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占补平衡工作汇报.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176542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异地占补平衡工作汇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异地占补平衡工作汇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异地占补平衡工作汇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异地占补平衡工作汇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异地占补平衡工作汇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异地占补平衡工作汇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异地占补平衡工作汇报.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异地占补平衡工作汇报篇一:在全市占补平衡现场会的讲话加大开发复垦力度 保障发展用地需求 (西乡县在全市占补平衡现场会上的发言材料)各位领导、同志们: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市国土资源局的精心指导下,西乡县多措并举,全面加强了土地开发复垦工作力度,促进全县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有序推进、稳步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每年年初,召集各镇、各部门召开全县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专项会议,专题安排下达土地开发复垦工作任务,全面强调“以补定占、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工作理念,并与各乡镇签订年度“耕地占补平衡

2、”目标责任书,夯实占补平衡工作任务。二是定期召集林业、农业、水利、国土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占补平衡存在的问题;认真组织全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耕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布局,留足耕地后备资源空间,为开展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奠定基础;认真论证筛选、积极组织申报市级“占补平衡”项目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充分挖掘耕地后备资源的潜力,同时严格规范土地开发复垦项目管理程序,实行专户专账管理。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1一是依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图件,科学编制了西乡县整治规划,通过开展以荒山、荒滩开发治理增加耕地;将废弃工矿、道路、旧村庄和灾毁农田复垦增加耕地;以零星旧居民点复

3、垦来保证乡镇村集体建设和村民建房用地需求,整治出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二是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科学规划,发展生态农业。由于西乡县地形地貌以丘陵山区为主,平川地区少,海拔相差大,不良气候多,全县山区面积占94%,其中80%海拔在1000米的低山丘陵地带,土地分布比较复杂,为搞好土地开发复垦工作,我县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对全县待开发复垦整理的土地现状、数量、分布、适宜性做了全面的调查分析,确定了先易后难、先平川后山区、先连片后零散、先高产后低效、宜粮则粮、宜烟则烟、宜茶则茶、宜果则果的工作思路,进行土地开发复垦整治工作,极大地调动了乡镇村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三、严格考核,明确奖惩。一是县政府将耕地占

4、补平衡工作任务列入各镇年度工作考核范畴,加大分值权重,实行月评季考,对占补平衡工作推进不力,或未按要求落实到位的乡镇,在通报批评、考核扣分的同时,冻结该乡镇的建设用地审批,促进各乡镇全力以赴,抓好占补平衡工作落实。二是按照“谁开垦、谁使用、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占补平衡项目的申报、实施。要求各乡镇政府和国土所协同抓好占补平衡项目工程实施监督,层层落实项目责任,明确奖罚措施,确保项目全面完成。2并按照生态优化、最佳利用和可行的原则,进行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四、加强监管,确保质量。对已经通过验收的土地开发复垦项目,及时纳入全县基本农田保护区,通过设立保护标志,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五不准”规定,全面落

5、实保护责任和任务。并将项目后期跟踪问效工作,列入辖区镇人民政府年度目标责任书,定期进行考核评定。五、整合项目,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一是积极推进了三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为我县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增添亩用地指标,新增耕地1805亩,实现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升了土地综合效益,有力推动了城镇化建设和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二是近几年我县共实施土地整理项目6个,建设规模公顷,省级投资万元,已完成投资万元,建成旱涝保收、高产高效、生态平衡的基本农田公顷。达到了田、水、路综合治理,农业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显著提高的目的。在全县各部门、各乡镇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全县耕地占

6、补平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0XX-20XX年,全县上报市国土局批准立项占补平衡项目51个,规模面积5140亩,实施项目33个,新增耕地 亩;20XX年立项18个,可以新增耕地1873 亩,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和预 3算编制,并通过了县级评审,将尽快实施项目招投标。通过全县土地占补平衡工作的有力实施,一是为全县的非农建设和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了用地保障。二是使群众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和提高,“行路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为当地农民生活提供了方便,增加了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三是使耕地质量有提高。一些宜农荒地荒滩得到了合理开发利用,增加了耕地面积;通过项目实施,一

7、些区域农业生态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耕地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四是减少了水土流失,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全县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取得的成效,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近年来相继有白勉峡镇三岔河村、城关镇余家山村、杨河镇双厂村等干部群众,在感受到开发复垦带来的便利后,自发组织到县国土局,以送锦旗,放鞭炮的形式,表达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成效的认可和称赞。20XX年8月16日4篇二: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的对策和建议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将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写进了法律,并出台了一系列耕地保护措施,其中“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一项重要的耕地保护措施。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占用耕

8、地补偿制度,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实施对于遏制耕地锐减的势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实施,有效地增加了耕地面积,缓解了因建设占用及退耕造成的耕地压力,推动了土地开发整理事业的蓬勃发展。但由于该制度建立时间不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够完善之处,最主要的是“占优补劣”现象突出。一、存在“占优补劣”现象的原因分析1、耕地保护考核体系还不够完善。虽然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补充的耕地应与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国土资源部也相应出台了耕地质量评价标准,但各省对耕地质量

9、评价尚未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对耕地占补平衡的考核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2、管理体制不健全。当前,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土地开发整理事务的都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无经费,办公经费、人员工资、福利、养老保险等经费无保障,不利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开展。3、缺少一批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队伍,影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和实施的质量。4、受客观因素的制约。一般建设所占耕地都是经营多年、土壤肥沃、自然条件较好的土地,而开发补充的土地大部分是未利用土地,自然条件不好,土层薄且土质贫瘠。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问题。按现行的政策,耕地开垦费必须全额上缴后,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形式拨付用于补充耕地。现实

10、中,存在拨付资金不足的现象,上缴的开垦费水田一般是10000元/亩左右,旱土是6000元/亩左右。而拨付的资金仅是20xx元/亩左右,并且所拨付资金还有部分用于必须的办公经费、交通工具、人员工资、福利、保险等开支,致使投入土地开发整理的资金严重不足。6、对新开垦耕地的后续管理缺少必要的措施。二、对策及建议1、开垦耕地应尽量选质地好的后备土地资源。通过开发后备土地资源补充耕地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后备土地资源的先天条件,如果要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的先天条件不足或自然质量不高,即使投入再多的人力、物力,也难以获得高质量的耕地。因此,在现有的后备土地资源中,选择适宜开垦而且宜耕性较好的土地,是保证开垦后的耕

11、地质量较高的先决条件。2、建立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科学做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源开发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首先,各级应加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队伍建设,通过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新技术应用培训,提高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与管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对待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进行“田、林、路、渠”综合规划;设计好田块内的土壤构造,包括土层厚度、土体构型、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等,使其达到理想土壤的水平。其次是要建立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资质认证和考评制度,对其从业人员也需进行执业资格认定。只有具备相关资质的机构和个人才能承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质

12、量有保障。3、完善耕地保护考核体系。据相关资料的数据表明,全国后备耕地资源只有8100万亩,集中分布在干旱缺水的新疆、内蒙古、宁夏和低洼易涝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以及沿海滩涂。由于我国后备土地资源先天不足,靠开发后备土地资源来实现耕地占补的数量平衡尚且存在较大困难,要实现耕地占补的质量平衡更是难上加难。鉴于以上客观原因,建议尽快完善耕地保护考核体系,树立耕地数量与质量相统一的思想,拓宽耕地占补平衡思路。对耕地占补平衡的考核不单纯地进行数量平衡的考核,更重要的是要注重质量平衡的考核。耕地是质与量的统一体,对耕地占补平衡的考核实质是对耕地生产能力占补平衡的考核。在明确这一根本目的的基础上可以采取“以质抵量”来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这一目标。比如:在占用1亩质量较好的耕地时,若补充的1亩耕地与其质量不相当时,还应投入一定资金用于改造一定数量的中、低产田来平衡占用和补充耕地两者质量的差异,或者直接以改造较大面积的中、低产田来代替补充耕地,而达到耕地生产能力的平衡,并可以有效的避免开发耕地带来的生态风险。篇三: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龙源期刊网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