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1152806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江市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镇江市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镇江市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镇江市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镇江市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镇江市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江市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6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测试试卷(二)说明: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Na-23 Mg-24 Ca-40 Fe-56 Cu-64 Zn-65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澄清石灰水 B石油 C酱油 D冰水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煤的干馏 B干冰升华 C霓虹灯发光 D浓硫酸吸水3.下列物质俗称与化学式相对应的是A水银Ag B干冰CO2 C纯碱NaOH D石灰石Ca(OH

2、)24. 某化学小组在校外调查时发现了下列一些现象,你认为其中不合理的是A生产农作物时,农民按国家标准适量使用化肥、农药B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C城市的“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作为化工原料D一些农民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5.下列对物质的归类正确的是选 项归 类物 质A 碱烧碱、纯碱、氨水B可燃性物质石油、酒精、碳酸钙C营养物质糖类、维生素、蛋白质D有毒物质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碳6.实验室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取氯化钠 B称氯化钠 C量取水 D溶解7. 下列各组物质,从左到右的排列顺序中,没有任何规律的是 AKClO3 KClO Cl2 NaCl BHNO3 H2

3、SO4 H3PO4 H4SiO4CMg Zn Fe Cu DNH3 CH4 HCl CaO8.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取10.12g蔗糖 B用加热来降低水的硬度 C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值为5.6 D用碱石灰干燥二氧化碳9. 下列实验操作或现象正确的是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B. 氢气、甲烷等可燃性气体点燃前进行验纯C.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出现大量白雾,冷却后水倒吸约1/5体积D. 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壁将水缓缓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10.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根据该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高温A图中的

4、反应物都是单质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H2O+C=CO+H2C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D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11.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基本类型的判断均正确的是ASO2+H2O=H2SO4 化合反应高温BNH4HCO3=NH3+H2O+CO2 分解反应光照叶绿素C2Al+WO3=Al2O3+W 置换反应D6CO2+6H2O C6H12O6+6O2 复分解反应12.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苏打能作发酵粉,是因为小苏打能与面粉反应B洗洁精能洗去碗筷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能溶于洗洁精C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D浓硫酸可用作干燥剂,是因

5、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13. 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检验某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将碘液滴入食物样品中,看是否变蓝色B区分SO2和CO 2两种气体将气体通入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是否褪色C测某溶液的酸碱度滴入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D除去固体氯化钾中少量的二氧化锰加水溶解后,过滤,蒸发Na2SO4NaOHNa2CO3CuOH2OO2FeCl2FeFeSO414. 三种物质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下列符合要求的组合是A B C D15. 取含铁、氧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11.6g,通入足量CO并充分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后,

6、得沉淀20.0g。该固体的组成不可能是 AFe2O3 BFe3O4 CFe和Fe2O3 DFeO和Fe2O3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多选不给分。若有二个正确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给1分)16. 下列对一些事实解释错误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B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是因为密度大能隔绝氧气且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把铅加入锡中制成合金焊锡,结果是降低了熔点D铵盐与某物质混合施用,会降低肥效,该物质可能是熟石灰甲17.右图表示的是KNO3和Na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0溶解度/g20T1T2NaNO

7、380KNO3AT2时,KNO3溶液的浓度一定等于NaNO3溶液的浓度BT1时,在50g水里加入15g KNO3固体,充分溶解,可得到65g溶液CT1时,往180g NaNO3饱和溶液中加入620g水可配成质量分数为10%的NaNO3溶液D若KNO3中混有少量NaNO3,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18. 向含CuCl2和HCl的100 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 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仅考虑沉淀为Cu(OH)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BN点时测得溶液pH7 C沉淀完全时,m1的数值为80 DM点溶液比P点溶液中氯化

8、钠的质量分数大19.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ACuSO4、NaOH、MgCl2、NaCl BKOH、稀HCl、石蕊试剂、Na2CO3CKCl、AgNO3、稀HCl、稀HNO3 D稀HCl、Na2CO3、BaCl2、HNO320.下图为与水相关的部分转化关系(水作反应物或生成物,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未列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所示的反应中均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B途径是硫酸型酸雨形成的重要途径 C工业上可用途径制取有机物,当合成甲醇CH3OH时,CO、H2投料质量比为14:1D把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发生途径反应,反应不生成铜单质三、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18分)21.

9、(4分)用化学符号表示:(1)镁元素 ; (2)2个铝离子 ;(3)硫酸亚铁 ; (4)人体缺少 元素会得佝偻病22.(6分)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用字母序号填空) A石灰石 B玻璃钢 C碳酸氢铵 D聚乙烯 E淀粉 F氢氧化钙 G碳酸钠 H硝酸钾(1)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_;(2)工业炼铁的原料之一,可作为建筑材料的是 _;(3)食物中主要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_;(4)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 _;(5)农田用的复合肥是 _;(6)可用作食品包装袋的是 _。23.(2分)工业上,通过如下转化可制得KC1O3晶体: (1)完成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3H2O=NaClO3+3 (2)中析

10、出晶体后的母液是KC1O3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废干电池筒中固体操作含黑色固体混合液操作溶 液黑色固体操作MnO224.(4分)某学校研究小组从废干电池筒内的物质(含有C、MnO2、ZnCl2、NH4Cl等)进行回收MnO2实验,过程如下:(1)操作、依次为右下图中的(填字母) 。(2)操作后要进行洗涤,判断洗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 溶液,如果不生成白色沉淀,则说明已洗净。操作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为检验获得的MnO2,可在试管中加入获得的MnO2和适量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在试管口用 检验生成的气体。 25.(2分)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用于高温电

11、解CO2/H2O,既可高效制备合成气(COH2),又可实现CO2的减排,其工作原理如图。(1)在c极上反应分两步进行:首先水电解产生氢气,然后氢气与CO2反应产生CO。写出电极c上发生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该反应中将电能转化为 能。四、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26.(10分)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 , 。(2)用高锰酸钾制取O2时,发生装置为 ,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若使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的原因是 ;(3)某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 将气体的发生装置由B改进为F,这样

12、做的优点是 。(4)实验室制取H2时,在硫酸溶液中滴入饱和CuSO4溶液会影响反应速率。右图是滴入饱和CuSO4溶液体积(X)与反应速率(Y)的关系图,请回答:滴入CuSO4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点过后,反应速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27.(8分)金属材料在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极为普遍。(1)铝是一种活泼金属,但常温下铝却有较强的抗腐蚀性,其原因是 ;铝元素摄入过多会引起“老年痴呆症”,请对生活中减少铝元素的摄入提一条合理建议 。(2)全世界每年冶炼金属量最多的是钢铁,而每年总产量的1/10被锈蚀,造成很大的浪费。 铁生锈是铁与 共同作用的结果,请写出一种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 。(3)目前,工业上以炼锌厂的烟道灰(主要成分为ZnO,另含少量Fe2O3、CuO、SiO2、MnO等)为原料可生产草酸锌晶体(ZnC2O42H2O)。查阅资料:ZnO、M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