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第十课短文三篇教学案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91170687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第十课短文三篇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第十课短文三篇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第十课短文三篇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第十课短文三篇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第十课短文三篇教学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短文三篇 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学习目标考点提炼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及随笔文体的特点2积累常用易错字词高考常见探究题的探究角度和方法能力目标1.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意2学习引用名言名句的写作技巧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生命的热爱知作者1蒙田(15331592),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他的随笔集与培根的人生论、帕斯卡尔的思想录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学散文三大经典”。蒙田以博学著称,开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的先河。其作品语言平易通畅,不加雕饰,文章写得亲切活泼,妙趣横生。他的散文对英国的培根、莎士比亚等影响很大。2帕斯卡尔(16231662),法国17世纪最具天才

2、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思想家。他在理论科学与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帕斯卡尔三角形”,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尔定理”等均是他的贡献。他还制作了水银气压计,他同时还是概率论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是外省通信和思想录,前者常被看作是法国古典主义散文的奠基之作,后者则为哲学和宗教方面的探讨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成为“思想形成人的伟大”的一个明证。他的以真空论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已成为科学史上和思想史上的光辉典籍。3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他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代表作品我需要知道的一切。这部散文

3、随笔集极富哲理性,曾一度成为美国的年度第一号畅销书。知背景1热爱生命在蒙田生活的16世纪中后叶,哲人们深受宗教的束缚,鄙视生命,把生命贬低为消磨时光。蒙田发现了其中的弊病,把生活视为“自然的厚赐”,并声称“开心如意的生活是人生的杰作”。在随笔集中,他主张追求人生的幸福和欢乐,成为创造自己生活的主人,而且生命愈是短暂,我们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2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生活的17世纪的法国基本上还是一个封建农奴制的国家,但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在封建母体之内开始滋长,这也就决定了当时的意识形态迟早会产生新的发展,帕斯卡尔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了一种精神境界之中,对人及其精神、思想进行了深入

4、的探讨。他认为要同时看到人的崇高使命和人的软弱无力才能看到真理,在此基础上,开始着手写思想录。3信条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国社会的思想也日趋复杂:价值超过客观载体“上帝”已不复存在,生命的意义也模模糊糊;人们缺乏对自己的把握,也很难对他人不怀戒备;精神紧张,容易歇斯底里;行为乖张,令他人费解;人仿佛与自然的生物界脱节了在这种情况下,富尔格姆对人生,人的身心的自由,生存的价值、幸福、爱情、信任和同情心等等进行再发现和再解读,重新组装人的世界。信条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成的。知常识随笔随笔,亦称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

5、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随笔一般分为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和说明性随笔三类。一、读准字音1单音字(1)培养皿(mn)(2)茎叶(jn)(3)厚赐(c) (4)弥补(m)2多音字(1)因词而异度 畜囊 尽(2)一言辨异在旧社会,他在一个磨(m)坊给地主干了二十多年活,受到的磨(m)难简直不能提。洪水没(mi)有吞没(m)他的生命。二、写准字形1. 2.3. 4.5.

6、6.三、用准词语1词语辨析(1)流逝流失填一填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珍藏着一棵翡翠白菜,是其镇馆之宝,很可能是慈禧陵中流失之物,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慈禧陵中其他被盗珍宝到底去了哪里,谁也说不清了。辨一辨流逝:像水流一样迅速消逝。这种不存在是不能恢复的,主要用于时光、岁月等。流失:自然界的矿石、土壤自己散失或被水、风带走,也指河水等白白流掉。有用的东西流散失去。比喻人员离开本地或本单位。(2)领会领略填一填长江三峡这篇文章的意思我很早就已经完全领会了,但亲身领略一下长江的风景,直到这次才实现。辨一辨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有“了解,明白”的意思。“领会”指“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着重于理性上的了解,与“领悟

7、”“理解”近似。“领略”指“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着重于感性上的体验和欣赏。2.成语积累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1)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冬天,天气显得温暖了许多,有小阳春的感觉。()答案:“风和日丽”形容天气晴朗暖和(多用于春天)。(2)一到年关,人们就忙着置办各种年货,虽说是到了垂暮之年,但人们的心情却高涨起来。()答案:“垂暮之年”指老年。(3)青年人,特别是青少年,一定要加强思想教育,如果疏于引导,就会稍纵即逝,有时很难挽救。()答案:“稍纵即逝”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这里理解为“稍微放纵就会走向邪路”,不合语境。一、了解行文脉络1热爱生命2

8、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3 信条二、把握文章主旨1热爱生命作者通过对“度日”一词的理解和对生命、生活、生死等问题的自我阐释,道出了生命的本质,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热爱生命。2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本文阐明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号召人们用思想去追求自己的尊严,为思想而生存,战胜脆弱和虚荣。3信条本文阐明了自己在生活、做事和为人方面的一些准则和标准,希望人人有爱,有平等的观念及健康的人生状态,过得幸福、快乐。一、阅读热爱生命,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1“哲人”“我”“糊涂人”对生命分别是怎样认识的?答:提示:“哲人”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

9、的。“我”觉得生命值得称颂,富有乐趣,认为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糊涂人”觉得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而白白虚度此生。2文中说“生之本质在于死”,如何理解这句话?答: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死亡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这句话是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的,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用死衬托生命的可贵。3作者引用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的话有什么作用?答:提示:引用名人名言,说明“糊涂人”对生活不正确的理解和态度,以此来印证自己的观点。4请你说说怎样做才能使自己的生命过得充实,过得丰盈饱满。答:提示: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是有限的

10、,应珍惜时光,珍惜生命,关爱生活。高考常见探究题的探究角度和方法探究角度(1)重要句子的丰富含意重要句子是指最能涵盖全文主旨、情感或关涉文章的多数内容的句子。它强调由浅入深、由表层到深层。一般而言,第一个点是该句的表层意思,第二个点是背后的意思,第三个点是与主旨、情感相关的意思,第四个点可能是结合背景或联系现实得出的意思。(2)标题意蕴标题自身义(表层义);在文中的含意,主要包括引申义、象征义或比喻义;主旨(情感)义。(3)文本思想意蕴和情感意蕴思想意蕴,诸如社会、自然、人生方面的哲理,重在答出其思想意义或道理;情感意蕴一般要带有明显的情感态度,如热情、反对、期望等。(4)阅读启示感悟在文章某

11、一具体情境下的感受、体验、启示、看法等。答题关键观点要明确,感受要深刻,阐述要充分。答题时要对题目要求进行准确的判断,看要求从哪个方面来谈。“探究”应有自己的观点看法。要注意表达的清晰与准确,可以采用“总分总”式结构进行答题,先用“总说”来表达观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进行分说。二、阅读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5作者为什么要把人比喻成苇草?答:提示:目的是突出“思想”的重要。没有思想,人是“脆弱”的苇草;有了思想,人就成了高贵、有尊严的人。6文章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试对这句话做一点说明。答:提示:人

12、有一种希望,就是填充空间和时间,即希望自己占有更大的空间和时间。但与浩瀚的宇宙相比,人占有多少空间都没有用;人无法避免死,因此也占不了多长时间。人的尊严不在于填充空间和时间,而在于思想。思想有深浅高下之分,高明的、有深度的思想才能使人获得力量,体现出人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努力,显示出人的独特性和魅力,也即获得人在自然万物中的“尊严”。因此,要“努力好好地思想”,“提高自己”。三、阅读信条,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7“智慧并不在高等学府的大山顶上,倒是出自主日学校里孩子们玩的沙滩中”,作者为什么这样说?答:提示:说明一个人对于各种知识和规则的学习,实际上从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幼儿园学过的那些基本

13、原则,适用于个人、社会乃至政府。8“热甜饼和冷牛奶对你有好处”这句话意在告诉人们什么?答:提示:这一条是说人要有养生之道,均衡营养,身体才会健康。9在文中作者列出了十六条信条有什么意义?答:提示: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这使一般人难以把握、望而生畏。作者却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正如文章中所说,这些信条“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便于大家信心十足地实践,并获得成功。10文章结尾一段突出强调了什么问题?答:提示:作者在前边列举的第13条信条中说:“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要注意来往车辆,手拉

14、手,紧挨一起。”这已指出了要注意团结,互相照顾,互相帮助。作者在结尾段又一次强调了“手拉手,紧挨一起”,可见作者对“团结协作”这个信条的重视,能让我们想到世界和平、社会和谐、人类团结等。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过,他之所以能得奖,原因就在于他实践了幼儿园中学到的那些基本信条。有人在读了信条后认为,如果每个人都能实践幼儿园时学到的东西,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一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并实践在幼儿园里学到的那些信条。你觉得这个人说得有道理吗?观点1:观点2:观点3:答案:(观点1)说得很有道理。在幼儿园学到的是人们过正常合理生活所需要遵守的最基本的原则,包括个人的健康习惯,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对生活保持热情和兴趣,承认死亡以及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等。它教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观点2)像富尔格姆说的“幼儿园学过的那些基本原则,适用于个人、社会乃至政府”。看看我们的成人,他们的行为不正需要借助在幼儿园学到的这些条条来规范吗?“要是所有的政府都奉行这么个基本政策,交还它们捡到的东西和收拾好它们自己的一摊子”,那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观点3)人们常说,真理是朴素的。“每个下午三点钟都有小甜饼和牛奶,然后盖上我们的毯子睡一觉”,这是一种多么恬静、自然、美好的生活。如果出门的时候,我们都互相关爱,“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