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幼儿之间的争吵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162199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对待幼儿之间的争吵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正确对待幼儿之间的争吵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正确对待幼儿之间的争吵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正确对待幼儿之间的争吵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正确对待幼儿之间的争吵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确对待幼儿之间的争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对待幼儿之间的争吵(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确对待幼儿之间的争吵不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中,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在一起玩,为了争一件玩具,为了争游戏中的一个角色而争吵起来。这时马上看见教师或家长出面制止,并大声训斥,甚至有的家长大打出手。原因只有一个,在教师和家长眼里,争吵历来是不被认可的、是不文明的,影响友好关系的事情。但幼儿间争吵是不同于成人间争吵的。有人曾对幼儿园的幼儿争吵现象进行过观察记录,从争吵的频率、持续时间、起因等方面进行统计。从中可以看出:l、幼儿争吵的频率高,持续时间短。在40分钟的分组桌面游戏中,平均发生166次争吵,大约25分钟发生一次。争吵发生虽然频繁,但是每次争吵的时间却很短,平均只有05分钟左右,而且争吵后

2、,很快和好如初。2、幼儿争吵原因大多数是由于对日常规则不明确、不遵守而造成的所有权争执。在47%的争吵事例中起因于规则不明确,例如有两位幼儿在课间游戏时,不明确幼儿园的玩具是大家的道理,一位幼儿说:我先拿到大积木,积木是我的, 另一名幼儿则认为,这积木上次是我玩的,积木应该是我的.,由此发生了抢夺积木的纠纷。而还有53的争吵事例是由于违反规则和维护规则之间的矛盾所引起的,例如有一名幼儿明知其他幼儿带来的玩具要征得同意后才能玩,他却抢过来就玩,被抢的幼儿很生气,为争回自己对玩具,与抢者发生争吵。综上所述,争吵在幼儿生活中是普遍而自然的现象,幼儿间的争吵有两种性质,一种是由于双方都不明确参与某个活

3、动的行为而造成的无是非标准的无谓争吵,另一种是由于对规则的维护或违反而造成的有明确是非标准的必要争吵。前者对幼儿社会化发展无多大价值,而后者则不同,争吵中的有理者以自己确定的规则为标准,为自己争理,无理者通过争辩,逐步明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幼儿间的争吵也有其正反两面性,即对于幼儿来说,并非都是坏事,而且后者往往有利于他们交往能力发展和心智的健康成长,有着成人施教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作为幼师,不应简单地充当宣判是非的法官,而应通过孩子们的争吵,去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了解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对生活的态度,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孩子们的争吵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在强行

4、阻止时不问青红皂白的指责、批评。教师要想避免这种急不择言,简单从事的做法,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对幼儿争吵的分析判断能力,以便采取适当的方法,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幼儿间的争吵现象呢?我认为:一、幼儿间的争吵是幼儿体验宽容、谦让的好时机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具有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他们常常只想着自己的需要和愿望,而不了解他人的需要和愿望。加之,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在父母的过度保护、溺爱下,这种特征尤为明显。但当他们走出家庭、步入幼儿园,与同伴游戏时,他的以自我为中心,及惯有的处事原则,必然会导致与小伙伴的矛盾,并发生争吵。在争吵过程中,他

5、会逐步意识到世界不是他一个人的,并不是人人都听他的,并由他说了算得。通过争吵,他逐步明白要遵守约定的规则,调节自己的行为,使活动顺利开展,才能使自己和小伙伴玩的开心、尽心。这时,幼儿就开始逐步学会宽容、懂得谦让,同时,社会化的发展也向前迈出了一步。二、幼儿间的争吵是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课程幼儿之间的争吵,是幼儿人际交往中产生矛盾的表现。幼儿对玩很感兴趣的,但玩有玩的规则。游戏中的一个角色应该由谁玩,在孩子心中具有一定的道德标准的,这种标准在必要争吵的过程中会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具体。也正是在这种争吵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观察和分析,有了学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逐步学会人际交往的本领。幼儿之间的争吵

6、反映着协调关系时的障碍。作为幼儿教育者应给子幼儿处理的机会,当幼儿对其处理得当时,应给予肯定、鼓励。但又不可以听之任之,应适时加以指导,如当孩子对其中的障碍处理不当时,应抓住机会,帮助幼儿分辨是非。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学会了如何与别人相处,学会了怎样协调与别人的关系。这种技能的掌握,将终身受益,是将来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关键。三、幼儿间的争吵是幼儿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实践我们常会发现,一些平时话少和因教师提问而怯场的孩子,在与同龄孩子争吵时,往往声音宏量面无惧色,变的口齿伶俐,思维敏捷,用语丰富。可见,在争吵的过程中,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发挥,最主要的是,他们都表现的很有主见,不轻易放

7、弃自己的想法。当然,幼儿间的争吵,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幼儿应用语言的一种实践,只要教师给予适时引导,对幼儿语言发展是有益的。四、幼儿间的争吵可以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的孩子,在家中是生活在平静温和的港湾里,从小就在缺乏困难的环境中成长,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幼儿园里,我们大多数幼儿教师受家长及其他方面的影响怕孩子因争吵而打伤或碰伤。因此,每次问题出现时,教师总是以权威者的身份加以阻止和不问青红皂白的指责、批评。由此可见,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当孩子走出家庭,与伙伴之间的矛盾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种种交往的障碍。而解决这些障碍正好为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通过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

8、题,也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性。那么以后,孩子再遇到问题时,就不会一味地依赖成人,会自己想办法,这便增强了自信心和自己解决争端的能力。既然孩子之间的争吵对他们个性心理的发展是有好处的,成人特别是幼教工作者对此不必大惊小怪,而要正确对待。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幼儿争吵也有它一定的弊端。比如幼儿争吵有时会是力的较量,打架,遭成难以收拾的局面.这是成人必须制止的。因此,一味的鼓励孩子争吵,是不科学的:概不允许孩子争吵,也是不科学的。舍弃两个极端,加以正确的指导,这样才对幼儿发展有利。活动案例一东东是一位非常聪明、非常活泼还带着一点调皮的孩子,在班上总喜欢时不时地从后面抱着老师说:“老师,我好爱你哦!”老师总夸

9、他嘴巴像抹了蜂蜜一样。虽然东东很讨人喜欢,但每天也总能听到小朋友告他的状,不是打人就是推人、瞧,这一次又有人告状了,但这一次不是小朋友而是家长。 星期一的早上,明明的妈妈对老师说:“老师,怎么回事,睡觉的时候,东东老是动明明,搞得他都睡不好,以后可不能这样了、”老师解释:“明明妈妈,其实也没有,他们两个相处得挺好的,只是起床前在逗着玩,这是孩子的游戏。”听了老师的话,明明妈妈并没有妥协:“他想跟我们家明明逗着玩,我们家明明还不想跟他玩呢?”刚好这话被东东妈妈无意间听到了,家长之间的矛盾就开始了、分析:其实在幼儿园里这样的事情太普遍了,很多时候对于这样的事老师并没有过多的参与与介入,而是让他们自

10、己解决了,因为老师看在眼里,他们并不是打架,而是一相情愿的游戏罢了,没过两分钟,他们又重归与好了,所以这样的事情,还需要我们成人的介入吗?!孩子之间是没有隔夜仇,玩玩而已,孩子都不在乎,那么家长们又在乎什么呢?家长应该是最了解孩子的,也应该是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的,鼓励孩子体谅别人,包容别人,而不是当着孩子的面为了一点小小的问题争吵不休,这样只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活动案例二:过了几天,东东妈妈找到老师说:“老师,这这几天,东东闹情绪了,不想上幼儿园,以前从来不会这样的?”老师:“那你试着问他原因了吗?”明明妈妈说:“他说了很多原因,有一个我觉得很重要,我现在没有朋友了,他们都说我打人,我没有呀

11、,那他们打我的时候呢?”经过一番了解,才明白原来东东指的他们是家长们,原来这几天东东妈妈连续碰到几个家长跟他告状说东东打了他们家的孩子,东东和妈妈听了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所以不想上幼儿园的想法就产生了。分析:显然,家长的言行已经影响到了孩子生活,其实孩子之间的矛盾并不大,但被家长们一说,矛盾激活了,不光影响了家长们的相处还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成人的问题由成人来解决,孩子的矛盾由孩子来化解,如果用成人的想法来处理孩子之间的问题,那么简单的问题就会被复杂化,而且成人解决问题或谈话的时候应尽量避开孩子,这样才不能伤害到孩子。策略:一、培养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如果这个时候父母经常出面替孩子解决矛盾,孩

12、子只会越来越退缩、躲避,还有可能在别的小朋友那里造成了一种软弱无能的形象,更容易受到更多的攻击,造成恶性循环。所以,当孩子在托儿所受了欺负时,家长应与老师取得联系,了解事情发生的经过,并告诉孩子:“我们不可以欺负别人,但是别人欺负我们时,要保护自己。你可以尽量躲开,也可以与人理论,告诉老师,甚至还手抵抗。否则,你会受伤,会痛,妈妈也会难过!”同时,我们也应该在平日里培养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能力,为孩子提供模仿的对象。如:讲故事、看电视时,可以给孩子讲如何对待别人的欺负及怎样处理等等。注意扩展孩子的社交圈,鼓励他们和别的孩子交往。开始时不妨为孩子安排适当的玩伴,让他们在友善的游戏活动中,建立与他人

13、相处的信心,克服畏惧陌生人或在集体里表现得内向、畏缩等等。二、孩子吵架,家长不要过多干涉其实,孩子们吵架,家长不要过多干涉。研究表明,吵架可以培养孩子社交能力和积极性。他们在争吵中掌握了集体生活方式。孩子吵架有三种情况:自己主动吵架;别人迫使自己吵架;报复性反驳。2岁时,多是别人迫使自己吵架;3岁左右,多是吵架和报复性反驳。这大概是由于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缘故吧。 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一概不允许孩子吵架的话,则不会使孩子具有协作精神。但是,如果父母对孩子吵闹大加赞扬,也会使孩子丧失协作精神。有时孩子们吵架,双方父母伤了和气,甚至吵闹起来,而孩子们却早已高高兴兴地又在一起玩了。可以说,孩子们吵架时间是短暂的,尤其是3岁前,彼此也不记仇。通过争吵,对孩子双方都是一种磨炼,使他们的社会要求可以得到满足,有助于他们成长为善于自我克制,理解他人情感、富于同情心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