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172018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4.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doc(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篇一:人教版第一组1 草原 (老舍) 2* 丝绸之路 3 白杨 (袁鹰) 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第二组 5 古诗词三首 牧童 (吕岩)舟过安仁 (杨万里)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6 冬阳童年骆驼队 (林海音) 7* 祖父的园子 (萧红) 8 童年的发现 (费奥多罗夫) 9* 儿童诗两首 我想 (高洪波) 童年的水墨画 (张继楼)第三组10 杨氏之子 (刘义庆) 11 晏子使楚 (晏子春秋 12* 半截蜡烛 13* 打电话 第四组14 再见了,亲人 (魏巍) 15* 金色的鱼钩 (陆定一) 16 桥 (谈歌) 17梦想的力量 (江菲) 第五组18将相和(司马迁) 19草船

2、借箭 (罗贯中) 20*景阳冈 (施耐庵) 21* 猴王出世(吴承恩) 第六组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 (路甬祥) 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路甬祥)网上呼救把握自己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奇怪的东南风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第七组22 人物描写一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徐光耀)临死前的严监生 (吴敬梓)“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曹雪芹) 23* 刷子李 (冯骥才) 24* 金钱的魔力 (马克吐温) 第八组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季羡林) 26 威尼斯的小艇 (马克吐温)27* 与象共舞 (赵丽宏) 28* 彩色的

3、非洲 (彭仁)1草原说课稿一、说教材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五十年代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写下了内蒙风光,本文就节选自内蒙风光。草原这篇课文,作者以热情洋溢的笔调,描写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以及受到草原人民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汉人民的深厚情谊。本文通篇文质兼美,堪称写景、抒情的典范佳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景和情,并扎实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取舍教材是关键。因此,我将此文教学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领略草原的风光美。第二课时再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人情美。我今天所要说课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基于本文又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

4、并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等词语。2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并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兴趣。3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语言,初步学习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感受草原风光的美好。而对于生长于南方小县城的孩子,草原是遥远、陌生的,因此,如何让学生突破时空障碍,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感受草原的景美,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就成了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二、说教法怎样才能使学生

5、与文本产生真正的共鸣,体会草原的景美呢?首先,我将注重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默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配乐读。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使学生体会草原的风光美,并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其次,我将巧妙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体会文中意境,并配合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三、说学法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本文第一自然段的语句美,意境也美,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一边读句子,一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经验去补充形象,丰富形象,从而体会

6、文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及想象能力。四、说教学过程和资源应用草原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语句美,意境也美,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图文结合,启发想象,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配合朗读,领会作者的情感美。教学过程具体如下: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再因为,本组的主题是“走进西部”。因此,开课之初,我首先多媒体播放配有画面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大草原绮丽的风光中: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正悠闲地吃草、散步。远处的小河像一条明晃晃的长带迂回曲折?这样用音

7、乐、图像渲染的情境,能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在感到喜悦、快乐的同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后的感受。此时,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也就油然而生。于是顺势揭开课题,进入第二环节。2.师生配乐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这一环节是由师生配乐朗读课文,弄清课文写作顺序,主要写了那几个画面,是从哪两部分来写草原的,即“风光美”和“人情美”。学生对于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后面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3.朗读品句,感受“风光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于是,我先课件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四人小组自读第一自然段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草原的美景,并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

8、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交流品读。在品读重点语句时,我将引导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反复朗读;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草原图片,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词句。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将把学生们带入那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之中,并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渲染”等词语,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如:在本段中,作者描写小丘时,有这样一个经典的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由于“渲染”和“勾勒”都是美术上专用名词,讲起来抽象难懂,我准备了两幅

9、国画,一幅是绿色渲染的草原风景图,一幅是墨线勾勒的鸳鸯戏水图,出示图片,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让学生不仅感受到用绿色渲染的小丘的柔美,还感受到那饱满的绿色正向四周渗透、扩散。在这儿,我没有停止探究的脚步,而是紧紧抓住句中看似矛盾的一个点“翠色欲流”与“轻轻流入云际”。先引导学生抓住“欲”字理解“翠色欲流”是指绿色快要流出。再让学生议一议与“轻轻流入云际”矛盾吗?学生一边看图想象画面,一边和着优美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这并不矛盾的美的意境。这是一幅多么鲜活的中国画啊!这正融入了老舍先生对草原无限的热爱之情,学生也就很自然地领悟到作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再如:文中描写羊群的句子:

10、“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我先让学生结合图画,抓住“绿毯”、“白色的大花”两处比喻,体会草原的辽阔和羊群带给草原的无限生机。之后,删去原句,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向老舍先生学习,用自己的比喻句重新描述这样的美景。这样,使学生不仅理解了原文描写的羊群的静态和动态的美,而且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了美的意境,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反复品读这些精美语句中,我还将不断回扣本段的中心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相信学生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回扣中心句,不仅能更深切地感受“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意境,作者对草原深深的热爱之情也

11、将在学生内心一次次升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老舍笔下的草原那如诗如画的意境,品读之后,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草原风光图画,引读第一自然段。在优美的旋律中再现草原美景,一定能牵动学生内心的情感。这一整体回读,也将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在脑海中形成一幅蓝天共碧草一色,牛羊与骏马齐的美丽画卷。在此意境中,学生定能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草原的无限热爱。就当学生沉浸在此意境中时,我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互相交流展示并走上讲台朗读诗歌、展示亲自去草原拍摄的照片一级打印的草原风光图,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

12、升华,个性再次得以释放,此时的课堂也将再次涌动着创造的生命力。4.总结回顾,布置任务授课至此,我小结过后,以布置下节课的任务结束本节课的教学:“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这美丽的地方,又孕育着怎样的民族呢?老舍先生又是如何表现草原的人情美的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会会草原上的鄂温克族人民。”总之,我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尽量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整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及创造能力,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体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2.丝绸之路说课设计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

13、课丝绸之路。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本。这篇课本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文化的友谊之路。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叙述情节具体可感,易于激起读者对西部繁荣历史的遐想。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驼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3、

14、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三、说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四、说教法与学法:1、丝绸之路这篇课文介绍的内容时间跨度较大,涉及的知识复杂,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2、本文是略读课文,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采用“自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先让学生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交流。4、通过有感情的、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和

15、西部辉煌的历史,激起自豪感。五、说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西游记主题曲、丝绸之路路线图、丝绸之路风光图片。学生准备:丝绸之路的小故事。六、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1、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引入“丝绸之路”。2、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同时出示丝绸之路的路线图。3、学生齐读课题丝绸之路。(音乐引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很快的提起学习的兴趣。教师充满感情的朗读不仅给学生作了示范,还让学生在教师的朗诵声中充满了想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读课文。阅读要求:划下自己不懂或喜欢的地方,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场景?”、“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2、全班交流。3、指名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主要以学生自读自评为主,教师查读为辅。让生在诵读中实现与文体初次对话,扫清字词障碍,感知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谈自己的收获。你知道了什么?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对文本会有不同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