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35.两小儿辩日课件两小儿辩日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178495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6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35.两小儿辩日课件两小儿辩日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35.两小儿辩日课件两小儿辩日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35.两小儿辩日课件两小儿辩日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35.两小儿辩日课件两小儿辩日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35.两小儿辩日课件两小儿辩日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35.两小儿辩日课件两小儿辩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35.两小儿辩日课件两小儿辩日(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小儿辩日,列子,点击页面即可演示,点此播放视频课件,1.能流利、正确地诵读文言文。,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3.体会古人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教学目标,本文选自列子 汤问,列子一书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所著,该书中保留了不少古代的民间故事和寓言故事。,常识简介,辩斗 盘盂 沧沧凉凉 探汤 孰为汝多知乎,du,y,cn,tn,sh,zh,读准字音,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孔子)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 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

2、如探汤,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争辩,缘故,认为,距离,正午,到,清清凉凉,伸手,热水,判断,游学,到,译文:,孔子往东方游学时,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寒冷,等到了正午,它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这不正是近时候就觉得热,距离远就觉得凉吗?”孔子不能断定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

3、知道的事情多呢?”,文章结构,1.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同的结论,其根据是什么?,一是根据视觉判断,距离近则物 体形状大,远则物体形状小。 一是根据感觉推论,靠近热源就感觉热,远离热源就感觉凉。,思考,2.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因为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会不一致。,3.孔子答不出来,他的态度是怎样的?可取吗?,他能实事求是,不怕露丑,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一是视觉误差、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景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

4、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景,此时太阳显得小了;二是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大些。,4.“远者小而近者大”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5.“近者热而远者凉”中午气温高,是否此时的太阳较早晨离我们近些呢?,1.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

5、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2.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诚实谦虚。,4.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要注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情。,辩日启示,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知 孰为汝多知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故 问其故 并驱如故 温故而知新 为 孰为汝多知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巩固练习,2.组词 辩 辨 辫 3.请把这一比喻句划出本体,喻体和喻词 日初出大如车盖,巩固练习,4.以“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_故事”说一句话。 5.两小儿辩斗,一个人根据_ 断定“日始近,日中远”。另一个根据_ 断定“日初远,日中近”。 6.孔子是个 的人,两小儿有 _ 精神。,巩固练习,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