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1165184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青岛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青岛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青岛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青岛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青岛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6分)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结成冰B海水晒盐C玻璃破碎D蜡烛燃烧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干冰 B空气 C海水 D石油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煤 B氢气 C天然气 D汽油4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5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蔗糖B硝酸钾C纯碱D花生油6 化学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规范性是科学探究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熄灭酒精灯火焰 B氧气验满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蒸发食盐水7

2、下列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A蒸馏B吸附C过滤D沉降8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熔点、沸点 B颜色、状态 C密度、硬度 D可燃性、还原性9常用化肥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易发生反应:NH4HCO3NH3+CO2+H2O,该反应属于()A置换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分解反应 D化合反应10草木灰是一种农家肥,其主要成分是K2CO3,它属于()A钾肥 B磷肥 C氮肥 D复合肥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取决于其物理性质的是()A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B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C用金属铜制作电路板 D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12认识和遵循自然界中元素循环或物质循环的规律,是实现生态文

3、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循环现象,如:碳循环氧循环水的天然循环,上述循环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一定不需要原子重新组合就能实现的是()A B C D13对下列化学用语中“2”所表示意义的理解,错误的是()AFe2+中的“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2B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CMgCO3中的“2”表示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D2O中的“2”表示两个氧元素14下列与人体的生理活动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体无法消化吸收纤维素,所以食物中的纤维素对人体毫无意义B煤气中毒主要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C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每人每天都应当通过服用保健品

4、补充各种营养素D低血糖发作时,吃馒头比喝葡萄糖水见效快15根据如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和硫元素属于同一周期B镁离子核内有12个质子C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D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16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与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50gC升高温度可将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当甲物质中含少量乙物质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二、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共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2分)17下列关于化学与

5、日常生活关系的归纳中,存在错误的是()A化学与健康 食用鲜黄瓜可大量补钙 人体缺铁易患贫血病B化学与生活 减轻车内异味开窗通风 防止食品受潮用氧化钙做干燥剂C化学与安全 重金属盐中毒喝鲜牛奶解毒 煤气泄漏关闭阀门,严禁烟火D化学与环境 使用乙醇汽油减少空气污染 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水污染18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但有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都属于中和反应B合金是在某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所有合金一定属于混合物C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D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变化,所以凡是伴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

6、化19 下列图象一定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B C D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铁溶液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水稀释D向两个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氢氧化镁和氧化镁固体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20水煤气是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而生成的气体,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氢气及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验证水煤气的成分,装置与药品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与推理错误的是()A验证水煤气中各成分的顺序依次是水蒸气、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B实验中两次用到甲装置,其目的是不同的,第一次是验证水煤气

7、中含有水蒸气,第二次是通过验证生成物有水来证明水煤气中含有氢气C丙装置的作用是将二氧化碳除净,避免对后续实验的干扰D若撤去丁装置不会对后续实验产生干扰21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通过一步反应直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物质只能是氧化物B甲、乙、丙、丁的物质类别可能依次为氧化物、碱、单质、盐C含铜元素的物质都能与稀盐酸通过一步反应直接生成氯化铜D乙、丁之间可以有双向转化关系,且乙、丁分别和稀盐酸反应能够生成同一种物质22在已调节至平衡的

8、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放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然后在左盘的烧杯中放入2.4g镁粉,在右盘的烧杯中放入2.4g铝粉,反应后观察天平指针的变化若只将天平左盘烧杯里的稀硫酸换成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盐酸,其他实验操作不变,反应后也观察天平指针的变化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酸的挥发忽略不计)()A两次天平指针最终都在刻度盘中间B两次天平指针最终都偏向放铝粉的烧杯一边C两次天平指针最终都偏向放镁粉的烧杯一边D天平指针第一次最终偏向放镁粉的烧杯一边,第二次偏向放铝粉的烧杯一边三、理解与应用(共4小题,满分23分)23(8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9、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填写下列空格:(1)现有水、氮气、氧气、铁四中物质,其中:(填写化学式)可供给人类呼吸的是可作溶剂,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的是可用于食品防腐的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水在通电作用下的反应: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24(4分)材料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请从化学视角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是某品牌服装标签的部分内容请根据标签提供的信息回答:在面料中,属于有机合成纤维的是区分羊毛与涤纶的简单实验方法是(选填“观察光泽”或“灼烧闻气味”(2)请列举合成橡胶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具体用途: (3)塑料常用于制作食品保鲜膜及

10、方便袋等,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大量使用后随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为了保护环境,减少“白色污染”,请结合日常生活提出一条合理化建立: 25(6分)某化工厂的废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亚铁和硝酸锌某同学取适量的上述废液样品,将一定质量的镁粉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请填空:(1)若得到的滤液为浅绿色,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填写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2)若得到的滤液为无色,则滤渣中至少含有种金属(3)反应后得到滤渣的质量(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反应前加入镁粉的质量26(5分)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图示为部分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据

11、图回答:(1)图A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可以看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关系密切;氯化钠是由构成的工业上可用氯化钠生产一种常用的碱,即氯化钠饱和水溶液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这种碱、氯气(Cl2)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图B示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图可知,这两个反应在微观实质上的共同点是四、实验与探究(共3小题,满分19分)27(7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填空:(1)图中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装置序号,下同)(3)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12、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时,发生装置应选用,收集装置应选用28(4分)实验室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两支相同的木条,将其中一支的一端浸入酒精中约10秒,将另一支的一端浸入水中约10秒,然后将两支木条的浸入端分别靠近酒精灯火焰片刻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物质的燃烧与 的关系(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g固体碘,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10mL水,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0mL酒精,振荡,观察现象据此可知,物质的溶解性与有关(3)用图A所示方法,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的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的火焰后熄灭本实验中,放置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的目的是(4)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B所示曲线上a点所表示的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