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九年级化学教案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154895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学习】九年级化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K12学习】九年级化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K12学习】九年级化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K12学习】九年级化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K12学习】九年级化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K12学习】九年级化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学习】九年级化学教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K12学习教育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一篇:化学备课组:黄福兵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3、能调查或收集有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建筑物危害的资料及当地空气质量周报或相关信息,能初步分析这一时段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4、形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1、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2、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3、形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三、教学过程:同学们,你们家里做饭时用的是什么燃料?我们烧水时为什么要开窗或开换气扇? 走在路上,一辆汽车从你身边经过你有

2、什么感觉?燃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能量、带来方便的同时,却对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三大化石燃料是什么?煤中含有哪些元素?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呢?那么,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酸雨对环境有什么影响?破坏植被、腐蚀建筑物、影响人体身体健康。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比较在“水”和“so2加水”中的“植物叶子或果皮”、“镁条或锌粒”、“大理石或石灰石”有什么不同。1、分别产生的现象。2、产生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为了防止酸雨带来的危害,采取的措施有哪些?汽车用燃料的燃烧:汽车使用的燃料有哪些?

3、主要是汽油和柴油。汽油和柴油燃烧时产生的尾气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大气污染物,严重危胁着我们的健康。如何才能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指导学生读书p141。简单介绍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化石燃料对空气造成的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有害气体和烟尘。解决空气污染的根本方法就是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你所知道的清洁燃料有哪些?1、乙醇:可再生能源。是由高梁、玉米和薯类经过发酵、蒸馏等过程得到的。c2h5oh+3o2=2co2+3h2o乙醇作为燃料有哪些优势?放热量大,无污染,可再生。简单介绍乙醇汽油的优点: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

4、气的污染。2氢气:你对氢气作为一种清洁燃料的认识有哪些?氢气虽然是最清洁的燃料,但上于氢气的制取成本主和贮存困难,作为燃料暂时还不能广泛使用。目前,对氢能源的开发已取得了很大进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氢气终将会成为主要能源之一。其实,我国在许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努力寻找新的办法同时开发新的能源来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了。比如著名的“西气东输”。3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我国各地区及世界各国也都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你知道有哪些能源是可被人类利用的吗?这些能源的利用,不但可以部分解决化石燃料面临耗尽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希望同学们将来长

5、大了,能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开发和利用更理想更实用的清洁能源方面,为人类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作出自己的贡献。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第二篇:第1周授课人: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情境导入:1、课前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酚酞写上“化学”两字,将纸张贴在黑板中央。让学生将碱溶液喷向白纸,出现红色的“化学”两字。2、要求学生看教材中插图、图1-9及图 l-10看图片思考教师小结:这些精美的图片都与化学密切相关,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特殊材料产生的神奇效果。这节课,我将与大家一起走进化学世界,领略化学魅力。合作探究: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的关系?阅读教材后,分小组讨论,

6、交流对化学的认识。归纳总结:普通铜制品和纳米铜的性质与用途,提高学生对“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的认识。从人类衣、食、住、行的角度,列举大量的事实,说明化学与人类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变式训练:让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或事例。假设:如果没有了化学,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拓展提高:1、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

7、、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2、了解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 , 如具有超塑延展性的;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安详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也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其特点是具有绝热的性质;超强拉力的尼龙绳等。3、家庭小实验:将一个鸡蛋洗净后,放入装有食醋的杯子中,观察到的现象原因是因为明鸡蛋壳中有物质。活动与作业阅读“绿色化学”。预习课题2。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情境导入: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

8、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师小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合作探究: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演示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演示首先展示胆矾晶体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一、物质的变化归纳小结: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

9、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的变化。演示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

10、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化学变化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2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口答课本第10页1、2。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二、 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

11、性质。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蜡烛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例如: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铁生锈化学变化铁易生锈化学性质铁难生锈化学性质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12、。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演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变式训练: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多做一些练习。 拓展提高:习题1、2、3、4、5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情境导入:1、引导设问:我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那么化学又是以什么为基础建立的呢?2、讲述: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

13、室的前身。教师小结:导入新课: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 合作探究: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讲述:在点燃蜡烛前,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各种手段仔细观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现在请大家熄灭蜡烛,会发现有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立即用点燃的火柴去点白烟,看看有什么现象会发生。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探究以下问题,提醒学生作好实验记录。分别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两个瓶子中分别会发生什

14、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将燃烧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个玻璃片呼气,有什么现象产生?说明书了什么?归纳总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拓展提高1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中一定含、元素。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A、水B、二氧化碳C、水和二氧化碳D灰烬3人呼出的气体中的主要成分是A、水蒸气B、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水和氧气D、氧气4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石蜡5方便面拆封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这是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