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结题报告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1163288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结题报告(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结题报告课题负责人:尹 新负责人所在单位:涡阳四中报告撰写人:章成立报告撰写时间:二一年元月第33页共31页变更说明:课题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于2006年申报,2006年9月通过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领导小组审批并被正式立项,课题编号为:AE0608047,到现在已历时三年有余。课题组最初的负责人为张勇,由于学校领导人变更,课题组负责后来变更为马玲,目前马玲已调到涡阳一中,经课题组成员研究决定,现在的课题组负责人变更为尹新。虽然课题负责人经过两次变更,但是课题组成员并没有因为课题组负责人变更而影响到课题的研究。目 录第一节 课题提出的背景4课

2、题研究背景及选题的意义4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5第二节 课题的设计思想7课题内涵及概念界定7课题研究目标9课题研究内容10课题研究方法10课题研究步骤11第三节 课题研究过程概述12过程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12过程2:理论学习和研究12过程3:调查分析研究13过程4:全面展开研究14过程5:课题总结阶段15第四节 课题研究成果16成果1:加深了教师的理论修养16成果2:提升了教师的信息素养16成果3:加快了青年教师的成长16成果4:催生了一批优秀的论文21成果5:省创新大赛中崭露头角25第五节 成果的转化与辐射27第六节 讨论与思考28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之处28值得与同行商榷的两个问题29第七节 附

3、录与参考文献30附录1:课题研究论文集30附录2:课题研究教育叙事集30附录3:课题研究教学课例集30附录4:课题研究教学课件集30附录5:课题研究获奖证书复印件30参考文献31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结题报告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是安徽省“十一五”全省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项目,于2006年9月通过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领导小组审批并被正式立项,课题编号为:AE0608047。本课题的参与者均是我校教学一线的青年骨干教师。本课题于2006年9月立项以来,从2006年9月到2007年9月为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迅速成立课题小组,优化研究人员,召开了专题小组工作会议,在思想

4、上,我们本着服务社会主义新形式下的教育工作为目标的原则,要求小组成员,高度重视,全心投入。这一阶段进行了一系统的调查报告,进行广泛的占有资料、培训学习,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于2007年11月初通过省市专家组的第一阶段的检查验收。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为课题研究的第二阶段,由于省市专家组提前进行调研,第二阶段提前到2008年10份进行了阶段性总结,本阶段是课题研究的重要阶段,各子课题组积极开展研究工作,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第三阶段为课题的深入和攻坚阶段,加大了课题的调研密度,课题组成员对前期工作中获取的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上升到理论,为结题做好准备。第一节

5、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题研究背景及选题的意义当今社会是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信息已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信息,如何及时地搜集、处理和运用有关信息,成为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由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播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速度,信息的流通和交换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教育而言,直接引起了教育的信息化,影响到了教育系统的各个方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培养祖国人才的任务,更应该学会信息的搜集、处理和运用等本领,教师的信息素养成为教师素质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重要标志之一。然而,目前

6、我国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并不十分乐观。有调查发现,有相当多的骨干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较差,这为教师教育敲响了警钟。时代发展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承担人才培养重任的教师更应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直接表现为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对信息素养的要求。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水平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而教师的信息素养是21世纪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内涵之一,是教师素质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重要标志之一。从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看,不重视教师专业化问题,对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水平、教育事业发展都会带来负面影响,反之,就会促进教师的发展。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教师的信息素养也必然要求相应的

7、加以提高。因此,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备素质之一,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教师职业从经验化、随意化到专业化,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很多国家从对教师“量”需求逐步过渡到对教师“质”的需求,对教师素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八十年代以来,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成了世界性的潮流。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二十一世纪进入信息社会

8、以后,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居于重要的位置,目前,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都是近期教育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有关教师信息素养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已得到世界各国的一致认可。许多国家都加大了对这方面的投入与研究,着手制订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我国于2000年在中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求教师迅速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备素质之一,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代教师的必备素质,教育形势的发展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注重自身信息素养的提高。第二节 课题的设计思想 课题内涵及概念界

9、定1信息素养的内涵及概念界定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 Zurkowski)在1974年提出,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从外在表现来看,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从内在特征来看,信息素养反映了人们面对信息的心理状态或修养。本课题所指的教师信息素养主要包括:教师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修养。(1)信息意识: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遇到问题能够想到是

10、否可以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善于从大量信息中发现有用信息;善于将信息与实际工作、生活、学习进行联系;善于从信息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善于应用信息技术去迅速解决问题;在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时能创造性地完成任务;懂得如何学习,能主动积极地去获取新信息和研究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等。(2)信息知识:是指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知识。(3)信息技能:是指教师要掌握常用信息技术设备和软件的操作技能,会利用信息源获取信息,有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快速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生成表达信息等。(4)信息道德修养:是指教师能正确认识和理

11、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指:能认识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意义及其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和负面影响;了解并遵守各种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具有较强的自控能力,能抵抗网络中不良信息的诱惑和污染;能做到文明上网、有责任地使用信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参与意识,平时能主动和学生进行多渠道信息沟通,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课外辅导、思想教育;主动参与理想的信息社会的创建,在获取信息的同时,能积极主动提供真实可靠有用的信息等。2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及概念界定教师专业化(Teacher Professionalization)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

12、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指教师个体成为教学的专业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的这样一个转变过程。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的态度、价值、信念、知识技能和种种行为表现需要不断调整、修正、重新审视、评估、接受挑战和考验,其中当然包括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目的是更新教师的学科知识,根据新的教学技术、教学目标、课程和教育研究更新教师的技能、态度和方法。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

13、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课题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主要实现了以下研究目标:1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使教师有获取新信息的意识、愿望和技能。也就是说,要让广大教师看到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使广大教师把提高自身信息素养作为一种内在要求,从而自主地、自觉地去提高自身信息素养,进而拓宽教师专业内涵。2使教师在教育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技能方面得到发展,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化发展,通过不断学习,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增强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3在研究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优秀的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和教学课件,丰富了教育资源,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

14、了一个学习和借鉴的平台。 课题研究内容1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使教师成为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获取者与传输者,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对信息具有较高敏感性,能较好地掌握获取信息的技能,并能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应用。2如何通过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具有驾驭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提高信息素养,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3如何通过提高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教师应该具备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对适合用现代媒体辅助教学的内容,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

15、率。4如何通过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推动学校发展中的建设性,实现学校的信息化管理。 课题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采用文献研究、调查、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同时辅之以教育实验法、案例研究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手段主要有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学者及座谈讨论、调查研究等。1理论研究: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教师信息素养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有关理论,界定研究范围;同时借鉴成功的实践经验,结合课题研究的实际,借鉴使用。2问卷调查及访谈:设计问卷,调查本地区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3案例研究法:收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表现,以某些个案为研究蓝本,从实践中提炼出有价值的理念、规律或模式。4经验总结法:总结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应用,对有价值的教育经验要及时宣传推广。 课题研究步骤本课题的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进行文献研究、理论学习、调查分析、确定研究内容,然后进行材料的搜集和整理,广泛占有信息;第二阶段: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全面展开对课题的研究,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形成我们的认识和思考;第三阶段:对所形成理论进行概括、归纳,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