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20条读后感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173089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教师的建议20条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给教师的建议20条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给教师的建议20条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给教师的建议20条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给教师的建议20条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给教师的建议20条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教师的建议20条读后感(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条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孩子读后感“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实际上,苏霍姆林斯基在告诉我们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孩子没有智力差别,没有优劣之别,有的只是我们老师的教育方法的区别。在教学中,我们老师往往戴着有色墨镜看待孩子,学习好的,老师就喜欢;违反纪律,不太听话的,老师就没有好脸色。其实,我们不应该用成绩去评价孩子。我们应该看到每个孩子能力的不同,尊重他们的特点,发挥他们的特长。包括他们的长处和短处。在教学模式中我们应该因人施教,个别对待。比如:我们不应该要求所有的孩子都是高考状元,逼迫他们每门学科都学好、写好、做好。要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胃口,进行调理搭配,喜欢甜的,多喂给他们点甜

2、的;喜欢酸的,多让他们补充点酸的。在备课过程中,做为老师,应尽可能地要体现孩子口味的不同,多揣摩,多思考,让孩子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自己的才能得以施展。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营养师。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条建议其实可以从俩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指出了作为教师是很辛苦的。二是提示我们,要乐观地面对工作,学会从忙碌中感受到工作的快乐。教师多忙啊,备课、上课;检查作业、批改作业,作为班主任还要有班会,关注孩子的思想问题,安全问题,还要时常和家长沟通,做孩子的工作,还要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材料的准备-睁开眼就是活生生的孩子,闭上眼就是密麻麻的字码,一天二十四满

3、脑子都是工作,一个字“忙”。但好好静下心来思考:我们这么忙是否注重工作效率、是否注重真实的生活、是否对待生活充满激情、是否热爱这份职业、是否以虔诚的心态面对工作、是否不断学会提升自己、是否做到持之以恒地学习?这些问题在我们前进的工作中,会大打折扣。要让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就要很好地学会利用时间,珍惜时间,在有效的时间里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必须学会思考,让自己永葆活力。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济,总还是有的。青春一去不复返,而我们是否可以让自己的心快乐起来,让青春永驻心间?那样,我们就会对自己说:岁月无痕!第三条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读后感今日读第三条建议“教师的时

4、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该条明确主要是讲给小学教师的。常常听很多家长私下里闲聊:小学阶段不重要,学不学无所谓,在小学里,玩就行了。其实,这种认识完全错了,并且是大错而特错。这让我这个既是老师又是妈妈的行者来说,深感内疚,而悔之晚矣!儿子初四了,为何语文成为他的绊脚石?最终原因是在小学里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养成读书的习惯。我真希望时光倒流,让儿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我就认识苏霍姆林斯基,读到这本书!这个建议并不是在批评儿子的老师,而是在给很多家长提个建议:大量阅读并不只是老师的责任。书中说到: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现在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所以我要求我的学生

5、大量阅读,做到早读经典,暮有感悟,周周读名著。课堂上更是给他们提供有效的时间,大量背诵美文美篇。虽然见效很慢,但这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第四条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读后感读罢词条,俩个字不由地跃然眼前:启蒙。对于高楼大厦,地基是主要的,为什么现在有很多豆腐渣工程?高楼倒塌、大桥坍塌?原因何在?地基!而小学阶段的启蒙老师,正是高楼大厦的建造者!如何盖一座漂亮的楼房三十年、四十年,甚至是上百年不倒塌,那就该好好地考虑一下: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让地基更牢固?我们就应该为地基好好地操一把心!地基就是基础,启蒙老师的任务就是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的地基!我深深感到启蒙老师在育人的道路上

6、的艰巨的任务,我们承载的不是大楼,而是祖国的未来!作为四年级的语文老师,我也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总是倾尽所能地教孩子们读书认字,提高基本的读写能力,可有些孩子已经欠账太多。比如写一份作业或背诵一个美篇,四分之三的孩子当堂完成,剩下那四分之一的孩子,追债却成了我的任务。而接下来的课堂任务又给他们雪上加霜!这样又怎能建起自己的“摩天大楼”?所以,回到底层,回到原点上吧!启蒙老师并不是所有的小学老师,而是真真正正领孩子们盖楼的第一个垒墙的人!为什么我们小时候的语文知识那么牢固?拼音那么清晰?这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书中说到:童年时期,记忆是很灵活、很敏感的,如果你善于使用它,不使它负担过重,它就会

7、成为你的第一个助手。第五条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善于思考,善于思考是他精彩教育生涯中最具魅力之处。在第五条建议中可以看到苏霍姆林斯基大师的教育智慧,似乎看到他正在凝神研究教育中的每一个细节,寻找适合不同孩子的教育方法,发展他们的思维。第一套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源来源。两条大纲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第一套是基础,第二套是保证第一套顺利完成的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需要学生识记和保持在头脑里的知识是很多的,它是后期学习中前进的保障。犹如电脑硬件一样,有配备才能有输出。许多学生对后期学习失去兴趣,沦为学困生,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硬件配备不够,

8、储存的能量不够,没有输入哪有输出!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困难,越来越吃力。第二套大纲强调就强调课文阅读,通过阅读来弥补他们的知识缺陷。在呈现一种新知识的时候,给学生提供大量与此有关的感兴趣的阅读内容,以便让孩子们更轻松更好地理解新知,并在阅读中发展思维,产生疑问,从而进一步激起孩子们的求知热情。阅读是一副良药,是教师前行的助手,更是孩子求知的钥匙。只要多阅读,思维才会越来越敏捷,后继的学习也会变得越来越简单。第六条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读后感茶余饭后,我总会每天拿出一点时间,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中查找我遇到的一些教学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犹如一位辛勤的朴实的园艺师,在我杂草丛生的荒脑中认真帮我清

9、理、修剪,他从不烦躁、从不指责、从不埋怨、从不批评,总是耐心地一步步讲解,让我知道了什么地方该种什么、什么时候该洒水、什么地方该施肥、什么时候该怎样修剪-为我解决了不少教学实际问题,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应该学会的教学技巧、教学方法。这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最先吸引我的内容是第六条,谈谈“后进生”的工作。去年我所执教的是三年级语文,三年级语文任务重,作业多,又加上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一个过渡阶段,所以很多孩子往往因为这些原因被拖下水,各方面的作业总是拖了今天到明天,明天又有明天的作业,日积月累成了作业的累赘。后进生成为我棘手的山药。带着这个问题,我找到了苏老,向他请教了我的问题。“阅读能教会学

10、生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觉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第七条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读后感读罢此条,俩个词语跃然在我的脑海:兴趣和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称之为知识。也就是说,知识不是死记硬背,不是呆板的、凝固的,而是应该变通的、灵活的。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调动了他们活的思维,知识也就运转了起来。越是有兴趣越是想学,日积月累,不断的充实。孩子们掌握的知识越多,学习起来就会越来越容易,思考的动力就会越来越强,因此他就会不断地思考

11、,激发他掌握更多的知识。这样就形成一个知识长进的链挑,兴趣知识,知识思考,思考兴趣-用知识去学习知识、用知识去思考知识、用知识去收获知识,只有这样,知识才有了力量,学生的学习也就步步前进。当然,作为一名教师,应当首先考虑怎样激发孩子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怎样调动孩子们的思维,这还要在研究了第五条后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我班刘俊林是我任教以来遇到的最让我头疼的一个孩子,这我在多篇文章中都提到过!课后作业不写,课堂作业不写,连最起码的上课都不听,就是玩,自己倒腾着造作。最近可变了,不但课堂课后作业交了,而且书写也认真多了。以前他的字,在我看来是外星来客的作品,而如今一板一眼的正楷。是什么原因让他有了如

12、此大的改变呢?我觉得就是兴趣。我发现他对动手比较感兴趣,就此我把他调到陶泥兴趣小组,这大大激发了他的创造思维,作品如出一辙,脸上也有了甜蜜的微笑,我也看到了他的可爱。兴趣让他真正的动了起来,也成了他获取知识的动力!第八条关于获取知识读后感在第七条的基础上,苏霍姆林斯基又很详细地内心地教导我们怎样让学生获取知识。在不断地细读和思考、感悟中,让我也突然想到论语的温故而知新这句话。书中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在温习旧知识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当然,苏霍姆林斯基还强调要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学生有了疑问,才能激发他们去思考、去探索,

13、自然而然就会顺藤摸瓜,促使自己找到答案。这让我又记起论语中还有一句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不是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让学生的思想里产生疑问而后再讲呢?作为一名教师,先行思考是最重要的。要把自己的大脑灌输足够的知识,调动自己的思维,在合适的孩子身上,践行!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读书,不断思考,力争让自己的知识储备越来越多,让自己的教学工作游刃有余!第九条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读后感“思考”是我读这本书感悟最深的俩字。“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此条建议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学生很好的记住了规则、定理、公式、结论,但是却不

14、会实际运用自己的知识。我没有教过数学,但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儿子的物理、化学。每次考试,儿子的数学总是在级部前列,而物理、化学却拉了后腿,甚至在班级中到了中下游。问其:“你是不是该背的都没有背下来啊。”儿子一脸无奈:“都背下来了,就是遇到大题的时候不会运用!”是啊,有时候给儿子检查公式、定理,儿子背的是滚瓜烂熟,但一到考试,就算不过账了。按理,数学好,物理化学也该好,但儿子却划分的很清。没办法,只能到题海中摸爬滚打,千锤百炼了!读罢词条,我深信,儿子该背的确实背下来了,究其原因,还是没有真正的熟练掌握,没有很好的理解公式、定理。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告诉所有的孩子让他们千万记住,理解学习,在思考中

15、学会运用,在运用中记住公式、定理。事实上,识记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思考中进行,思考的过程就是孩子真正理解的过程。第十条第一次学习新教材读后感语文教师工作困难的基本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在课堂上所做的书面作业里就有错误。而教师的缺点在于,他并没有提出这个目标:一定要使课堂上没有错误。这句话触动了我的内心,触动了我的神经,触动了我的每一个感官。问自己:学生为什么经常的出现错别字?为什么说了一次,第二次还出现同样的错误?甚至说了多遍,虽当堂改正,却次次考试中犯错?比如:最熟悉的“吟”,学生往往把左边写成“令”,我一遍一遍地告诉过他们:这是个形声字,今和吟都押in韵。我以为这种方法能帮助他们记住这个字,可

16、我屡屡遭搓!也许,当初第一次学习这个字的时候,我没有认真对待,以至于犯了今后难以改变的错误。今天读了词条,让我突然警醒:蓦然回首,以前都是雾里看花。今后一定认真对待孩子们的“第一次学习”,让他们在课堂上稳扎稳打,不犯任何的错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一印象吧!这一条给我上了一堂精彩的课,太深刻了!第十一条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读后感“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这就是所谓的当堂巩固。教师不但要看教材备好新课,上完新授内容;而且也要准备好巩固新知识点的材料,做到当堂讲的内容当堂解决。让学生在接受的同事加以思考、运用。做到活学活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