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练习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91169067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练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01 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A.倘若(tng)诓骗(kun)脊梁(j)B.渺茫(mio) 省悟(shng) 脂粉(zh)C.笼罩(ln) 抹杀(m) 宰相(xin)D.慨叹(i) 玄虚(xun) 筋骨(jn)(解析:A.“诓”应读作“kun”;B.“省”应读作“xng”;D.“慨”应读作“ki”。)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A.三年时光匆匆过去,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B.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奋斗牺牲,他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C.中国地大物博,孕育了深刻而悠久的文明。D.包装再精美,质量不过关,

2、也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解析:A.“怀古伤今”指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用在“回首往事”的情景中不恰当。)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A.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B.遭受挫折的人得到鼓励,他眼里的天空会蔚蓝起来,他干涸的心田会润泽起来。C.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D.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解析:A.搭配不当,可删去“的歌声”;C.缺主语,删去“通过”或“使”;D.表意不明,可改为“张教授身体瘦弱的父亲”。)4.指出下列各句中引号的作用。(1)虽

3、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表否定)(2)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表引用)(3)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表强调)(4)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表特殊含义)5.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C)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

4、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A.“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更有气势,论证更有说服力。B.文中加点的两个“中国人”,第一个指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第二个指广大中国人民。C.语段中的省略号表示引文的省略。D.语段第一句是反问句,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和引人深思的作用。(解析:C项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6.你校正在开展以“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

5、完成以下任务。(1)【讲文明树新风中国梦】“梦娃醒,太阳笑,中国梦,多美妙。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请从中选取一种文明礼仪或传统美德写一句广告语。【示例】善:以善作魂,善始善终。勤:以勤为本本心牢。俭:节俭持家家业旺。(2)【不畏艰难奔梦】奔梦路上,我们需要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请从初中课本推荐的名著阅读中选一位励志人物,围绕其主要事迹和品格写一段话,谈谈你的感悟。(不少于100字)【微写作】【示例】保尔柯察金作为一个普通工人的儿子,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国民经济萧条时期的严峻生活。在生活艰难时他没有向命运低头,反而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终

6、于成为一名崇高的无产阶级战士;在生命垂危时,他没有向病魔屈服,反而坚持写作,顽强生活,终于书写了辉煌的人生篇章。而今天,我们也应该学习他的坚强意志和高尚品格,使自己成长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3)【读书劳动圆梦】圆梦需要付出,请依据下联围绕“如何圆梦”补写上联。上联:【示例】阅读启迪智慧放飞希望下联:劳动创造财富实现梦想02 课内精读阅读“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完成下面的题目。7.分别说说下面句中两个加点字的作用。【详见本课“学法点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

7、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总”表明时间长,频率高;“只”表明根本不作别的考虑。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和鲜明的指向性。8.联系选文内容回答“中国的脊梁”指的是什么?鲁迅为什么要反复地强调“中国的脊梁”?“中国的脊梁”是指那些脚踏实地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他们往往来自于下层,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利益。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目的在于赞颂那些有自信力的中国人,强调他们才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才是我们民族的真正代表。03 拓展阅读(原创)自信助人成功张雨有人请教林肯成功的经验,林肯是这样回答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

8、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多的知识,进入更高的境界。我的成功经验就是自信。”由此可见,要想成功,首先就要自信,自信助人成功。自信,首先要不惧外界的冷嘲热讽,树立奋斗目标。我国著名数学教授华罗庚,小时候并不聪明,学习成绩很差。由于他的不聪明,小学时连毕业证都没拿到,只拿到一本修业证书。他的数学成绩也不好,读初中的时候,他的数学还是通过补考才及格的。因此,同学们都笑他,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废物”。当别人这么叫他的时候,他就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数学成绩提高。从此以后,他笨鸟先飞,别人学习一个小时,他就学习两个小时。经过努力,他终于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成绩,最后还成了闻

9、名世界的数学家。自信,就是在别人都不相信你时,你要更加努力奔向目标。波尔是丹麦的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曾获过诺贝尔奖。当他还年轻的时候,就提出了量子论。有一次,科学家们举行一个学术讨论会,当讨论到波尔的观点时,权威们否定了他的量子论。但权威的话没有毁掉波尔的自信心,反而使他更加振作起来。因为他心里清楚,他的这种理论是正确的。于是他开始实验,为理论找起证据来。后来,很多科学家也通过实验证明了波尔的量子理论的正确性。波尔出名了,还获得了诺贝尔奖。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穿越卑微,拥抱梦想。一位父亲带儿子参观梵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梵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说:“梵高

10、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着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这位儿子叫伊东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20年后,在回忆童年时,他说:“那时我家里很穷,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以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好在父亲让我认识了梵高和安徒生,这两个人告诉我,上帝没有轻看卑微,我也有为梦想奋斗的权利和义务。于是,从那以后,我便树立了自信心。”有许多时候,成功与我们失之交臂,这并不是成功不垂青我们,而是我们缺少自信。拿破仑曾说:“胜利不站在智慧

11、的一方,而站在自信的一方。”自信是人生不竭的动力,人生中的一切都立于自信的基础上。(摘自思维与智慧)9.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证明“自信助人成功”这一中心论点的?【概括分论点】从三个方面:自信,首先要不惧外界的冷嘲热讽,树立奋斗目标;自信,就是在别人都不相信你时,你要更加努力奔向目标;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穿越卑微,拥抱梦想。10.选文第段画线句子是什么论据?作用是什么?【论据及作用】道理论据。引用名人名言,深刻有力地证明了“有许多时候,成功与我们失之交臂,这并不是成功不垂青我们,而是我们缺少自信”的观点,使论证更加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11.选文第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论证方法及作

12、用】举例论证。列举伊东布拉格战胜卑微取得成功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穿越卑微,拥抱梦想”的分论点,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自信助人成功”。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自信助人成功”,但也有人认为盲目自信不仅不会成功,反而会带来失败,请你选择一个论点,至少结合一个事实论据,说明你的论点。(100200字)【微写作】【示例一】自信助人成功。少年项羽看到秦始皇出巡的仪仗,声势浩大,威风凛凛,旁人都赞叹不已时他却说出了“彼可取而代也”的豪言;躬耕于陇上的陈胜在周遭人的质疑中发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质问;年少求学时的周恩来被问到为何读书时,也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正是因

13、为他们对自己,乃至对民族有着强烈的自信,最终才能成就后来的辉煌。【示例二】盲目自信会带来失败。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幼时就熟读各类兵书,谈起军事来总是滔滔不绝,后来他的父亲也难不倒他。于是得到了赵王的赏识,让他接替廉颇为赵将。而真到了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时,他盲目相信自己的理论知识,不考虑实际情况,结果被秦军大败。可见盲目自信会给人带来失败。议论文的语言【典型例题】“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中加点词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只”含有“唯一”的意思,刻画了国民党政府不相信自己,一副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形象。“一味”含有“死心塌地”的意思,充分表现了国民党政府深陷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这些副词尖锐泼辣,极富讽刺意味,刻画出了悲观论者的嘴脸,体现了议论文语言鲜明的指向性。【技法点睛】议论文的语言往往具有准确性、严密性、鲜明性、生动性、概括性、简洁性等特点,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1.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准确性、严密性。从词语的选择和运用上品析。注意被选择词语之间的细微区别,确保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从限制词语的使用上品析。从语言的逻辑上品析。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性和生动的感情色彩。3.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