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微格教学教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167902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微格教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微格教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微格教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微格教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微格教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微格教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微格教学教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微格教学教案篇一:地震中的父与子微格教学教案设计微型课教学教案设计学校:拜城县第二小学 年级:五年级 课程:语文 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执教:郑晓莉 日期:20XX-11-19篇二:微格教学教案q(回放3分钟)指导教师与听课学生点评(2分钟):以算帐的方式提问,一可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二可化繁为简,抽出本文的关键内容,使学生很快整体把握全文,三可自然地引出下文对“情节安排的巧妙”这一特点的探究。(回放4分钟)指导教师与听课学生点评(3分钟):以陈奂生向老婆算帐时,他老婆的惊讶导入,通过扮演,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走进故事,使复述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从而不知不觉地揭示出本文的情节特点。

2、由于问题设计得好,学生参与热情很高,显示了很强的互动性。教师与学生点评(2分钟):通过让学生扮演陈奂生,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走进故事,与陈奂生的老婆对话的方式进行提问设计,设计的问题富有层次感,使学生能自如地体验主人公的特殊复杂的心理,从而准确地把握了陈奂生这一人物的形象及其意义。“提问技能训练”微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培训提问技能。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1.教师说明教学目的和任务,安排训练程序,说明评价标准。2.学生进行提问技能训练。3.听课学生按要求对参与训练的同学进行评价。 4.教师评价、小结。附:提问技能训练标准1. 提问确实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引向要学习的内容上。 2. 主问题能准确体

3、现教学目标,关键问题能突出重点、难点和训练要点。3. 提问框架合理,能体现教材结构。4. 问题排列的序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了。5. 提问类型多样灵活,能调动各种层次的学生参与应答。6. 对学生的应答分析准确,反应迅速,评价得当。 7. 提问的频率和时机适度、适时。8. 提问态度亲切,表述清楚、明白,停顿合适。附件:导入技能教案(样例)篇三:微格教学教案李伟1微格教学一微格教学产生的背景及定义: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又称微型教学,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形成于美国60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最早由美国斯坦福大学阿伦及其同行提出,后受到广泛运用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师资培训

4、的方法和课程。是一种运用教育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什么是教学技能?一般认为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特别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活动方式。它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教学理论,依据学习理论和教学原则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研究、组织课内外教学活动的一种基本能力。教学技能就是教师如何将学生未知的知识高效准确地展示给学生的过程。此过程中教师可依据教学环境采取适当的方法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教学技能是影响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方面,具有可描述性和可操作性,关于教学技能的研究、培训一直被教育界所关注。一般来说,教学技能包括教学中的语言、板书、变化和强化;导入、讲解、提问、演示、结束等环

5、节,同时每一种技能又具有被分解成不同构成要素的特点。通过这些技能的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力,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高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创造条件。所以说教学技能是教师传输教学信息、完成教学任务的最基本保证。作为一种培训教学技能的方法,它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微小的容易掌握的单一技能,分别进行教学活动。首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开始运用,以后传到英国、澳大利亚以及世界各国。开始的时候比较简单,只是运用教育技术手段把师范生实习讲课时的行为录下来,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和同学来评价分析他的教学行为,从而正确地掌握教学技能。由于不是大班讲课,只是少数几

6、个人的研讨,因而称之为微型教学。微格教学自从提出以后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微格教学的主要特征是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将复杂的教学活动分解为各种可操作、可控制的教学技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起初是录像机,以后是计算机、多媒体电脑等可以反馈的系统进行教学训练。自从微格教学提出后的几十年以来,它的训练过程已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模式(如下图):2微格教学兴起后,很快被推广到世界各地,成为师资培训的一种重要手段。我国在80年代初开始引进这种教学方法。广州师院、华南师大等院所较早开始这方面的研究。19871990年间,北京地区一些师范院校在与日本合作的“中日教育工程”中进一步开发了这一课程。

7、实践证明,微格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技能,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二微格教学的基本特征:1、微型性。微格教学课堂规模小,它由扮演教师的角色、扮演学生的角色、指导教师和摄影师组成(人数5-8人,时间5-10分钟);2、学习性。受训者通过听课、温习、讨论会、技能辨别学习掌握技能及其理论;3、矫正性。受训者通过自身反馈、学员评价、导师指点,认识自身的不足,在训练中加以克服;4、研讨性。微格训练小组全体参与,对角色的技能及其运用进行研究、讨论,增加小组成员的经验交流。三微格教学应用设计微格教学的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微格课的系

8、统模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训练前的学习和研究,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微格教学的训练方法,各项教学技能和教育理论基础、教学技能的功能和行为模式。2、提供示范,即在训练前结合理论的学习,向受训人员提供教学技能的音像示范,让受训人员对教学技能有一个正确的感知、理解和认识。3、确定培训技能和编写教案,即每次培训都有一个小专题,一般只集中培训一至二项教学技能,促使受训人员循序渐进地掌握每一项教学的基本规范,而微格教学法中的教案不同于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教案,这不仅是教学活动过程的详尽描述 ,而且更重要地是要求说明所应用教学技能训练的目标,并详尽地说出教学行为的来龙去脉4、角色扮演。就是让受训人员轮流扮演教师

9、角色、学生角色和评价者角色,并由摄像机进行教学实录。5、反馈和评价,即重放录像,教师进行自我分析,指导教师使用的教学语言、教学展开的技巧以及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如目光的接触、教师的手势、教室 3里学生的活动 等进行评说,以帮助教师找到一种符合课堂教学基本规范的教学技能或教学行为,不断使教师形成新的教学经验。6、案修改后的角色扮演,即在反馈和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按照指导教师或经学员集体讨论的意见修改教案进行重教,以审视受训人员经过反馈评价后其教学行为的改善情况。正如布朗所指出的:“微格教学将帮助教师加强、改进教学技能和方法,减少失误,并使教师飞快地建立信心。它不能在一个晚上改变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习惯

10、,它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它不一定能把一个普通的教师变成一个天才的完美无缺的教师,但它可以把他变成一个好一点的教师。”根据微格教学的系统模式,在被培训教师的实践应用中,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步骤:第一步,组织理论学习:确定微格教学培训对象,对被确定的培训教师开设有关微格教学理论课程,指导培训教师学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分类、教材分析、教学技能分类、观察课堂方法、教学评价方法等教育教学理论。第二步,确定培训技能:微格教学主要是培训教师的教学技能。所以在训练之前必须让培训教师明确训练何种教学技能。每次训练只能集中培训一两个技能,以便容易掌握。再由指导教师分析这一教学技能的功能、构成要素和应用要点,使培

11、训教师明确这一教学技能的概念和学习要求。课堂教学技能按类型分为若干不同单独技能,一般包括:(一)语言技能1、基本语言技能要求语言规范(要有教师语言),使用普通话。吐字要清楚,听不清楚就使语言失去了交际的功能。音量适度。呐喊型和悄悄话型的教学语言都是不可取的,呐喊型式与悄悄话型的课堂教学都易使学生产生疲劳,音量的控制一般应在教室安静的情况下,以坐在最后一排学生能听清楚为宜。语速适宜。一般以200-250字/分钟为宜,比中央电视台播音员的每分钟350个字稍慢些。4节奏和谐。它与语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一般指每个字音的长短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和谐的节奏,可加强教学语言表达的生动性。汇丰富,具有感染

12、力。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所编写的一些“顺口溜”就是一种语言技巧。它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由厌学到乐学。此技能要注意教师本身不能有太多的表演。否则就失去了学生的主体性。2、特殊语言技能特殊语言技能是在课堂特殊的环境下形成的。如:(1)引入。比方说,我们在向一个陌生人介绍一种产品或说明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在一定的环境和背景下发生的,同样道理,上课也不例外,教师在应用不同的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作好心理准备同时,更应明确所学新内容的目的和要求。比如说有的老师一上课便明确,这节课很重要,本节我们重点要学会哪些内容等等,应该说中考是一个强烈的刺激,在这种刺激下学生的注意力会马上集中起来。实质上“引入”应是一种适当

13、的刺激,虽然这种刺激无长效性但它具有适时性。(2)介入。其实是教师的一个参与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用不同方式鼓励、诱导、提示学生作出正确答案。往往还会涉及到一些教师的体态语言,如眼神,手势,点头,摇头,行走等等。(3)评核。指教师要以不同方式处理学生的回答。通常教师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对学生的回答加以分析、论证、肯定或否定等,即评价;二是对学生不正确的回答予以分析,并给出正确答案。即更正。同时,可以在给出答案的基础上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扩展和延伸。(二)提问技能:要求通过提出问题来检查和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复习、巩固、运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1、回忆性提问目的是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容易限制学生的思考,不宜多用。其类型大致可分如下几种:(1)选择型提问:即回答“是”或“不是”。而且也易使教师将问题拓展开来,进而引出物质的构成、组成,分子、原子等概念性的描述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找到知识的生长点而且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