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91177062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质量检测(四)(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基础巩固(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嬉闹(x)柔嫩(nn) 浩瀚(hn) 惊诧不已(ch)B汲取(j) 夙望(s) 孵化(f) 撒手人寰(hun)C聒噪(u) 广袤(mo) 褶皱(zh) 畏葸不前(x)D搁置() 磅礴(b) 璀璨(cn) 人才济济(j)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隐蔽漫游兴高彩烈众说纷纭B撕扯闪烁碧波荡漾与世隔绝C碰壁天赋各执己见神密莫测D陡峭锻炼冰雪消融朝气篷勃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面对“低碳装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情况,欧派集团在“欧派杯中国

2、国际家居文化节”中专门开办“绿色家装大讲堂”,为消费者答疑解惑。“海归”人才优势明显,他们就业其实很有市场,只是部分人好大喜功的求职方式堵住了自己的路。2016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年,企业的生死,政府不能大包大揽,但对社会托底政策则不能撒手人寰。周末的南京城天气晴好,春光明媚,众多市民和外地游客利用休息日前往梅花山赏梅,可谓人才济济。有些人稍微取得一点成绩,便自命不凡,自视甚高,洋洋自得,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这样的人终究不会有大的作为。这块神奇的土地上, 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 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 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A BC D4下列各句

3、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巴基斯坦观察家评选习近平为“2015年度政治家”,观察家强调了习近平主席为全球和平发展做出的贡献,称其外交政策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独领风骚。B目前,多家保险公司已经接到天津爆炸事件中车辆进口商报案,并组织专业人员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前往现场评估损失,统计排查。C中国政府在优惠贷款和援助支持下,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承揽了多个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批经济合作项目已成功启动并在积极落实之中。D该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抓住国内微型车、农用车生产制造起步不久、市场销售日趋走俏,很快就占领了大半个市场。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多年以后,我们才体会到那个羁留异

4、邦的人的深沉的郁闷:久别经年,他只依稀记得“归来吧,浪迹天涯的游子。”B他酷爱书法,临行前,背囊里夹着一本云麾碑和一本名叫夫子庙堂碑的书。C老师的教育和鼓励,使他信心大增,他从此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经过大半年的奋战,终于如愿以偿。D2015感动中国人物莫振高一共筹集了3 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莫爸爸”的“化缘”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子的命运。6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A某人写给一位慕名已久的诗刊编辑的一封信的正文:寄上拙作秋月,望拜读。敝人素喜诗歌,学习之余,附庸风雅,凑成几句,微瑕颇多,但自己不能修改,望您于工作之暇给与斧正并不吝赐教。B穆天宇给

5、余爷爷留了一张便条:余爷爷,获悉您老病了,家父让我登门探望,未能见面。现敬献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C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大家知道令尊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我在上中学的时候就拜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您是他老人家的儿子,能在百忙之中应邀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表示感谢。D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回到母校,给我们精神矍铄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做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学生,我们都感到十分高兴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6、,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近年来,_,_。_,_,_,_。因此,保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历史传统,应该说已刻不容缓。文字之争说穿了是国家的软实力之争,是话语权之争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命根子,是祖宗留给我们的万世基业汉英文字的混杂的确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在这场文化角逐中,中国既要有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博大胸怀时下,甚至有的报纸也公开用汉英混杂的形式做标题同时也要坚决捍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化传统A BC D二、阅读鉴赏(5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假如有一天,地球真的在巨大的毁灭性灾难中消失,而人类有足够的能力到达火星,那么人类真的可以把火星改造成第二个地球吗?目

7、前已经有科学家致力于这项研究工作。科学家预测,如果全部完成的话,火星的地球化改造将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火星环境地球化的初级阶段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将整个火星改造为类似于地球的居住地可能需要数千年时间。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沙漠一样干燥的环境变成人类、植物和其他动物可以生存的生机勃勃的环境呢?目前,人们已经提出了两种地球化的方法:一是利用大型轨道镜来反射太阳光,从而使火星表面升温;二是利用含有大量氨的小行星撞击火星来增加温室气体的含量。美国宇航局目前正致力于开发一种太阳帆推进系统。该系统通过巨大的反光镜来利用太阳辐射,从而推动太空船在太空中的航行。这些巨大反光镜的另外一个用途就是:将它们放置在

8、距火星32万公里处,利用这些镜子反射太阳辐射从而提高火星的表面温度。科学家提议制造直径为250千米、覆盖面积超过密歇根湖的聚酯薄膜反光镜。这些巨大反光镜的重量将达20万吨,这意味着它们体型太大而无法从地球发射。不过,人们有可能利用在太空中找到的材料来建造这些反光镜。如果把这样大小的镜子对准火星,它可以把火星小范围内的表面温度提高几摄氏度。想法是这样的:通过反光镜将阳光集中反射到火星两极的冰盖上,使那里的冰融化,释放出储存在冰内的二氧化碳。多年之后,气温上升将导致氯氟烃(即CFC,这是一种空调或冰箱中存在的温室气体)等温室气体的释放。太空科学家克里斯托弗麦凯还提出了一个更加极端的方法来提高火星温

9、度。他认为,用含有氨的巨大冰冻小行星猛烈撞击这颗红色星球,将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外太阳系的小行星上以某种方式安装热核火箭发动机。火箭将推动小行星以大约4千米/秒的速度运行,大约10年之后,火箭将停止运行,100亿吨重的小行星可以在无动力的条件下向着火星滑行。撞击时将产生大约1亿3千万兆瓦的能量。这些能量足够地球使用十年。如果有可能控制一颗如此巨大的小行星撞击火星,那么一次碰撞产生的能量可以使火星的温度上升3摄氏度。温度的突然升高将造成大约一万亿吨的冰融化为水,这些水足够形成一个深1米、覆盖面积超过康涅狄格州的湖泊。50年内通过几次这样的碰撞,将会创造出温和的气候,

10、还可以制造出足以覆盖星球表面25%的水。然而,每次小行星撞击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7万兆吨当量的氢弹,这将使人类在该星球上安家落户的时间推迟几百年。虽然我们在本世纪内就可以到达火星,但是火星环境地球化这一想法的完全实现却可能需要几千年的时间。地球用了几十亿年的时间才变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星球,将火星环境改造得像地球一样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人类需要付出大量的智慧,并为此长期努力,才能创造一个适合居住的环境,并将生命送往寒冷干燥的火星世界。(选自教师博览,有删改)8下列关于“火星环境地球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火星环境地球化是指将火星环境改造成适合人类、植物和其他动物生存的环境。B火星

11、环境地球化工程巨大,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有可能数千年的时间。C利用大型轨道镜来反射太阳光,从而使火星表面温度升温是火星环境地球化的方法之一。D和地球几十亿年的漫长演变过程相比,火星环境地球化肯定要容易得多。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聚酯薄膜反光镜直径达250千米,覆盖面积超过密歇根湖,所以它们无法在地球上发射。B反光镜是太阳帆推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可利用地球上的材料又可利用太空中的材料制造。C要让含有氨的巨大冰冻小行星猛烈撞击火星,需要在外太阳系的小行星上安装热核火箭发动机。D含有氨的小行星撞击火星将使火星的温度升高,经过多次撞击之后,火星上将会形成温和的气候。1

12、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如果没有太阳辐射,那么人类即使研制并安装成功了巨大的反光镜,也不可能提高火星的温度。B火星两极冰盖上的冰融化,就可以释放出储存在冰内的二氧化碳,进而使火星的表面温度上升。C利用火星撞击法会使人类在火星上安家落户的时间推迟几百年,原因是撞击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D火星环境地球化尚处于研究阶段,要真是把火星改造为第二个地球还需要人类付出大量的智慧,并为此长期努力。(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9分,每小题3分)我们知道,在地表,不同的地方即使自然条件相似,生活的物种也很不一样。譬如南极有企鹅,而北极却有北极熊。一个物种只有能够自由迁徙,才会远远

13、地扩散开来。这可以解释不同地区的鸟类和海洋鱼类为何几乎都一样。但是最近,从加拿大的矿井到印尼海床底下的沼气穴,人们在全球相隔万里的许多地方,发现了19种几乎一模一样的微生物。最让人吃惊的是,它们都藏身在地下深处,不吃不动,形同“僵尸”。这些深藏地底,又缺乏活力的微生物,竟能散布得如此之广,这对谁的想象力都是一大挑战。这些微生物是一个叫“全球钻探队”的团体发现的。这个钻探队的成员遍布全球,他们的工作是动用全球的钻探设备,考察地表以下直至2千米深处的微生物分布情况。取得的土壤样本统一送交位于美国的海洋生物实验室。在那里,科学家对土壤中所含微生物的DNA进行分析。结果科学家鉴别出19种微生物,它们在

14、送交的各地样本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一般来说,如果一种微生物寄生在人畜或者鸟类身上,然后随着宿主被带到全球各地,那么它的分布广是可以理解的。但现在,这些微生物都生活在地下,不可能寄生到人畜和鸟类身上。它们怎么会散布的这么远呢?一个可能的解释是:采集自不同地点、看似一样的微生物,或许并没有亲缘关系,所以并非同一物种。它们看似一样,只因为地球表面任何一处的微生物,一旦埋入地下深处,在资源极端匮乏的环境中,都会被迫以同样的方式进化。这在生物学上叫“趋同进化”。趋同进化就是说,两种截然不同的物种,当身处相同的环境时,会进化出相似的特征和功能。举个例子,昆虫和鸟类是不同的物种,但都要在空中飞,结果都进化出了翅膀;鲸和鱼也是不同的物种,但都要在水里游,结果都进化出流线形的外表。有人还提出一个更激进的观点:既然这些微生物多数发现于蜿蜒曲折的矿脉中,而这些矿脉形成的条件又与40亿年前地球生命诞生时的地质条件非常相似,所以这些微生物或许原本是一家,数十亿年前出现在地球的某地,后来随着板块运动被带到了全球。这样,你在北美洲地下采到的微生物跟在亚洲海底采到的相像,就不用奇怪了。(摘自2015年3月科海故事博览)11下列关于“趋同进化”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不同地点采集到的看似一样的微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