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政治制度.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175017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国政治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英国政治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英国政治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英国政治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英国政治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英国政治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国政治制度.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英国政治制度篇一:的特点英国的政治制度是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其主要特点是“议会至上”、以内阁为权力核心、君主虚位、政党组织严密。 首先,英国实行议会民主制,体现“议会至上”的原则。议会至上,即立法权在三权中居于核心地位,行政和司法机关都是立法机关的一个部分,行政权和司法权实际是立法权的派生,三者互有重叠。议会由英王、上院和下院组成,其中上院是贵族院,是主要西方国家中唯一以贵族政治为基础的政治机构。1在司法权与立法权关系上,议会上院是英国最高法院,具有除苏格兰刑事案件外其他民事和刑事案件的上诉管辖权;大法官是上院议长也就是最高法院院长,同时还是内阁和执政党成员。政党获得权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赢得议会选

2、举的胜利,即获得下院即众议院议席的多数,同时一般由获得下院相对多数的党领衔组建内阁,并由该党的领袖出任政府首脑。其次,实行内阁制,作为“议会至上”原则在行政权与立法权关系上的制度体现。即国家的权力体系以内阁为核心,内阁拥有国家的最高行政权力。英国内阁由英王授权在下院中获多数席位政党的领袖组建,成员必须是议员。内阁对下院多数负责,若下院通过对其不信任案,内阁要么辞职,要么提请英王解散下院重新大选。下院中获得次多数席位的政党成为反对党,受法律保护,平时组成“影子内阁”,对执政党进行监督。内阁不仅拥有行政权力,而且具有立法建议权,由执政党所控制的议会多数保证立法的通过。 再次,英王更多的是一种荣誉性

3、职位,并无真正的实权。在中,国王作为国家元首均为世袭,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象征性、礼仪性意义,是在特殊情况下介入政党间的权力调解,平常较为超脱,不承担具体责任。最后,英国政党的组织体系相对比较严密,但右翼党比左翼党要松散。政党无论是作为群众党还是精英党,大都有一个从上到下的组织系统,乃至还有一套党的外围组织如工会、青年、妇女组织,对本党执政起着一种辅助作用,甚至可以对政府形成某些牵制。 可见,最大的特点是“议会至上”,司法权和立法权都出于立法权,民主政治的实质部分居于虚位君主之下。这种政治制度的优点是,无论是体制形成还是实际运作都相对民主、公正,更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和周全。但缺点是,体制或制度容易模

4、式化,导致官僚主义,影响执政效率。 英国政治民主的发展道路是一条介于传统与变革、激进与保守之间的道路,从中反映出英国政治文化的特点,那就是独具特色的不列颠式岛国心态,培育出了英国人在政治变革中的二元主义行为方式以及一种绅士风度的政治心态。英国位于欧洲西部的不列颠群岛上,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东北部及周围5500多个小岛组成,西濒大西洋、东隔北海、南以多佛尔海峡和英吉利海峡同欧洲大陆相望。温和湿润的气候,平缓的地势造就了英国舒适的生存条件,自17世纪末以来,国内再无革命发生,社会稳定。这种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独特的社会发展走势,使英国人形成了以稳健、审慎、理性、独立、灵活、保守、调和、谦卑、妥协、

5、隐忍、克制等特质为核心的不列颠式的“岛国心态”。 一方面,他们在政治上“容易安于现状,重视传统经验,不易受极端观念、理想主义和个人感情的支配,乐于遵循、服从某些古板陈旧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念旧守成的群体心态。另一方面,相对独立安定的社会人文环境,促使他们在政治上“注重保持自身特色,善辟蹊径,自成体系,在政治制度的建设中造就自己的风格特点”。2首先,具有老资格的英国工人阶级,常把争取经济利益作为主要斗争目标。如果生活水平有所改善,他们便不思革命与暴力。其次,英国上层统治者,一向奉保守主义为圭臬。为维护阶级统治和等级制度,他们宁肯保留君主和贵族,一本正经地遵循君臣礼仪

6、。在权力争夺的关键时刻,他们宁肯诉诸宫廷政变,邀请外国君主驾临不列颠。再次,在欧洲大陆的封建君主由于拒绝妥协和让步而被历史无情推翻之时,英国的王室及君主却因顺应历史潮流而没有被淘汰,作为一种旺盛的适应机制保存下来,在现代文明中占有一席之地。这种既重视传统又追求特色的不列颠式岛国心态造就了英国政治民主发展道路上的二元主义行为方式。所谓二元主义的行为方式,即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相互交织,共同对英国政治民主发展道路发挥作用。在英国政治民主的发展道路上,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扮演了两个关键的角色。这两种相互矛盾的历史传统在传统与变革的交织中,推动着英国式发展道路的形成。英国的保守主义并不像它的名字那样保守,

7、它是承认进步的,但是这种进步是有限度的进步,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的进步;他也承认变革,但是对变革的进程和方式持稳重的态度。英国的激进主义一方面主张对现存制度进行根本变革,另一方面又要求回归过去,回归自然传统,回归平等、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正是在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的斗争中,才使两种理论得以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英国篇二:专题第一节 中世纪英国的分权君主制一、 英吉利王国早期政治制度(一)不列颠初期的历史演变1英格兰的由来2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社会状况和政治制度自由农村公社(马尔克):一种新的关系,土地分封固定的中央行政制度:国王和贤士会地方行政制度:郡、百户区、村社行政、司法合一的地方权力机构(二)

8、威廉征服与王权的强化1威廉征服2强化王权的四点措施占有17的土地封地分散向国王宣誓效忠地方统治沿袭分郡制度三、中世纪英国财政与亨利二世的司法改革112、13世纪英国财政改革2亨利二世的司法改革3改革意义二、英国等级君主制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大宪章的签署及其对王权的限制1签署大宪章的背景君主和封臣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没有改变斗争的焦点:直接争夺中央政府的控制权约翰与教会的冲突约翰与平民、贵族的冲突2大宪章的基本内容肯定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国王不能向封臣征收额外捐税不经法院判决,任何人不能被逮捕、监禁或处以罚金3监督国王机构的成立:25名男爵4大宪章的历史意义明文规定了对王权的限制维护了封建领主的司法裁

9、判权确立了国王依法办事的原则表明各阶层的联合行动成为当时政治斗争的一种新新式大宪章是英国第一个成文的宪法性文件,是贵族限制王权的产物。(二)议会的演变与英国大贵族1议会的演变2议会的演变与英国大贵族密切相关3地方代表4议会分为上、下两院:14世纪中叶(三)英国早期的检察制度和地方司法、地方自治制度参考教材第85页,学生自学三、 都铎王朝时期的议会与国王(14851603年)(一)都铎时期王权的强化1政府机构进一步完备2宗教改革3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二)都铎时期议会与国王的关系1议案制开始取代请愿制;议案委员会出现;三读制逐渐形成;骑士成为下院的主体2都铎时期,议会驯服,很少发生议会与王权的尖锐对

10、立,其原因有:王权与中产阶层联盟当时的大政方针符合英国国家利益国王成为议会的一部分(三)都铎时期议会的地位1议会不是可有可无,国王为了取得议会的支持,其手段必须符合程序和制度2议会机构自我意识强化四、斯图亚特王朝时期的统治参考教材89-91页,学生自学关键概念:自由大宪章;牛津条例;模范国会;枢密院;议会制思考题1. 中世纪英国威廉采取哪些措施强化王权?2. 试析自由大宪章的历史意义。3. 简述“牛津条例”的主要内容。4. 简述中世纪英国议会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对国家整体的影响。阅读书目1. 董建萍西方政治制度史简编,东方出版社1995年2. 胡康大英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3.

11、 程汉大史,中国社科出版社1995年4. 阎照祥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5. 刘新成英国都铎王朝议会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二节 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变革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长期国会”与内战1都铎时期形成的国王与议会的稳定关系被破坏表现:藐视议会国王强征新税被破坏的深层原因: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2权利请愿书3大抗议书(二)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1第一次内战2第二次内战31649年5月共和国成立(三)护国政府1共和国未牢固形成2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四)封建复辟1第一次复辟:未成功第二次复辟:恢复了国王、上院、下院的旧体制2查理二世的倒行逆施疯狂报复;企图恢复

12、天主教(五)光荣革命二、英国的宪政体制特点和宪法性文件(一)英国宪政体制的特点1英国没有一部现代意义上成文的完整的宪法,只有一些带有宪法性质的文件,没有特殊的修宪和制宪程序,议会既是立法机关又是制宪机关,被称为“柔性宪法”。2不成文的习惯法、传统及惯例在政治生活中具有更大的作用。3法院的宪法性判例也是构成其宪法独特性的组成部分。(二)英国的宪法性文件1自由大宪章1215年2权利请愿书1628年3三年法案 1641、1694年4施政条例 1653年5人身保护令1679年6权利法案 1689年7王位继承法1701年三、英国议会的民主化改革(一)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1资产阶级革命后,政权基本上由土地贵

13、族把持,18世纪是英国历史上政治最保守的时期。2辉格党长期执政,国内政策毫无改革精神和民主内容。3上下院人数没有太大变化,基本保持在238名与658名左右。4下院的选举制度没有根本性的变化,选举体制腐败而又混乱。(二)1832年选举改革1通过选举改革法,主要内容有:重新分配下院议席。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规定了选民的登记程序,缩短了选举时间,从15天降低到2天。取消上院提名下院议员候选人的权力。2选举改革的结果英格兰各郡选区和城市选区选民人数增加,但改革只是调整了部分选区和部分地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工人阶级一无所获,掀起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三)1867年选举改革1通过国民参政法进

14、一步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篇三:浅谈发展史浅谈英国政治发展史提纲展示封建君主制度一.统一国家的形成与贵族民主制(511世纪)(一) 英吉利统一国家的形成(二) 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政治制度二封建集权君主制(1112世纪)(一)集权君主制的建立(二)集权君主制的巩固(三)亨利二世改革与集权君主制的发展三.等级代议君主制(13-15世纪)(一)议会的产生(一)议会的早期发展(三)早期议会政治的失败与等级代议君主制四.都铎王朝专制君主制(16世纪)(一)专制王权的建立(二)王权与议会五.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演进(一)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三)两党制的形成浅谈英国政治发展史一.统一国家的形成与贵族民主制(一)英吉利统一国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