?欲食乎?”,点评:极短的两句,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一位对儿女细心且 怜爱有加的年青母亲的形象,更令读者痛心动容的 是一个孩子对母亲的追忆竟

15、然只能通过别人的 转述来完成。,5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点评:睹物思人,往事历历;物是人非,怅然若失。 枇杷树亭亭如盖,人却长眠地下,无尽的感伤 汹涌袭来。,文本变奏 变奏,音乐术语,原系乐曲结构原则,运用各种手法将主题旋律等加以变化重复。在此要求大家在保持作品意境、基调、主题等要素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融入自己的理解体验,发挥想象和联想,用不同于文本的文学样式重新表达。,“变奏”示例如下: 原文:“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姗姗可爱。”,变奏:每月最可爱的莫过于望夜景致。天如盖,黑幕上明月高悬。月华如练,轻披在半截短墙上,银光在玉盘的映衬下,反射出幽

16、兰之气。月下桂影婆娑,细枝交错,画出黑色的鱼网,铺在墙头。墙上影、月中桂,近相和,遥相对。微风过处,暗香浮动,明月照无眠,陶醉人难寐。,原文:“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变奏:时光,如水,在指间流过;如沙,在瞬间洒落;如风,在叶间穿梭。曾经拥有过,亦或只梦过?妻子亲手照料过的那株枇杷树,叶片的呼吸已融进了我的脉搏。思念,又不单是思念,一份感激、一份宽慰、一束阳光透入心田,这光芒刺痛了我的双眼,我已辨不出树影、人影,亭亭如盖的枇杷 树啊,你遮住了雨水,却遮不住我的泪水滴落心间。,可以这样说:一间书斋, 两段情感, 三种思念, 一丝一毫总关情。,小屋与作者内心感情的联系:,第一,此轩牵系着归家的几代人,而且都是作者最思念的人。 第二,小轩牵系着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