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设计规范.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163083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机构设计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医疗机构设计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医疗机构设计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医疗机构设计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医疗机构设计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机构设计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机构设计规范.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疗机构设计规范篇一:一级综合医院设置规范目 录第一部分 医院设置规范一、综合医院(一)一级综合医院(二)二级综合医院二、中医医院(一)一级中医医院 (二)二级中医医院 三、中西医结合医院 (一)一级中西医结合医院(二)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四、专科医院(一)口腔医院(二)康复医院(三)医疗美容医院(四)耳鼻喉医院(五)骨科医院(六)心血管病医院(七)皮肤病医院(八)肿瘤医院(九)精神病医院(十)中医专科医院第二部分 门诊部设置规范一、综合门诊部二、中医门诊部三、中西医结合门诊部四、专科门诊部(一)普通专科门诊部(二)口腔门诊部(三)医疗美容门诊部(四)耳鼻喉门诊部(五)中医专科门诊部第三部分 诊

2、所、医务室设置规范一、普通诊所二、口腔诊所三、中医诊所四、中西医结合诊所五、医务室第一部分 医院设置规范一级综合医院设置规范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在20至99张。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预防保健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医学影像科(放射、消毒供应室。(三)其他:医务科、质量控制科、信息科(含病案室、统计室)。三、人员(一)医院主要负责人应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执业注册,在一级以上医院从事临床工作5年以上,身体健康并能亲自主持医疗工作。(二)每个床位平均至少配备名卫生技术人员。所有医生应具有医师

3、资格证书并经执业注册。(三)每个床位平均至少配备名护士,护师占护理人数30%以上。所有护士应具有护士执业证书并经执业注册。(四)各专业科室负责人均为相应专业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其中临床科室至少有5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专业医师。麻醉科至少有1名从事麻醉专业工作10年以上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五)高级职称人员占全院人员比例不低于5%,本科学历以上人员比例不低于60%。(六)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四、建筑、设施与环境医院要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建筑设计、设施应满足诊疗和管理工作的要求,体现以病人为本的原则,符合卫生学和美学的要求

4、,创造和谐的就医和人文环境。(一)医院应有独立楼房,与同类医疗机构的直线距离不少于2公里。(二)业务用房的总建筑面积 = 3000(基础面积)+ 床位数100(平方米)。每床平均占地面积不少于130平方米,病房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8平方米,绿化面积占总占地面积至少达35%,每100床位至少配有30个停车位。(三)各诊室相对独立,使用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四)医院的基础设施,包括消防、环境保护、放射卫生、压力容器(如消毒炉、高压氧等)、电梯要经相应的消防、环保、疾病控制、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检测验收合格。(五)建筑布局必须严格按照医疗功能作系统、科学规划,人、物流向合理,同一层的平面无障碍设置,医

5、疗区应辅设防滑、防躁音的地面,病房及走廊墙面使用方便清洗和消毒的材料,墙角防尘设计。(六)急诊科有独立的出入口和回车道,开放式的抢救环境,急救设备齐备。(七)ICU的位置布局合理,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及净化的人工环境控制。(八)手术室的位置应处于环境安静、空气清新、光线充足的地方,远离有细菌感染的部门,每间手术间使用面积至少25平方米,分区及通道设计合理,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要求。(九)中心吸引,中心吸氧。(十)消毒供应室符合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的要求。(十一)住院、门诊药房面积各不少于100平方米,中、西药库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其他按业务要求另行设置。(十二)住院检验室面积不少于150

6、平方米,门诊检验室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十三)医院应有齐备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网络楼宇布线率达100%,医院人均计算机拥有率不少于50%,达到信息共享。(十四)医院应有方便残疾人的无障碍通道和设施。五、设备(一)基本设备临床诊疗设备:呼吸机、电动吸引器、自动洗胃机、心电图机、心脏除颤器、心电监护仪、多功能抢救床、万能手术床、无影灯、麻醉机、胃镜、妇科检查床、冲洗车、裂隙灯、牙科治疗椅、牙钻机、银汞搅拌机、500MAX光机、彩色B超、冷冻切片机、紫外线灯。临床检验设备:显微镜、血球计数仪、分析天平、离心机、接种器具、钾钠氯分析仪、尿分析仪、石蜡切片机、CO2培养箱、厌氧培养箱、生化分析仪、酶标

7、洗板机、酶标分析仪、光电比色计、超净工作台。供应室设备:按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要求进行配置。(二)病室配备供氧、吸痰、呼叫系统和多功能病床,病区配有病床消毒器。(三)病床平均单元设备:床1张,床垫条,被子条,褥子条,被套2条,床单2条,枕芯2个,枕套4个,床头柜1个,暖水瓶1个,面盆2个,痰盂(痰杯)1个,病员服3套。(四)药剂科配备和提供与药学部门承担任务相适应的仪器和设备。(五)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六、开展产科、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计划生育手术、医疗美容、性病、传染病、精神病、颅脑外科、心脏外科、医疗介入手术等医疗项目的,应依照有关规定申请批准。七、医院应有健全的管理制

8、度,有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八、注册资金到位,平均每床位不少于50万元。篇二:最新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20XX-11-23 14:2第一章 总则第条为使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符合安全、卫生、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第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其它专科医院可参照执行。第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者为“综合医院”:一、设置包括大内科、大外科等三科以上;二、设置门诊和服务24小时的急诊;三、设置正规病床。第条医院规模、标准的确定,医技科室和专科病房的设置,应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执行。第条兼供残疾人使用的综合医院设计,应符合有关专业规范的

9、规定。第条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第二章 基地和总平面基地第条综合医院选址,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和医疗卫生网点的布局要求。第条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交通方便,宜面临两条城市道路;二、便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三、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四、地形力求规整;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并远离高压线路及其设施;六、不应邻近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总平面第条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功能分区合理,洁污路线清楚,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二、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三、应保证住院部、手术

10、部、功能检查室、内窥镜室、献血室、教学科研用房等处的环境安静;四、病房楼应获得最佳朝向;五、应留有发展或改、扩建余地;六、应有完整的绿化规划;七、对废弃物的处理,应作出妥善的安排,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令、法规的规定。第条医院出入口不应少于二处,人员出入口不应兼作尸体和废弃物出口。第条在门诊部、急诊部入口附近应设车辆停放场地。第条太平间、病理解剖室、焚毁炉应设于医院隐蔽处,并应与主体建筑有适当隔离。尸体运送路线应避免与出入院路线交叉。第条环境设计一、应充分利用地形、防护间距和其它空地布置绿化,并应有供病人康复活动的专用绿地。二、应对绿化、装饰、建筑内外空间和色彩等作综合性处理;三、在儿科用房及

11、其入口附近,宜采取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环境设计。第条病房的前后间距应满足日照要求,且不宜小于12m.第条职工住宅不得建在医院基地内;如用地毗连时,必须分隔,另设出入口。第三章 建筑设计一般规定第条主体建筑的平面布置和结构形式,应为今后发展、改造和灵活分隔创造条件。第条建筑物出入口一、门诊、急诊,住院应分别设置出入口。二、在门诊、急诊和住院主要入口处,必须有机动车停靠的平台及雨棚。如设坡道时,坡度不得大于1/10.第条医院的分区和医疗用房应设置明显的导向图标。第条电梯一、四层及四层以上的门诊楼或病房楼应设电梯,且不得少于二台;当病房楼高度超过24m时,应设污物梯。二、供病人使用的电梯和污物梯

12、,应采用“病床梯”。三、电梯井道不得与主要用房贴邻。第条楼梯一、楼梯的位置,应同时符合防火疏散和功能分区的要求。二、主楼梯宽度不得小于,踏步宽度不得小于,高度不应大于三、主楼梯和疏散楼梯的平台深度,不宜小于2m.第条三层及三层以下无电梯的病房楼以及观察室与抢救室不在同一层又无电梯的急诊部,均应设置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10,并应有防滑措施。第条通行推床的室内走道,净宽不应小于;有高差者必须用坡道相接,其坡度不宜大于1/10.第条半数以上的病房,应获得良好日照。第条门诊、急诊和病房,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第条主要用房的采光窗洞口面积与该用房地板面积之比,不宜小于表的规定。主要用房采光表

13、 表名称 比值诊查室、病人活动室、检验室、医生办公室1/6候诊室、病房、配餐室、医护人员休息室1/7更衣室、浴室、厕所1/8第条室内净高在自然通风条件下,不应低于下列规定:一、诊查室,病房;二、医技科室根据需要而定。第条护理单元的备餐室、浴厕、盥洗室等辅助用房的位置,应力求减少噪声对病房的影响。第条室内装修和一般防护要求一、一般医疗用房的地面、墙裙、墙面、顶棚,应便于清扫、冲洗,其阴阳角宜做成圆角。二、手术室、无菌室、灼伤病房等洁净度要求高的用房,其室内装修应满足易清洁、耐腐蚀的要求;放射科,脑电图等用房的地面应防潮、绝缘。三、生化检验室和中心实验室的部分化验台台面,通风柜台面,采血与血库的灌

14、液室和洗涤室的操作台台面,病理科的染色台台面,均应采用耐腐蚀、易冲洗、耐燃烧的面层;相关的洗涤池和排水管亦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四、药剂科的配方室、贮药室、中心药房、药库,均应采取防潮、防鼠等措施。五、太平间、病理解剖室,均应采取防蚊、防蝇、防雀、防鼠以及防止其它动物侵入的措施。第条厕所一、病人使用的厕所隔间的平面尺寸,不应小于,门朝外开,门闩应能里外开启。二、病人使用的坐式大便器的坐圈宜采用“马蹄式”,蹲式大便器宜采用“下卧式”,大便器旁应装置“助立拉手”。三、厕所应设前室,并应设非手动开关的洗手盆。四、如采用室外厕所,宜用连廊与门诊、病房楼相接。门诊用房第条门诊部的出入口或门厅,应处理好挂号问讯、预检分诊、记帐收费、取药等相互关系,使流程清楚,交通便捷,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第条候诊处一、门诊应分科候诊,门诊量小的可合科候诊。二、利用走道单侧候诊者,走道净宽不应小于,两侧候诊者,净宽不应小于第条诊查室的开间净尺寸不应小于,进深净尺寸不应小于第条妇、产科和计划生育二、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