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7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1(答案)

上传人:不吃****猫 文档编号:91162196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06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7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1(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06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7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1(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06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7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1(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06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7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1(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06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7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1(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谋学网【奥鹏】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7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第1题,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是A、滋水涵木B、培土制水C、佐金平木D、泻南补北正确答案:A第2题,适用于皮肤浅薄部位的进针法是A、提捏进针法B、指切进针法C、夹持进针法D、舒张进针法正确答案:A第3题,下列各项,属于阴的是A、静止的B、明亮的C、温热的D、上升的正确答案:A第4题,下列哪个属于外感病因A、疠气B、七情C、瘀血D、饮食正确答案:A第5题,患者女,38岁,临床表现可见情志抑郁,易怒善太息,胸胁、少腹胀满窜痛,月经不调,舌苔薄白,脉弦。此证属A、肝阳上亢B、肝郁气滞C

2、、肝火炽盛D、肝阴虚正确答案:B第6题,具有和中、缓急、解痉、补益等作用的是A、辛味食物B、甘味食物C、酸味食物D、苦味食物正确答案:B第7题,下列各项,属于母子关系的是A、金和木B、金和水C、金和火D、木和土正确答案:B第8题,一般不宜留针的是A、痉挛性疾病B、小儿患者C、顽固性疾病D、疼痛性疾病正确答案:B第9题,患者男,50岁,现症见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气短,活动后加重,自汗畏风,舌淡嫩,脉虚无力。此患属A、阴虚B、阳虚C、气虚D、血虚正确答案:C第10题,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的是A、辛味食物B、咸味食物C、酸味食物D、苦味食物正确答案:C第11题,下列关于寒证的护理措施,错误

3、的是A、病室向阳,温暖B、中药汤剂宜热服C、宜多食新鲜瓜果D、注意防寒保暖正确答案:C第12题,下列哪项不是内伤七情的致病特点A、直接伤及内脏B、影响脏腑气机C、容易损伤脾胃D、影响病情正确答案:C第13题,下列药宜凉服的是A、补益药B、解表药C、凉血止血药D、活血化瘀药正确答案:C第14题,心气虚与心阳虚的主要区别是A、心悸B、胸闷C、畏寒肢冷D、气短正确答案:C第15题,以下既是六腑,又属奇恒之腑的是A、三焦B、脑C、胆D、女子胞正确答案:C第16题,与躯干相应的耳穴分布在A、耳屏B、耳舟C、对耳轮D、耳轮正确答案:C第17题,“寒因寒用”的治疗法则是A、虚寒证用寒药B、实寒证用寒药C、假

4、热证用寒药D、假寒证用寒药正确答案:D第18题,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是A、屏上切迹B、屏下切迹C、屏轮切迹D、屏间切迹正确答案:D第19题,肺气虚证咳喘咯痰的特点是A、干咳少痰,痰粘难咯B、咳喘痰多,色白清稀C、咳喘胸闷,声高息涌D、咳嗽无力,动则气喘正确答案:D第20题,气机升降的枢纽是A、肝肺B、肺肾C、肝胆D、脾胃正确答案:D第21题,一般刮拭后,#天内患处会有疼痛感,此属正常反应。答案正确答案:2至3天内第22题,心气虚的护治原则是#,心血虚的护治原则是#。正确答案:补气安神;养血安神第23题,中药的四气中属阴的有#。正确答案:寒、凉第24题,#为髓海,#为水谷之海,#为气海。正确

5、答案: 四海中脑;冲脉;膻中 第25题,使药的涵义有二,一是引经药,一是#。正确答案:调和药第26题,气的功能有#,#,#,#,#,#。正确答案:推动作用 温煦作用 防御作用 固摄作用 气化作用 营养作用第27题,所谓治未病,包括#和#两方面内容。正确答案: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第28题,肾阳虚的护治原则是#,肾阴虚的护治原则是#。正确答案:滋补肾阴;温补肾阳第29题,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是#和#。正确答案:整体护理 辨证施护。第30题,得气正确答案:指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感应的手法,语出素问离合真邪论(灵枢九针十二原篇称“气至”,义同),即针感(或针响)。第31题,扶正正确答案:扶正培补正气以愈病的

6、治疗原则,就是使用扶助正气的药物,或其他疗法,并配合适当的营养和功能锻炼等辅助方法,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力,从而驱逐邪气,以达到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第32题,直接灸正确答案:直接灸是艾炷灸的一种,又称明灸、着肤灸。是将艾炷直接放在穴位皮肤上施灸的一种方法。根据灸后对皮肤刺激程度的不同,分有瘢痕灸和无瘢痕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第33题,雀啄灸正确答案:雀啄灸法也是近代针灸学家总结出来的一种艾条悬灸法。是指将艾条燃着端对准穴区一起一落的进行灸治。施灸动作类似麻雀啄食,故名。此法热感较其他悬灸法为强,多用于

7、急症和较顽固的病证。第34题,温和灸正确答案:温和灸属于艾卷灸之悬起灸的一种。是将艾条燃着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一寸左右距离,使患者有温热而无灼痛的一种方法。第35题,何谓晕针?试述其现象、处理及预防。正确答案:(1)现象:轻度晕针,表现为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呕吐;重度晕针,表现为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脉象细弱甚则神志昏迷,唇甲青紫血压下降(2)处理:立即停止针刺,起出全部留针,扶持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3)预防:初次接受针治者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恐惧心理。正确选取舒适的体位ie,尽量采用卧位。对劳累、饥饿、大渴时应嘱其休息,进食、饮水后再针刺。第36题,心与脾在生

8、理上存在着什么关系?“心脾两虚”会出现哪些症候?正确答案:答: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的密切关系。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化生血液的功能旺盛,血液充盈,则心有所主。脾气健旺,脾的统血功能正常,则血行脉中,而不逸出于脉外。在病理上,如思虑过度,不仅暗耗心血,且可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若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气血生化无源,或脾不统血,导致血液妄行,均可引起血虚而心无所主。以上种种,皆可形成以眩晕、心悸、失眠、多梦、腹胀、食少、体倦、面色无华等为主要见症的“心脾两虚”之病理变化。“心脾两虚”会出现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饮食减少,腹胀便溏,倦怠乏力,面色夢黄,或皮下出血,妇人月经量多色淡,或崩漏

9、或经少、经闭,吾淡,脉细弱。第37题,写出下列腧穴的定位及所属经脉。 中脘、内关、合谷、大椎、环跳正确答案:中脘所属经脉:胃募穴、八会穴,定位:在上腹部正中线上,脐中直上4寸。内关所属经脉:络穴、八脉交会穴。定位: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合谷所属经脉:原穴,定位:手背第1掌骨、第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大椎所属经脉: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交会穴。定位:在背部正中线上,俯卧或正坐低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环跳定位: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第38题,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正确答案:凡致病具有重浊、黏

10、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1.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湿为重浊有质之邪,为水气所化而属阴邪。阴邪侵人,机体阳气与之抗争,故湿邪侵人,易伤阳气。脾主运化水液,性喜燥而恶湿,故外感湿邪,常易困脾,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从而使水湿内生、停聚,发为泄泻、水肿、尿少等症。湿为弥漫存在的水,由于其弥漫之性,故其致病可弥漫于上中下三焦。如湿阻上焦则头沉闷、胸闷等。湿阻中焦则脘痞腹胀、大便不爽。湿停下焦则小腹胀满、小便淋涩不畅。湿易伤阳,故治疗湿邪为患宜加温化之品,阳气内蒸则湿邪无地以容。2.湿性重浊,易下趋、袭阴位:重,即沉重、重着,指湿邪致病,出现以沉重感为特征的临床表现。浊,即秽浊、垢浊之意

11、,指湿邪为病,在临床上常出现排泄和分泌物秽浊不清的特点。因湿有形,性属阴,湿邪侵人一则下部先受湿为病;二则其为病多有留滞趋下,袭阴位之表现,如水肿以下肢为甚,小便淋浊等。3.湿性黏滞,易兼他邪:黏,即黏腻;滞,即停滞。湿邪致病黏腻停滞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症状的黏滞性。即湿病症状多黏滞而不爽。二是病程的缠绵性。起病隐缓,病程较长,往往反复发作,或缠绵难愈。湿为有形之质,其性重浊黏滞,他邪易于粘着依附,其中以寒、热、暑邪尤多,湿热、寒湿、是临床最常见的湿邪致病证类。 第39题,简述耳穴疗法的选穴原则。正确答案:耳针处方选穴具有一定的原则,如按相应部位选穴、按中医辨证选穴、按西医学理论选穴和按临床经验选穴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