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 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案(系列五) Word版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91177041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 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案(系列五) 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 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案(系列五) 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 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案(系列五) 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 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案(系列五) 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 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案(系列五) Word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读课文 2、了解梁任公先生的性格特点 3、学会描写人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并学习梁任公先生的“热心肠”【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梁任公先生的性格特点难点:理解梁任公先生的“热心肠”【教学过程】导入: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他是康有为的学生,他是人艳如花一代才女林徽因的公公,他是浪漫诗人徐志摩的老师,他还是清华四大国学导师之一,那他究竟是谁?学生回答:梁启超提问:说说你所知道的梁启超:公车上书、戊戌变法、云南起义 综合介绍: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

2、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术大师,有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之称。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后师从康有为。1894年,参与“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失败后,出亡日本。1912年,回国;1915年,参与策动反对袁世凯的“云南起义”;1920年后,脱离政界,专心学术;1929年,病逝。 笔名由来: 饮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它是梁启超于戊戌政变逃亡日本后用的笔名,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在他政治革命失败后,他晚年致力于学术研究,他培养出了一批文学大家,如徐志摩、闻一

3、多等,这篇课文也是出自他的学生梁实秋之手。作者简介 原名:梁治华 成就:散文家 文学评论家 翻译家作品:散文集雅舍小品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编撰远东英汉大辞典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字音显宦hun 莅l校 涕t泗s 弥m漫 谦逊xn 箜kng篌hu 主角ju 叱ch咤zh 沉着zhu 蓟j北 渡d河 屏bng息以待 沾襟jn 酣hn畅 淋ln漓l2、字形精悍 迥乎不同 拭泪 步履捍卫 炯炯有神 试验 视如敝屣戊戌 激亢 苍茫 潇洒 戍守 引吭高歌 沧桑 萧索 戎马 沆瀣一气 悲怆 箫管3、文章层次第一部分() 简述演讲背景,让读者对梁启超这样的大师演讲产生兴趣。第二部分()

4、 具体描述这次富有感染力的演讲,将梁启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人格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三部分() 点明梁启超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对他做出非常高的评价。4、“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记人 or 记演讲演讲是事件,梁任公是人物,那作者写作的主要目的是写人还是记事呢?二、细读课文,局部探讨 找出描写梁启超的句子,并进行批注:这些句子从哪些方面塑造梁任公形象?反映了梁任公先生的什么特点? 示例: “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办事认真,学问和书法的修养都很好 其他部分以学生展示为主,提取关键词进行概括。 外貌:短小精悍、步

5、履稳健、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 神态:风神潇洒、光芒四射 潇洒自信 语言:(开场白)谦逊自负、(声音)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 沉稳睿智音容笑貌 学者风范 动作:手舞足蹈、掩面顿足 自由洒脱 感情:痛哭流涕、张口狂笑 感情丰沛 内容:博闻强记、旁征博引 学识丰富 效果:印象深刻、影响深远以上是我们通过梁实秋的记叙看到的梁启超是走下政治讲坛、走出历史课文的梁启超,作为学者,梁启超在这次演讲中呈现出来的最主要的特点可以用原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作者对梁任公先生的评价):“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有学问、有文采,我们都能理解,梁启超的博闻强记、旁征博引都是这两个词的证明,那这里

6、的热心肠应该作何解?提示:(1)热心肠的反义词(2)梁任公在演讲中的情感表现热心肠的反义词就是冷心肠,冷血,没有情感,反之,热心肠就是有热烈的感情。结合第八段,他时而哭泣、时而欢笑,把演讲变成了表演,这种感情丰富的表现可以说是热心肠的外在表现。热心肠有什么样的内涵我们还得从他引用的这三个文学片段来了解。三、深入课文,合作探究 找学生简要概括梁任公在三个文段中流露的感情基调开头箜篌引悲他最喜爱的桃花扇悲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喜这些片段所体现的情感有什么共同点?箜篌引悲读原诗作者说,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王国维说:“这十六字构成了中国

7、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是用血写成的。”但是它是如何被先生阐发的,却没有介绍,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情节、背景、人物、情感中选择一个角度,分析这首诗。请学生展示情节:学生把情节总结出来之后,点明是一波三折背景:人物:渡河人是疯傻的、顽固的、不听劝;同时他又很执着、独特。规劝的人是善良、明智、有同情心的。情感:规劝者对渡河人渡河的惊叹和渡河而死的悲叹。他不畏艰险,有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历史上不乏类似渡河人这样的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可以义无返顾,明明知道前途是死路一条却也毅然前行。总结:悲渡河人悲视死如归之精神桃花扇悲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是借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

8、悲叹明朝灭亡的故事。桃花扇哭主高皇帝在九天,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伤心煞煤山私幸,独殉了社稷苍生,独殉了社稷苍生!高皇帝:就是开国皇帝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在清兵攻入北京城后自缢而死。崇祯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在位十七年间,不溺于声色犬马,而是勤勉辛劳,即位后立刻铲除魏忠贤的阉党势力,希望国家能够强盛起来,只可惜当时明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他也自杀身死。这段话里面体现的主要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悲叹国家衰亡,忧国忧民总结:悲崇祯帝悲一国衰亡悲理想破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喜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

9、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结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诗中体现的是什么情感?收复失地的喜悦之情,看到了国家平定的希望。任公为什么会“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先生一定是与这首诗产生了共鸣,他体会到了杜甫心中的喜悦,他和杜甫一样是忧国忧民的。先生希望国家安定、富强。总结:喜收河南河北喜国家安定有望这两悲一喜都紧紧围绕着一个主题,那就是国家。从他的哭与笑中我们可以看出任公先生的爱国情怀,这也正是他拥有一副真挚、热烈的热心肠的内涵。梁启超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但无时不有爱国的政治情愫,他致力于用学术来启发青年人,对青年人的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次演讲就能让他的学生在数二十年之后还津津乐道。从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有学者风范、有热心肠的梁启超。这种通过写一件事来写一个人的写法就叫做以小见大,以小见大最为关键的就是“小”的选择,也就是选材。梁启超选用最能体现自己情感的材料来做演讲,梁实秋用最能体现梁启超特点的材料来写文章。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就用来做一次小练笔,以“记某某老师的一堂课”为题,选取典型素材,用多种塑造人物的方法写一个小片段,文中不能出现科任老师的姓名,写完之后小组内传阅,猜猜写的是谁,有没有写的生动、贴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