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6课 琵琶行(第1课时)导学案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91172291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6课 琵琶行(第1课时)导学案 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6课 琵琶行(第1课时)导学案 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6课 琵琶行(第1课时)导学案 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6课 琵琶行(第1课时)导学案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6课 琵琶行(第1课时)导学案 (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 琵琶行【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归纳文言现象。2、整体感知,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时代与作者的情感世界。3、领会天涯沦落的感伤和内涵;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学习重点】1、背诵诗歌,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2、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涵咏诗歌形象和语言。【学习难点】品味作者对音乐的精湛描写,学习象声摹音、设喻作比的修辞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第一课时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意

2、;潜心涵咏,体悟情感。2、学诗三步走:“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体味意境,感受形象;“品”,咀嚼涵咏,品味语言。 【教材助读】 一、走进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首,“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他的人生观是:“穷则独善其声,达则兼济天下。”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则代表了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

3、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他的讽谕诗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现存诗近三千首。二、写作背景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唐宪宗元和十年(815)6月3日,在河北拥兵自重的藩镇李师道、王承宗派遣刺客刺杀主张用武力平息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没想到却遭到了一些朝臣的嫉恨。白居易当时是太子左赞善大夫,已经离开了谏官的位置。那些人说他不该越职言事,并诬称白居易写过“新井”和“赏花”的诗(其实是子虚乌有),不顾忌他母亲是因看花坠井而死的,大逆不道。

4、其中真实的原因是,白居易在前此任左拾遗、翰林学士期间,屡向皇帝上书言事,剖析朝政,还写了大量讽刺社会政治的诗歌,像卖炭翁等,得罪了很多权贵。这一次政治打击在白居易的一生中是最为沉重的。从此,他虽然也不失关心国计民生的赤子之心,但干预政治的热情却大大减退。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到江边送客,离别在即,惆怅萦怀。忽然,从水面飘来的琵琶声,凝住了时空,吸引了主客,由此演绎出一段琵琶女的故事,更因之产生了一首脍炙古今的诗篇,诗中诗人所表现出了压抑和苦闷。【预习自测题】1、注音 铮( ) 迁谪( ) 浸( ) 悯然( ) 恬( )然 转徙( )枫叶( ) 荻( )花 捻( ) 红绡(

5、 ) 间关( ) 湓( )浦憔悴( ) 霓裳( ) 阑( )干 钿头( ) 呕哑( ) 嘲哳 ( ) 浔( )阳 收敛( ) 管弦( )乍( )破 幽咽( ) 收拔( ) 裂帛( )银蓖( ) 暂( )歇 水浆迸( ) 声声思( ) 铁骑( ) 六幺( ) 冷涩( ) 沉吟( ) 商贾( ) 春江花朝( ) 悄无言( )2、解释命酒: 悯然: 恬然: 迁谪: 委身: 漂沦: 掩抑: 等闲: 却坐: 快弹: 【我的疑问】 【知识链接】1、凭吊白居易诗四首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宣宗吊白居易

6、年光过眼如车毂,职事羁人似马衔。若遇琵琶应大笑,何须涕泣满青衫。 北宋夏竦题江州琵琶亭乐天当日最多情,泪滴青衫酒重倾。明月满船无处问,不闻商女琵琶声。 北宋叶桂女题江州琵琶亭枫叶芦花两鬓霜,樱桃杨柳久相忘。当时莫怪青衫湿,不是琵琶也断肠。 明杨基题江州琵琶亭2、司马青衫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 司马青衫,作为典故,出自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来高中语文课文王实甫长亭送别“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林觉民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都用到这个典故。白居易任江州司马,在送客上船时,

7、偶然听得琵琶声,于是邀请琵琶女演奏。在和琵琶女对话中,白居易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觉得他们两人命运相同,写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惊人句,并为之泪湿青衫。青衫,是白居易司马身份的标志。“司马青衫”表达的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意思。因此,古代诗人常用此典故来表示由于内心痛苦而伤心流泪。宋司马光锦堂春“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何止琵琶。”是说“伤心事”还不止琵琶女的身世。金吴激人月圆从“南朝千古伤心事”一直说到“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也是指伤心事太多,其中“同是天涯”还用了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句子。元白朴夺锦标在新亭眺望时触目伤心,也说到“

8、谁念江州司马,沦落天涯,青衫未免沾湿”,这里就是写自己的悲痛了。还有反用这个典故的,如刘镇水龙吟“笑多情司马,留春无计,湿青衫泪”和辛弃疾满江红“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不过这些反用,表面上是旷达的样子,实际上蕴含着更多的悲痛。课内探究【学始于疑】 诗歌的小序有什么作用呢?【质疑探究】 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1、结合注释疏通小序并思考其作用。 2、这首叙事诗各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依次概括各段情节。 【当堂检测】一、作者:白居易,字_,号 。晚年号_ 。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_ 诗人。人称“ ”。他和好友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_ ”运动,主张“_ ,_ ”。强调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

9、的创作精神,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即所谓“ ”(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白居易诗的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其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长篇叙事抒情诗,如 、 。著有_ _。以44岁为界,之前抱定“ ”之思,之后则“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 ”,世称白傅、白文公。【课后反思】: 6 琵琶行 并序 第一课时【预习自测题】1、注音 铮(zhng) 迁谪(zh) 浸(jn) 悯然(mn) 恬(tin)然 转徙(x) 枫叶(fng) 荻(d)花 捻(nin) 红绡(xio) 间关(jin) 湓(pn)浦 憔悴(qio cu) 霓裳(chng) 阑()干 钿头(din) 呕

10、哑(u y) 嘲哳(zho zh) 浔(xn)阳 收敛(lin) 管弦(xn) 乍(zh)破 幽咽(y) 收拔(b) 裂帛(b) 银蓖(b) 暂(zn)歇 水浆迸(bng) 声声思(s) 银篦(b) 铁骑(j) 六幺(yo) 冷涩 (s) 沉吟(yn) 商贾(g)春江花朝(zho) 悄无言(qio)2、理解下面词语 命酒:派人整备酒宴。 悯然,伤心的样子。 恬然:安乐的样子。 迁谪意:指被降职、被流放的悲哀。 委身:托身。这里是嫁的意思。 漂沦:漂泊沦落。 掩抑:掩蔽,遏抑。 等闲:随随便便。 却坐:退回 (原处)坐下。 快弹:畅快 【质疑探究】1、小序作用: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

11、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机,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伤感的感情基调。2、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当堂检测】白居易,字_乐天_,号 醉吟先生 。晚年号香山居士。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_现实主义诗人。人称“ 诗王、诗魔 ”。他和好友 元稹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_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即所谓“ 讽喻诗 ”(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白居易诗的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其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长篇叙事抒情诗,如长恨歌、琵琶行。著有_白氏长庆集 _。以44岁为界,之前抱定“ 兼济天下 ”之思,之后则“独善其身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 文 ”,世称白傅、白文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