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八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1150396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5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八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八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省八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省八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省八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八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八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下期高二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第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春秋战国时期多数思想家看来,人类在宇宙中有卓越的地位,“天地之性人为贵”;人有知觉,是“天地之心”;人能凭借道德和智慧“参天地、赞化育”。这说明该时期A.摆脱宗教束缚 B.现实功利思想浓厚C.富有人文精神 D.道德认同意识增强2.先秦儒家学派主张“学”“思”“行”结合,形成了“养心、养气、慎独”之说,即所谓“有心养心”“养

2、浩然之气”等。这说明先秦儒家学派A.肯定主体自觉 B.主张格物致知论C.突出教化功能 D.强调仁礼重要性3.先秦某思想家主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下列言论与其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B.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C.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 D.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4.春秋繁露载:“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材料主要论述A.“天人感应”思想 B.古代的人伦观念 C.儒学的民本思想 D.道家的无为理念5.汉武帝时期的太学规模狭小,博士弟子仅五十人。昭、宣时期,博士弟

3、子虽有所增加,不过一二百人。到元帝时,博士弟子则激增至千人。由此可知A.道家、墨家等思想已经消失 B.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固C.太学的教育质量得到了提升 D.完善的教学体系已经形成6.周敦颐认为,我与天地之间在于皆有生意。二程认为,宇宙是一个大家庭,天地是父母,人是儿女,人人都应该孝敬上天。朱熹提出,对万物的盛衰,甚至大大小小的动植物,该如何合理地利用它们,“皆所当理会”。这体现了理学A.将个人、社会与宇宙联为一体 B.形成了完整的体系C.用哲学论证三纲五常的合理性 D.包含一定的自然观7.明朝思想家王艮在传承阳明心学的基础上提出“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据此可知,心学

4、A.得到民众广泛的支持 B.受到传统民本思想影响C.推动儒学社会化发展 D.理论体系发生根本变化8.王守仁认为士大夫凭借修养治理天下,农民凭借农具来养家糊口,工匠和商人则“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他的观点A.为明清思想家所继承B.彻底冲破传统思想束缚C.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D.体现近代民主思想萌芽9.下表茶道的诠释反映了当时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待客时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浓茶意表浓情”饮茶时表现为“饮罢茶敬方深知,赞叹此乃草中英” A.道家养生理念的流行 B.儒学思想渗入社会生活 C.市民阶层的饮茶文化 D.饮茶推动了

5、诗歌的繁荣10.公元前 5 世纪前, 雅典人将雕刻匠、造船工、战车驭手等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泛称为“智者”。后来,“智者”专指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训练并以此获取报酬的教师。这一变化是雅典 A.教育发达的反映 B.经济发展的结果 C.文化繁荣的原因 D.民主政治的产物11.15世纪,意大利掀起了一股艺术品投资和消费热潮。教堂、公共建筑内装饰着宗教画和雕塑,私人住宅悬挂着个人或宗族肖像和小型人物雕像。这一现象A.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 B.表明资产阶级热衷于艺术品投资C.导致社会奢侈风气盛行 D.说明意大利进入新古典主义时期12.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将手写的拉丁文九十五条论纲张

6、贴在维登堡教堂门口,不久后他便收到了从德国南部倒流回来的印刷本九十五条论纲。这表明 A.德国民族意识觉醒 B.西欧识字率在增长 C.抨击教会引起共鸣 D.技术推动社会进步13.卢梭认为“道德是灵魂的力量与生气”,外在的优雅得体虽使人们不再有不体面的罪恶,但“另外的罪恶却以德行的名义被装饰起来”。科学进步可能加剧不平等,“我们的灵魂正是随着科学理性和艺术臻于完美而越发腐败的”。卢梭的观点 A.符合当时学术界的普遍认知 B.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本质C.背离了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 D.是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补充14.关羽的故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在民间流传,但基本忠于历史原貌。宋代正一派道士编造关公战蚩

7、尤的故事,关羽成了道教的财神。明代时三国演义不断传播,关羽的忠义勇武精神得到人们追捧。关羽故事的流传A.还原了历史的细节,增加历史的真实 B.传播了道教的观念,反映思想的进步C.丰富了正统史学观,扩充历史的内涵 D.折射了市民价值观,影响百姓的行为15. 科学家时间贡 献(英)胡克1665年利用显微镜发现并命名了细胞(德)施莱登1838年首先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德)施旺1839年与施莱登共同提出细胞学说并将之扩大到动物界(德)魏尔肖1858年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细胞的观点,细胞学说全部完成上表为细胞学说的确立过程。据此可知,细胞学说的确立A.冲击了基督教神学的宣传 B.得益于广

8、大科学家不懈努力C.推动生物进化思想的形成 D.为生命科学的研究作了奠基16.据梁启超回忆:“甲午丧师,举国震动,年少气盛之士,疾首扼腕言维新变法而其流行语,则有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者,张之洞最乐道之,而举国以为至言。”据此可知,“中体西用”思想在当时A.与维新变法思想实现了融合 B.伴随鸦片战争的爆发而出现C.受统治者倡导成为主流思想 D.得到多数先进中国人的认可17.严复认为天下大道是相通的,例如,他认为,斯宾塞的社会改革与“大学所谓诚正修齐治平之事有不期而合者”。由材料可见,严复主张A.在中国传统中寻找强国之道 B.主动接受自然进化理论 C.分开研究自然界与人类社会 D.学习西方民主政

9、治制度18.学者俞祖华指出:“晚清的维新派主张满汉平等合举国之民心;立宪派主张合族救国;民国后,孙中山将驱除鞑虏转变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剖析各种思潮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动局面,不难发现民族主义贯穿其中。”这一思想状况反映了 A.近代中国社会思想的多元化 B.救亡图存与近代化相结合的时代主题C.统一多民族观念的根深蒂固 D.民族的团结是政治民主化的前提条件19.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废除了以忠君、尊孔、读经为中心的教育政策,废除了清朝学部颁布的教科书和含有封建专制内容的民间教科书。南京临时政府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政权的社会基础 B.塑造新的意识形态C.提高国民的思想觉悟 D.应对尊孔复古

10、逆流20.有学者指出:“这场运动是鸦片战争后最为深刻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对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塑造作用。”“这场运动”最大的历史意义是A.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B.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C.动摇了旧思想正统地位 D.开启了思想解放潮流21.毛泽东曾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上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下列哪一著作最能体现毛泽东的上述思想A.论人民民主专政 B.论联合政府C.新民主主义论 D.论十大关系22.1957年,一年之内,中国新办的文艺刊物有近二十种之多,包括在全国有影响的诗刊、收获、剧本、文学研究等,文艺报也

11、改为大型周报。此现象说明A.我国已经建成创新型国家 B.“双百”方针的效果显著 C.大众性文艺作品日益涌现 D.文艺界“左”倾思想盛行23.20072013年,中国高校计划录取人数已由566万上升到694万,年平均增长率达22.6%,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是对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回应 B.多样化办学推动高校的普及C.满足了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D.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世界领先24.下图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A.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B.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C.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D.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第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12、,共52分。第25、26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A组、B组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 19世纪中期的中国社会,一方面绝大多数民众无法摆脱顽固守旧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又遭遇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不得不寻求救国之道。“中体西用”是那个时代向西方学习的最好的招牌。如果不以“中体”为前提,在当时封建主义弥漫的天地里、在自上而下罹患“顽固”病症的社会里,直接提倡西学,那是自寻死路。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材料二 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人和为这个运动振奋起来的人,有些始终在政治和思想上停留在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和民主主义水平上,有些则由此开始了新的探索。世界的形势和中国的现实使他们感到资产阶级思想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运动的发展中突破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樊篱,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找到了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开始用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体西用”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6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后中国学术界出现的新现象。(4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