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器图腾纹饰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178483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玉器图腾纹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古玉器图腾纹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古玉器图腾纹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古玉器图腾纹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古玉器图腾纹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玉器图腾纹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玉器图腾纹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古代玉器图腾纹饰演变 图腾一词,原为北美印地安阿二衮琴部落奥吉布瓦方言的中文译名,其原意为“亲属”、“亲族”等。图腾是某种社会组织或个人的象征物,它是亲属或是祖先保护神的象征,也是氏族之间相互区别的象征。摩尔根说:“图腾”是指一个民族的标志或图徽。它是神圣的。图腾崇拜,是史前古人类特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的产物,是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类所依赖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客观反映。恩格斯指出:“人在自己的发展中得到了其他实体的支持,但这些实体不是高级的实体,不是天使,而是低级的动物,由此产生了动物崇拜。”费尔巴哈指出:“动物是人不可缺少的东西;人之所以为人要依靠动物;而人的生命和存在所依靠的,对于人来说,就是神

2、。”在渔猎经济时代,生产力十分低下,人只是自然界的一小部分,人要依赖大自然养育。人类的生存繁衍要靠动物食品,这是人对动植物图腾崇拜的客观基础。据考古学界研究,一般认为图腾崇拜发生于旧石器时代后期,约距今一万至四万年前,发展兴盛于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约距今四千至一万年。随着渔猎经济被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兴起所取代,人的基本食物结构和生存条件发生了变化,对野生动植物的图腾崇拜也走向衰落。 图腾崇拜产生的另一原因是认亲族、保平安的客观需要。图腾观念认为妇女生育是图腾进入妇女体内造成的。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两种生产:一种是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生产,一种是自身的生产繁衍。在渔猎经济时代,第一种生产对象的动

3、植物成为人的图腾崇拜对象,而第二种生产在原始的群婚阶段,先民自然会不自觉地把第一种生产的思维形式运用于第二种生产,我们靠吃动植物长大的,我们的身体是它们变的,它们是我们的亲属,吃什么长什么,吃什么补什么,“以形补形”,以为女性怀孕也是吃食物造成的,对图腾的祖先崇拜由此产生,亲族观念由此得到巩固。在原始社会,由于没有文字,人与人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的区别与认同主要靠图腾标志、图腾文化,通过认亲得到同部落、祖先、神灵的保佑,求得平安。同一图腾的人与人之间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图腾一般以纹饰的方式呈现在中国古代玉器上。玉器纹饰可分为实体纹饰及图案纹饰;现在以龙来作说明,如果全器雕作龙形,龙就是实体纹饰,

4、但如果在一个容器的表面琢龙形,龙就成为图案纹饰;龙是先有实体纹饰,再演化到图案纹饰,而螭开始时就是图案纹饰,一直就没有出现过实体纹饰。人类在游牧、渔猎时期比较重视动物,较不重视植物,这是人的本性,所以动物纹饰比植物纹饰起源要早得多,这是可以理解的。古人敬畏大自然的力量,于是塑造出了一些神怪动物,作为图腾加以崇拜,最有名的就是龙、凤、虎、龟称为“四灵”,有着崇高的地位,因此很自然的将他们的图像刻在玉器上,以显示出玉器的尊贵,供帝王佩戴、把玩。到了战国晚期,除了四灵以外,又多了螭,并且风行整个汉朝。汉武帝时,狮子由西域进贡到中国,人们惊叹于狮子的凶猛威武,便以狮子的造型,加上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塑造

5、了“天禄”这个神异动物,天禄大多是以实体出现,作为图案纹饰的较为罕见。东汉时,人们又塑造出麒麟这种神兽,也有作为图案纹饰;麒麟造型虽不如天禄威武,但却流传得更加久远,更加深入人心。一、中国古代各时期的动物纹饰特点(一)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有多种文化出现,以下介绍三种纹饰发展较具有特色的文化中的动物纹饰。纹饰特点典型纹饰红山文化礼玉的出现无疑使文化得到新发展,反映在玉器上自然有了新的变化,即纹饰玉器的出现。这时出现的动物纹饰成了红山文化玉器的典型纹饰,如猪面纹、兽面纹。猪面纹出现在玉猪龙上,采用阴刻线或磨弧形宽阴线的手法装饰器物,简洁明快,也是具有红山文化玉器纹饰与器物合一的典型特色。兽面纹是兽

6、面形玉牌饰的典型纹饰,采用阴刻线和打圆孔的手法装饰器物,以大小不同的圆孔,表示兽眼和鼻孔;或者采用磨弧形宽阴线的手法 ,琢成圆形凸眼、长条形大嘴以及通体用平行弦纹表示兽身,如兽面纹长方形玉牌饰等。龙山文化动物纹饰主要有兽面纹、虎首纹、鸟纹。这些纹饰种类主要见于玉圭之上。兽面纹多作正面平视抽象形兽面,头戴三凸形冠,大眼圆睁,或有巨口。鸟纹比较多见,可分为两类;一类写实形,站式展翅形;另一类正面平视,概括性鸟首,眼睛上部有长羽毛。玉圭鸟纹一般为鹰纹,同时证明圭的主人差不多应是少昊族人,这是因为东夷少昊族的图腾崇拜是鹰类动物。良渚文化典型动物纹饰为龙首纹、神人兽面纹和鸟纹。龙首纹的出现年代要比兽面纹

7、早,神人兽面纹之兽面纹很有可能是直接从龙首纹发展而来的。神人兽面纹有的以神人兽面组合出现,有的则以神人或兽面单独为饰,在各件玉器上繁简不一,并在平整的器表上与垂直折脚的器面上作不同的设计。在良渚文化玉器中较常见。龙首纹龙为长脸,双耳,圆眼睛,阔口露牙,鼻梁处有方形纹。此类龙首纹的图案结构与兽面纹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一般饰于玉镯、圆牌饰、璜、管及锥形器上,多饰于器物一周或外缘部位,以浅浮雕和线刻两种技法表现,视觉效果均为立体竖向。鸟纹可分为写实形鸟纹和神鸟纹两类,他们的共性是,主体为鸟,鸟头后附设二兽眼,兽面纹用浅浮雕和阴线刻出,其形象与玉琮兽面纹兽眼相同。兽眼鸟纹反映了当时鸟兽崇拜的内容

8、。鸟身往往雕琢成“兽面纹眼睛”形式,可见某种程度上鸟形象是神人兽面纹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除了单独成件的玉雕鸟形象,还有的鸟纹与神人兽面纹共同组合成一个整体,他们均位于神人兽面纹的两侧,且鸟首朝向外侧,有异形造型与异形纹饰,神秘别致。图1. 良渚鸟纹 图2. 龙首纹(二)夏商西周时期 夏代玉器发现很少,但却上承新石器时代预期的造型、风格,下启商代玉器之先声,其在历史交替时期的承上启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商代早期动物形象的配饰开始出现,高峰期在商代晚期,玉器工艺得到了蓬勃发展,品种之繁复,令人叹为观止。 时期纹饰特点典型纹饰龙纹凤鸟纹其他夏主要动物纹饰为兽面纹,橄榄形眼眶,圆眼珠,宽鼻翼,阔口,见于

9、柄形器。商纹饰极为丰富,牛面纹、虎面纹、饕餮纹等兽面纹常见,还出现了龙首纹和简化的蝉纹。纹饰刻划短直线多于弧形线,粗线多于细线,阴线多于阳线,刀锋较硬。特点为龙身似蛇而短,尾部呈勾卷状,只雕一足。头有角,角似柱形或蘑菇头形。眼睛多作“臣”字形眼、目雷纹眼或斜方格眼,且多雕成张大嘴姿态,以表示凶猛。商代早期龙身上纹饰有单线条和双线条两种,线条以直线为多,有棱有角。商代晚期在龙身上出现的纹饰有重环纹、单环纹、三角纹、菱格纹和云纹。晚期凤鸟纹图案逐渐增多,大多采用写实、概括和夸张相结合的手法进行雕琢。尾长如孔雀,头上有大冠,且弯喙,轮廓简练,纹饰规整,特点突出,系用小型勾砣制成。蝉纹始于商代,其线条

10、简单、有力,均为大圆眼。西周主要动物纹饰有龙纹、凤鸟纹、鹦鹉纹、兽面纹。纹饰线条流畅,弧形线多于短直线,讲求曲线美。龙纹身体变得细长,身上的纹饰也较复杂,线条多弯形或弧形,出现了云纹式的耳形角,眼睛呈斜方格纹眼和臣字形眼,但臣字眼的眼角线拉长,有的拉长再勾卷,形成了西周独有的风格。此外这时期大多不刻画龙足,龙身上的纹饰呈图案化,起着装饰作用,均由砣具制成。凤鸟,圆眼勾喙,在线条上逐渐摆脱了那种严谨规整的直线条的束缚,开始用斜砣雕琢,以弧线为主来塑造凤鸟形象,线条流畅,是以内细外粗的双线纹组合而成,使凤鸟而得更加活泼舒展。图3. 商西周凤纹(三)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上绝大多数都装饰有纹饰图

11、案,有几何图案和动物图案两种,这些图案的特点是样式繁多,雕刻细密,纹饰抽象深奥。时期纹饰特点典型纹饰龙纹蟠螭纹蟠虺纹春秋纹饰造型以阴线龙首纹最为多见。主要动物纹饰有龙纹、蟠螭纹、蟠虺纹等。其中蟠螭纹和蟠虺纹是春秋时期新创的纹饰。纹饰造型和布局特点是满布均细。龙首纹是春秋玉器的主体纹饰。此时的龙首纹造型基本上都是由单阴线或双阴线勾云纹或卷云纹构成。在一件玉器上,龙首纹按一定的方式排列,极为细密,龙眼细小难辨,不见龙身,龙口吐舌。龙首纹造型有具象形、概括形,抽象形三种。始于春秋,河南温县出土的玉龙,刻有典型的螭纹,其中之一者为一头双身,有眼眶,无眼珠,身有鳞纹,无角无足,尖尾。蟠虺纹中蟠是环绕,虺

12、是小蛇,蟠虺就是盘卷状小蛇。纹饰极为细密,圆首尖嘴,圆眼短身,下方配有龙鳞纹,表示蛇龙皆属水物。战国纹饰造型基本上延续春秋时式样,如蟠螭纹等。进入战国早期,龙纹分解的现象已经极为普遍,如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玉壁,其纹饰单元为涡纹及卷云纹,实际是六个分解后的龙纹。进入战国中期,龙纹分解现象已罕见,卷云纹、长尾蝌蚪形纹和变形长尾蝌蚪行纹几乎绝迹。蟠螭纹很多,变化也很大,经常与其他纹饰组合成复合纹。战国的螭纹造型可分为三类:短身形,一首二身,一身刻细鳞纹,一身刻束丝纹,每身有四足,足分两爪;细长身形,二螭相交缠,各有两足,足分二爪;螭头分为有耳形和无耳形。图4. 战国蟠龙纹 (四)秦汉时

13、期秦代装饰用玉出土不太多,目前所见精品亦少。两汉是目前发现玉器最多的时代,也是纹饰与造型艺术最为丰富的时代,有着前所未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多纹饰与造型被后世仿效至今,如螭纹、龙纹、凤纹、熊纹、虎纹、貘纹、鸟纹等不仅有着结实的机头、矫健的身躯,而且其身体的扭曲、游动感是后世玉雕所无法比拟的,尤其是龙纹、螭纹的刻划,张力十足,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时期典型纹饰龙纹蟠螭纹凤纹貘纹汉龙纹在继承战国龙纹的基础上又有许多新的变化。此期龙纹大体可分为两种形式:侧面龙首形象,其形象也多种多样,大多为杏眼,眼出稍,有些有阴刻圆形眼珠,上眼皮成双刀,一般流行于西汉早期。龙张口露齿,斧形或鱼嘴形下颚,上唇向上翻卷

14、,多露出尖锐獠牙,腿部肌肉结实有力;为正面龙纹形象,为一首双身之龙纹,面似兽面,圆方形眼,两角下压,双身左右卷曲,多见于各种分饰两区或三区的夔龙纹壁上蟠螭纹形象颇多,此期螭纹大体分为两种形式:螭首似虎,故又称螭虎纹,此种螭纹形式多变,但大体不脱方形或梯形脸,平嘴,圆耳的近虎形或龙形脸型,眼多呈圆形或方圆形;尖嘴,尖耳,圆眼,似狐面,角拖曳如流云,长且飘逸,常分叉,身体如流云般婉转流畅,如凤尾。凤纹一般勾喙,长冠或后飘,或上扬。眼有圆眼或出稍杏眼,制作或以细砣勾阴线,或以管钻钻出眼珠形,再进行减地隐起,使之更有立体感。身体较长,羽翅及尾部都似流云般飘逸。西汉凤鸟纹大多无细密的羽翅刻画, 貘纹为一

15、种尖嘴、圆耳的动物,当时被人们视为神兽,传说有辟邪之功,在商周青铜器上可见,亦见于汉玉器上,此纹饰魏晋时江南还有出现,以后逐渐稀少。图5. 汉代龙纹凤纹(五)隋唐宋辽金元从隋唐时期开始,玉器的品种和艺术风格呈现出新的变化,逐渐摆脱了神秘感,向世俗化发展,出现了更多、更贴近人们生活的纹饰。时期纹饰特点典型龙纹特点典型凤纹特点其他纹饰特点隋除了传统的龙纹、凤纹等动物纹和几何纹,纹饰中逐渐出现了以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动物为原型的纹饰,如蝴蝶、鸳鸯、鸿雁纹等和植物纹饰,如装饰于玉簪花和玉梳背上的海棠、石榴、牡丹等。唐至元代的龙纹以阴刻线、剔地浅浮雕、高浮雕或透雕表现,龙形一般头长而细窄,上颚长而尖,唇部略翘,眼形细长,有飘发,龙身似蛇身,鳞纹多呈网格状,龙身龙尾近似于蛇尾,龙爪三趾或四趾。龙的周围往往有云纹和花草纹作衬底。常装饰于玉佩饰和器皿上。唐至元代的凤纹以阴刻线、剔地浅浮雕、高浮雕或透雕表现,凤喙短钝,头上有冠羽,双翅展开,尾翎飘逸,末端分三叉,两爪贴腹,凤的周围往往有云纹和花草纹作衬底。唐唐代的鸟纹眼睛呈三角形,翅宽而短,翅尖前翅或指向身后,翅上有细长的阴刻线。宋代鸟纹中常见衔花绶带鸟、大雁和孔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