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首次病程记录的书写模板.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162784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首次病程记录的书写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医首次病程记录的书写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医首次病程记录的书写模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医首次病程记录的书写模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医首次病程记录的书写模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首次病程记录的书写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首次病程记录的书写模板.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首次病程记录的书写模板篇一:中医首次病程记录病历单北斗溪乡卫生院病历单.姓名:刘兴晰性别:男 科室:内科年龄:58岁首次病程记录20XX年7月18日10:30患者刘兴晰,男,58岁,主因“颈肩部疼痛一年,伴头昏头痛手麻1月”于20XX年7月18 日10:30由门诊以“项痹.颈椎病”收住入院。 一 病例特点:1:患者中老年男性,58岁,慢性起病2:主要临床表现:患者颈肩部疼痛,以头后部和双肩部最明显,前屈后仰活动轻微受限,头昏头痛,无明显呕吐,右手指指端麻木。 3:既往体质一般,无药物食物过敏史。4:体格检查:T: R; 20次/分 P: 74次/分BP100/75mmHg慢性面容,表情稍痛

2、苦,神情合作,自动体位;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瞳孔等大等圆,唇红润,咽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不大,心率74次/分,心尖搏动在正常位置,腹平软,无胃肠型及蠕动波,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颈4颈7棘突旁压痛(+),双肩井.凤池.天宗穴压痛明显(+),颈部前后活动受限,舌白,苔厚,脉沉短。5:辅助检查:暂缺二 诊断依据中医诊断依据:患者以颈肩部疼痛,头昏头痛手麻为主症,故可诊断为项痹,患者平素劳累过度,又加之最近天气潮湿,易受湿气侵袭,湿主着重,湿气留于肌表,故颈肩部疼痛,湿留上焦,清窍不扬,故头昏头痛,湿客于经络,经

3、络不通,故手指麻木,舌白,苔厚,脉沉短。为气血不通,湿阻经络之征象。西医诊断依据:1:颈肩部疼痛,头昏头痛手指麻木2:无其他身体器质性病变和其他外伤史3:相关体格检查三:鉴别诊断:中医鉴别诊断:与痿病相鉴别,其鉴别的要点是看有无疼痛。痿病以肌肉软弱无力或萎缩为临床特征,并无疼痛,因肌肉软弱无力而行动艰难,甚至瘫软于床榻;项痹以颈肩部肌肉疼痛、酸楚、麻木为临床特征,因疼痛而行动受限,但不至瘫痪。西医鉴别诊断:与脑动脉硬化相鉴别,脑动脉硬化多数由于长时间工作引起的动脉痉挛硬化,有头昏头痛,但是大部分没有颈椎的疼痛和手指麻木,通过CT检查,可以排除诊断四: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项痹-湿阻经络西医诊断

4、:1颈肩综合征2 颈椎病五:诊疗计划1:中医内科护理常规2:二级护理3:清淡饮食4:中医治则: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方剂:自拟方为主5 :针灸.穴位注射.火罐等中医适宜技术应用 6:积极予以活血.改善微循环.输液等对症处理 7:根据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医师签名:篇二:首次病程记录书写模板首次病程记录书写模板病程记录书写格式(一)首次病程记录书写要求1首次病程记录应摘要记述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职业、婚姻状况、入院时间及主诉)。结合病情、查体重要发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新入院的病人提出初步诊断,拟诊及鉴别诊断,诊疗方针。如为疑难病症,要求在三天内根据所有材料进行分析,提出初步诊断。3对危

5、重病人来不及写病历时,应及时书写首次病程记录,包括简要病史,查体及实验室阳性结果,以及入院后病情变化,做了那些处理及其效果。扼要提出临床观察的具体内容,估计病情可能发生变化。(二)病情记录书写要求:1病情危重多变者,应随时记录;重病人至少每天记录一次,危重患者主治医师最少应写病程记录一次。慢性病或病情较稳定者可视需要简要记载,但不能少于每周1次。病程记录,由住院医师或实习医师按时间的先后次序记录,住院医师对实习医师所写的记录,必须随时检查其准确性,并做必要的修改和补充,每次记录均需签名。3病程记录包括下列内容:(1)患者当前觉症状,病情变化,体检及化验的重要发现,诊治工作进行情况及对病情的分析

6、。()中医辩证施治情况,如证型改变、方药变换,中医的观察分析等。(3)新诊断或原诊断修改的根据,病情特殊变化的判断,处理及后果。(4)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及其他上级医师查房巡诊或会诊时意见,应详细如实的加以记录。(5)行政领导的重要指示,患者家属或单位负责人所提供的重要事项。(6)一切手术诊疗记录,应有术前小结(讨论)手术记录(包括手术步骤、手术的主要所见、病人术中情况)及术后记录。()每一阶段检查或治疗后的小结,交接班记录。(8)患者出院、院或死亡时,应总结入院后的病情演变,诊疗工作的经验教训,记录出院时情况,最后诊断及嘱咐。篇三:中医完整病历模板中医完整病历模板姓名:殷福文性别:男年龄:52

7、岁民族:汉族籍贯:江苏省建湖县婚姻状况:已婚工作单位与职别:上海彭浦机器厂 炊事员入院日期:20XX年1月4日 农历:己丑年十一月二十日、冬至最后一天病史采集日期:20XX年1月4日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主诉:上腹部隐痛1年,伴头昏、黑便2次。现病史:患者于20XX年初起出现上腹部无规律性隐痛,不嗳气、泛酸,无恶心、呕吐,与饮食无明显关系。半年后病情逐渐加重,上腹部隐痛从无明显规律发展为有规律:一般在饭后2-3小时发作,无放射性痛,偶有嗳气、反酸,未出现呕吐、黑便;腹部喜暖喜按,每次疼痛持续约15-20分钟,得食则安。服用硫糖铝、胃铋镁、胃舒平等药后症状可以缓解。自得疼痛规律后,自己每天在发病前

8、1小时服药,可以避免发病或减轻症状。今年元月3日上午无明显诱因而突然干到精神疲乏无力,下午1时又上腹部疼痛伴有烧灼感。3时左右,饮用麦乳糖300ml。继而出现精神萎软,四肢乏力,解黑色糊状大便约150g。20分钟后感心悸、出汗、四肢不温,送医院急诊。当时神志清楚,血压正常,大便潜血试验(),血红蛋白88g/l,当即予补液止血等治疗,4月清晨又解柏油样便1次,约200g。头昏如房转屋倒,视物模糊、两腿乏力,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收治。既往史:平素健康,幼时有无患过“麻疹”不详,否认脓血便及其他急慢性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系统回顾五官:牙,上牙右边第4颗曾因“龋病”经常疼痛,已于10年前拔除,

9、余无特殊。 呼吸:无长期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史。循环系统:无心悸、气短、气急、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及下肢浮肿史。消化系统:1989年因大便表面有鲜血,诊为“肛裂”出血,已愈。无慢性腹泻史,无黄疸史。血液系统:无头昏、皮肤黏膜出血及其他慢性出血史。泌尿系统: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及排尿障碍史,无腰痛、浮肿史。神经系统:无头痛、眩晕、昏厥、抽搐、意识障碍及精神错乱史。运动系统:无关节疼痛、运动障碍、脱位及骨折史。外伤、手术史:1999年左手背及右手手指外伤,致右手食指1-2节缺损,左手手背疤痕。 中毒及药物过敏史:无。个人史:生于上海,未到过外地。16岁参加工作。吸烟20年,每天10-20支;饮

10、酒20年,每次饮白酒50ml。近半年已戒烟。20岁结婚,妻有高血压病史。家族史:20年前父亲患结核病故;母亲10年前病故,病因不详。姐有高血压病史。二子一女均身体健康。体格检查一般情况:体温37C,脉搏62次/分,脉细缓,呼吸16/min,血压135/。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轻度贫血貌,自由体位,表情自然,神志清楚,应答切题,查体合作。皮肤:面色微萎黄,无黄染,弹性好,无水肿、出汗、皮疹、紫癜。胸腹部多处散在红豆大小白斑,针尖大小红痣及少数黑痣。左手背疤痕如鸡爪状,无肝掌、血管蜘蛛痣及溃疡。淋巴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压痛。头部:无压痛、无外伤、疤痕,头发乌黑光亮。头颅:无畸形。眼部:眉毛不

11、脱落。睫毛无倒生。双眼皮无浮肿,眼球不突出。睑结膜稍苍白,球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角膜透明。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良好,视力较差。耳部:双侧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溢脓及出血。乳突无压痛。听力粗测正常。鼻部:无畸形,无鼻垄、流涕、鼻中隔无偏曲。嗅觉无特殊,各鼻窦无压痛。口腔:口唇稍淡,无疮疡、皲裂,牙齿上牙右边第4颗缺失,龋蚀,齿龈无肿痛、出血及溃脓。舌质偏淡,舌苔薄白。舌居中,无震颤、萎缩,口腔粘膜无斑疹、溃疡,无假膜或色素沉着。扁桃体不大,咽部无充血,悬雍垂居中。颈部:对称,柔软,甲状腺不肿大,颈静脉无怒张,未见异常动脉搏动,气管居中。 胸部:胸廓两侧对称,肋间隙稍见增宽,胸壁无压痛及静脉曲张,乳

12、房对称。肺脏视诊:呼吸运动两侧对称。触诊:语颤两侧相等,无胸膜摩擦感。叩诊:两肺叩诊呈清音,肺下界在肩胛下角线第10肋间,呼吸活动度4cm。听诊:两肺呼吸阴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及胸膜摩擦音。心脏视诊: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隙锁骨正中线内处,无弥散,心前区无局限膨隆及异常搏动。触诊:心尖搏动最强部位于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无抬举性冲动,无摩擦感及细震感。脉细缓。叩诊:心浊音界如下:左(cm)233 肋间 右(cm) 3 5 7 9听诊:心律齐,心率62/min。心尖部可闻及1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其他各瓣膜部位无杂音,无心包摩擦音,A2P2腹部视诊:腹平坦,两侧对称,腹式呼吸存在,无腹壁静脉曲张,

13、无胃肠型蠕动波及肠型。 触诊:腹柔软,无压痛反跳痛,喜按。肝肋缘下1cm,剑突下3cm,质地柔软,边缘锐,表面清,无触痛。脾脏肋下未触及,肾脏未触及。叩诊:肝浊音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肝、脾区无摩擦音,未闻及血管杂音。 外阴及肛门:外生殖器发育正常,尿道口无分泌物。睾丸双侧等大,无触痛、无肿胀。附睾无结节。肛门胸膝位三点处有绿豆大小皮瓣。脊柱及四肢:脊柱无畸形,无压痛及叩击痛。四肢无畸形、无静脉曲张及肌肉萎缩,双侧肌力、肌张力正常,对称。关节无红肿及压痛,行动自如。右食指末二节缺损。神经系统:肢体知觉及运动正常。肱二头肌腱、肱三头肌腱、膝腱、跟腱反射均正常,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均存在,巴宾

14、斯基阴、及凯尔尼格征阴性。检验:血红蛋白88g/l,尿常规阴性,大便常规阴性,大便潜血试验()。 小结:患者男性,53岁,上腹隐痛1年,伴头昏黑便2次。检查:急性病容,面色略苍白,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眼结膜稍显苍白,颈软,两肺呼吸音清晰,心尖可闻及收缩期1级吹风样杂音。腹软,上腹无压痛,肝肋缘下1cm,质软,表面光滑,脾未触及。脊柱及四肢关节正常,右手食指莫二节缺损,左手背疤痕。血红蛋白88g/l。大便潜血试验。辨证分析:病史1年,中脘隐隐作痛,饮不愈,近暖喜按,得食则安,无明显反酸、嗳气。入院前一天突感中脘嘈杂,头晕目眩,四肢乏力,继而大便稀溏不实,色黑如漆,脉细缓无结代。面色萎黄,爪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证候分析:脾胃虚寒,气机不畅,血因寒凝,脉因寒而闭;脉闭则血凝,不通则痛,日久及血,久病入络。伤阳络则血上溢,伤阴络则血下溢,上下交损,营血亏耗,则头晕目眩之所由来也。最后诊断(20XX-1-12)中医:1 胃脘痛(脾胃虚寒,瘀血阻络)2 眩晕(气血两亏)。西医: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癌?2 失血性贫血(急性)3 食指缺损,外伤性,右食指末二节4 龋病。5 眼底出血原因待查。病程记录患者殷福文,男,52岁。因上腹部隐痛1年,伴头昏、柏油样便2次,于今日上午经急诊入院。上腹部规律性疼痛,喜暖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