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招商引资为啥这么难深度解密招商难的18个死结!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152421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磅】招商引资为啥这么难深度解密招商难的18个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重磅】招商引资为啥这么难深度解密招商难的18个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重磅】招商引资为啥这么难深度解密招商难的18个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重磅】招商引资为啥这么难深度解密招商难的18个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重磅】招商引资为啥这么难深度解密招商难的18个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磅】招商引资为啥这么难深度解密招商难的18个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磅】招商引资为啥这么难深度解密招商难的18个死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磅】招商引资为啥这么难?深度解密招商难的18个死结! 【招商引资内参导言】近几年,招商引资难度大效果差。但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招商引资内参(微信号zsyznc)此文对一些省份在调研招商引资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分成了4大类18个小项,正在因为这些问题使得招商遇阻,相信这些问题大家都感同身受。【招商引资内参正文】一、宏观经济环境1、区域竞争加剧,利用外资难度增加。目前,世界经济复苏弱势难改,而在全球一体化的激烈市场竞争中,既有欧美国家的“再工业化”,又有东南亚各国更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更优惠的招商政策,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难度加大。同时,国内地区之间招商引资竞争日趋白热化,“抢商”现

2、象愈演愈烈。为吸引项目落户,各地不惜突破政策底线,导致客商多地比选,抬高落户门槛,增加了项目落地成本。一些投资客商要价高、条件苛刻,利用优惠政策附加其他条件,导致部分招商项目难以落地。2、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社会投资意愿低迷。2014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仍较突出,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导致全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长期以来,很多地方经济发展中,存在诸如产业结构的能源原材料型特点明显,产业竞争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问题。同时,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仍较困难。在此大环境下,很多企业由原来的向外扩张转为保生存,对已经或准备做出的投资计划持观望或无限期推迟态度;

3、部分签约企业由于发展前景不明朗,项目开工日期一拖再拖,原定投资进度明显放缓;还有部分企业受运营成本和市场因素影响,出现单方面撤资现象。3、市场形势变化影响项目预期。一些项目在对接前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项目的发展预期受到影响,签约企业重新考量抉择,放弃项目;也有一些项目战线拉得太长,错失先机,投资方变更投资计划。去年有的地级市,就因为投资方因为市场环境改变、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环保标准提高和原材料供应等客观原因,所有项目中近20%不得不中止合作。同时,随着近年全国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缩减,企业产品市场需求不断萎缩,也使得很多项目无法继续实施。4、个别企业对国家政策调整不

4、敏感导致项目无法实施。在招商引资中,有的项目因国家实行更加严格的环保政策,项目可研、环保审批难度加大,加之行业宏观形势恶化,投资商决定缓建。有的项目因国家提高审批门槛被迫取消投资计划,还有一些项目因为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原因无法继续下去。二、招商自身工作方面5、开放招商的领域不宽。一些地方招商引资项目仍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触角向一、三产业延伸得不够,服务业、农业、社会事业及基础设施领域开放不足,还没有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广覆盖的招商格局。特别是在农业、旅游、新兴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谋划少,项目包装少,推介引进不够。已签约落地大项目偏少,世界500强企业、国内500强企业、行业100强企业以

5、及有实力的央企引进数量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项目偏少;龙头型、基地型、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偏少,对经济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明显不足。一些地方地产类、园区类项目多,投资额大,从长远考虑,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利。6、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一些地方招商存在盲目性,前期没有进行全面论证,对国家政策和本地规划把握不透彻,匆忙招、匆忙签,签约后优惠政策无法享受、规划无法调整、承诺无法兑现,导致项目无法落地。一些项目签约时对环境容量缺乏综合考虑,因环评不过关导致无法履约。个别地方对招商引资工作缺少准确清晰定位,主导产业不突出,造成项目成熟度低,针对性、操作性差。有的地方对投资方实力了解不深入,投资方自身根本不具备雄厚

6、的资金实力,也缺乏大规模融资能力,签约后资金迟迟不能到位。部分项目签约后,履约的前提条件不到位,致使项目无法按原有合同内容履约。比如个别项目涉及大量商户、居民拆迁问题,工作难度大,合同无法履行,项目只能暂停。7、部分项目违规开工建设。一些地方政府为推动项目落地,默许企业未批先建,边建边办相关手续,由于未批先建违法,导致之后办理手续过程中遇到问题,因为规划、土地、环保手续问题致使部分新建企业被迫中止项目或陷入停滞。有些招商项目证件不齐就匆忙圈地开工,“先上车、后买票”,被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勒令停工。8、企业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主体地位缺失。许多地方并未真正形成政府推动、企业承办、市场运作的招商机制

7、和氛围,招商引资工作过于倚重政府,政府总是积极主动、大张旗鼓,而企业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主体缺位现象普遍存在。相当一部分企业招商引资的主动性差,缺乏招商引资的动力机制,对外合作意识不强,思想比较保守,有的企业虽然能接受发达地区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但害怕合作后的风险,导致项目合作困难。有的企业对项目建设缺少统筹规划,对工程施工指导不够,存在窝工现象。9、一些部门服务意识淡漠。有些招商企业反映出的问题是,个别行政审批部门缺乏大局观,权力意识强,工作效率低下,办事程序复杂且缺少透明度。个别部门在审批环节强行指定中介服务机构,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引起投资者不满。一些部门的“庸懒散”现象没有彻底根除,

8、个别公职人员办事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吃拿卡要”现象隐秘存在,制约了项目建设速度。10、工作抓落实不够。个别地方对招商引资工作研究不够深入,对市场形势和大的趋势反应迟钝,对国家政策调整把握不准,对推动项目落实措施不力,致使错失发展机遇。还有些地方和投资企业重签约轻落地,在合作项目签约时表现积极、注重造势,签约完成后工作热情下降,不注重落实,项目没有实质进展。对签约项目盯得不紧、抓得不牢,承诺落实不到位,跟踪服务不到位,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三、要素制约方面11、土地制约严重。各地普遍反映,土地制约是影响项目进展的关键因素。一是土地指标少。由于国家对土地出让的管理政策越来越严格,产业项目用地指标

9、满足不了项目落地需要,不少地方新签约的项目都要排队等地。二是征地拆迁难度大,补偿不到位。一些项目征地过程中群众对地价的期望值与补偿标准差距大,土地附属物遗留问题难处理,造成补偿、搬迁纠纷,导致项目不能按时落地。同时,现在很多征地拆迁项目,即便合理合规,也可能造成群众上访、非访和群访,干部工作压力加大,拆迁速度较慢,影响新引进项目的落地和建设。三是用地成本高。现行土地出让采取招拍挂制度,而近年全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使土地价格居高不下,因土地价格过高,超出盈亏平衡点,致使部分已签约项目无法实施。四是工业用地两次分割无法办理土地证。本着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园区配套资源共享的原则,有些地区引进了一批孵

10、化器、加速器和工业综合体项目,但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存在“二次招商”,面临工业用地土地证再分割的问题,直接影响项目进展。五是土地集约率低,单位面积产值少。个别落地项目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不高,没有达到签约项目协议约定的强度指标,不利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土地闲置浪费现象。12、融资难度大、成本高。我们发现,绝大多数企业存在融资难。地方招商服务部门或产业园区的融资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项目建设的需求;银行贷款门槛高,融资方式单一,缺乏有效抵押物;通过中介担保,又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同时也加大了融资风险;各级担保中心资金规模较小,支持企业融资的力度有限,难以满足项目的信贷担保需求。我们在一个地区调研的几

11、十家企业中,超过60%企业反映融资困难,融资渠道不畅,很多企业都是租用厂房,想申请固定资产抵押贷款非常困难,有不少项目因投资方融资渠道不畅而中止投资。13、招商平台和基础设施亟需完善。一些地方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还不健全,公共服务平台不完善,还存在物流成本高、缺乏生活配套设施等问题。一些地方由于尚未设立海关,企业通关不便,一定程度上影响外贸项目的招商效果有些地方的道路、水、电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同时,员工住宿等基本生活问题没法解决、水源厂没有建成、不能连接固定电话、手机没信号、网络不通的情况、停电频繁且时间较长,上述问题都是困扰很多招商项目的原因,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完善。14、人力资源

12、因素制约。主要是人才匮乏和用工难。一是专业招商人员少。特别是缺乏懂项目、懂经济、懂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一些地方机构编制少,高端人才缺乏,尤其是懂经济、产业发展、金融投资的专业人才和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业务骨干非常缺乏,无法按照专业化要求推进深入招商,特别是在重大项目跟踪对接上显得力不从心,影响了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率。一些地方反映,招商实际工作中最需要的商务谈判、公关、形象策划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少,懂经济、善服务、会管理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少。二是投资商缺乏项目运作推进人才。部分投资商人才结构失衡,特别是具有项目策划、推介和重大项目组织实施的人才较为缺乏,造成项目推进内在动力不强

13、。有的投资项目,由于很难在当地选拔到合适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直接困扰和影响了项目运作。三是企业用工难。中小企的用工较前些年困难,特别是技术工人缺乏。经过近几年的招商引资,特别是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很多地方已经由劳务输出地转为劳务输入地,有时为了帮助企业尽快投产,要协助企业去外地招工。15、项目审批周期长、手续繁杂。一些地方反映,新上项目涉及多个部门审批才能开工建设,特别是土地计划申报手续繁琐,县级需要5个股室18个领导签字,市级需6个科室19个领导签字、省级需7个处室25个领导签字,严重制约项目落地。部分职能部门职责交叉,审批互为前置条件,导致项目手续无法办理,如规划与消防;限时办结制在

14、工作中普遍采用下限,致使审批周期长;一些行政审批大厅不能完全履行审批程序,企业仍需到各职能部门去办理各种前期手续,拿着审批完的最后手续才能到审批大厅办理证件。16、因规划调整致使项目延缓落地。不少签约项目选址因规划调整而迟迟不能定位。有的项目因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变化,使得原部分商业用地可能变更为安置房用地,客商不愿意重新选址而放弃;有的项目因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涉及项目选址而停滞。四、统计和考核评价方面17、统计数据不准确。由于统计口径不一致,省、省辖市、县(市、区)掌握的项目情况不一致,同一个项目的签约时间、签约地点、投资总额、进展甚至签约企业名称等都存在差异,数据混乱、不规范。一些项目投资方很多

15、,但项目清单显示的是单一主体(省外、境外),不能反映实际招商引资情况;有些项目本身投资不大,但签约总投资却很大;或者说是分多期实施,实际上投资较小的一期建成后,后续投资遥遥无期。部分项目缺少资金进账单,少数项目签约金额与所附银行进账单具有较大差距。督查发现,个别地方的项目存在虚报投资和到位资金情况。18、招商引资评价考核机制不完善。当前的招商引资考核目标设置、督查机制、评价考核机制及导向亟待调整。一是下达的招商引资目标任务脱离当地实际,不科学、不合理。有的地方和部门分解年度招商引资任务,不顾自然禀赋、产业基础、区位等差异,搞“一刀切”,且层层加码。二是项目督查工作亟待加强。目前对招商引资项目的督查缺乏第三方的有效监督;加之工作手段有限,以及一些督查人员缺乏必要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三是评价考核机制及导向需进一步调整。目前省对市招商引资的考核主要依据是利用省外和境外资金的占比和增速,更多的是注重量的考核,而忽视了对项目质量和产业转型的考核,导致各地为了完成目标任务,引进了一些资金量大但效益低的项目,考核的导向作用未充分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