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试卷(20份) 通用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150291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试卷(20份) 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化学]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试卷(20份) 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化学]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试卷(20份) 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化学]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试卷(20份) 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化学]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试卷(20份) 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试卷(20份) 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试卷(20份) 通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探究题【题型概述】 探究创新类试题是近年来发展的新题型,它涉及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以探究为形式或情景,可考查考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测试考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思路、过程和方法。【解题方法】 解答探究创新类试题的一般步骤是:首先要能根据题干背景材料提出问题,联想到相对应的化学知识。第二,作出猜想或假设时,除需要勇气外,最重要的是要有科学依据,要从化学的视角作出科学的猜想或假设。第三,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要围绕寻找特征反应作为论证(肯定或否定)的依据,同时应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第四,对探究问题做出解释与结论时,要通过实验

2、、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或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的信息,以事实为依据,应用化学原理进行分析推理,不能随意编造、牵强附会。最后,从反应原理是否正确、实验方案是否完善、探究过程是否合理以及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探究方案或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探究题一般并不包括所有的探究要素,但上述要求是解答探究性试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真题精讲】类型一 实验方案设计类例1(2016江苏宿迁)某兴趣小组同学欲探究NaOH溶液与CO2气体的反应,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1)若导管a与b连接,将分液漏斗中的NaOH溶液注入锥形瓶,关闭分液漏斗上的活塞,振荡,然后打开导管上的活塞,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C

3、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探究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已知Na2CO3+H2O + CO22NaHCO3;NaHCO3+NaOH Na2CO3+ H2O 【提出猜想】.NaOH和Na2CO3;. ;. NaHCO3,. Na2CO3和NaHCO3。 【查阅资料】Ca(OH)2与Na2CO3、NaHCO3均能反应且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CaCl2与Na2CO3能反应且有白色沉淀生成,与NaHCO3不反应。 NaHCO3溶液显碱性,可与酸反应生成CO2气体。 【设计实验】限选试剂: Ca(OH)2溶液、CaCl2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少量反

4、应后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 ,振荡产生白色沉淀猜想不成立2.将操作1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 ,振荡 猜想成立【拓展应用】联想到空气中有CO2,所以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应 保存。 【解析】(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后气压会减小,试剂瓶内的水流入锥形瓶中;CO2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2)【提出猜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时,如果氢氧化钠过量,则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如果二氧化碳过量,但是不能完全消耗生成的碳酸钠,则溶质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如果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应,则溶质是碳酸钠;如果二氧化碳过量,并且把碳酸钠完全消耗,则溶质是碳酸氢钠,所以猜想是Na2CO3

5、;【设计实验】猜想不成立,就是要证明溶质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由题给资料可知: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振荡,如果生成白色沉淀说明一定含有碳酸钠;猜想成立,就还要证明溶质中还含有NaHCO3,将操作I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振荡,如果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溶质中还含有碳酸氢钠;【拓展应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应密封保存。 【答案】(1)试剂瓶内的水流入锥形瓶中2NaOH+CO2 =Na2CO3+H2O (2)【提出猜想】Na2CO3 【设计实验】氯化钙 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拓展应用】密封1. (2016江苏连云港)下列根据

6、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除去CO2中的CO点燃B测定某地雨水是否为酸雨加无色酚酞,观察颜色变化C鉴别NH4 Cl和(NH4)2SO4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D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2. ( 2016湖北襄阳)实验桌上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氢氧化钠、硫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铜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现将其放入一干净的烧杯M中,加入足量的水后,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为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

7、溶液呈中性。 【讨论猜想】经过分析,针对白色粉末的组成,大家提出如下猜想: 小红:氢氧化钠、硫酸钠;小华:氢氧化钠、碳酸钠; 小明:碳酸钠、硫酸钠;小亮: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硫酸钠。 【实验分析】四位同学共同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烧杯M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A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有气泡产生 的猜想不正确2.另取烧杯M中的少量溶液于另一试管B中,向其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 小亮的猜想正确3.继续向试管B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实验完毕后,同学们将试管A、B中的物质倒在同一个烧杯中,然后过滤,滤液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有 。3. (2015四川资阳

8、)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老师叫各小组开展探究。【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质的溶液?【猜想与假设】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原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由此猜测: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某一种的溶液。【理论分析】为了确定该溶液,他们首先进行了分析:(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 溶液。(2)乙同学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的溶液也不可能,他的依据是 。【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取少量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慢慢滴加BaCl2溶液静置后,倾去上层清液,向沉淀中滴加稀

9、盐酸产生白色沉淀产生大量气泡,沉淀消失【实验结论】(3)该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是 。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反思】(4)丙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可简化,同样能达到鉴别的目的。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将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填入相应的空格中)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考情小结】解答此类试题应抓住以下几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相应的实验用品,设计几种实验方案,并进行优化得出最终的设计方案;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对试样进行外观观察,确定其颜色、气味、状态等;准备试样进行检验,当试样是固体时应先取少量配成溶液,同时观察试样是否溶解,在溶解时有无气体产生等,以初步判断试样可

10、能含有哪类物质;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类型二 反思与评价类例2(2016江苏徐州)化学兴趣小组探究金属的性质时,将一段去除氧化膜的镁条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有气体产生,充分振荡后静置,发现试管中有灰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灰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小华认为灰白色沉淀为碳酸镁(MgCO3 ) ,其他同学认为不需要实验就能否定小华的猜想,理由是 。小宇认为由于反应后氯化镁生成量偏多,灰白色沉淀为不能再溶解的氯化镁固体。 小彤认为灰白色的沉淀为脱落的镁粉细颗粒。 【实验探究1】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取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加入适量的氯化镁固体氯化镁固体 (填“溶解”或“不溶解”)小宇猜想错误取适量

11、灰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盐酸中 (填“有”或“没有”)气泡冒出小形猜想错误 基于以上探究与分析,原有猜想均遭到了否定。 【查阅资料】 HCl+AgNO3HNO3+AgCl,AgCl是一种白色沉淀。 【实验探究2】 他们又另取灰白色沉淀放入试管中加热,将蘸有硝酸银溶液的玻璃棒伸入试管内,玻璃棒上的溶液出现白色浑浊,证明产生了气体。再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悬于试管口,试纸变色。 同学们请教老师后得知,足量的镁与稀盐酸反应时,溶液会经历从酸性到碱性且碱性逐步增强的过程,从而生成了碱式氯化镁沉淀。据文献介绍,碱式氯化镁存在多种组成结构,化学通式可表示为(其中,)。【反思拓展】 (1)做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

12、,镁条的用量宜少不宜多。 (2)铁片和铜片放入稀盐酸中产生的现象也不相同,据此推测出铁的活动性比铜 。还可根据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来确定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猜想假设】因为反应物中都不含有碳元素,不会有碳酸镁沉淀,所以,小华的猜想与假设是错误的;【实验探究1】小宇认为,灰白色的沉淀为没有溶解完的氯化镁,因此,取上层的清夜,加入氯化镁应该不溶解,现在结论是其猜想错误,因此,应该是加入的氯化镁溶解了;小彤认为灰白色的沉淀为脱落的镁粉细颗粒。现在得出的结论是其错误,因此,灰白色的沉淀加入稀盐酸中就不会产生气体;【实验探究2】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HCl+AgNO

13、3HNO3+AgCl”AgCl是一种白色沉淀。”因此可知,产生的气体为HCl,HCl溶于水形成盐酸,所以,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反思拓展】(2)铁会与稀硫酸反应,铜不会与硫酸反应,所以推测出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答案】【猜想假设】反应物中不含有碳元素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合理即可)【实验探究1】溶解 没有【实验探究2】氯化氢(或HCl) 红【反思拓展】(2)强(或活泼) Fe+CuSO4FeSO4 +Cu4. (2016江苏泰州)“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具有漂白、杀菌、消毒功效。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瓶敞口久置的“84”消毒液成分产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

14、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该敞口久置的消毒液中溶质有哪些?【查阅资料】“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和氯化钠。NaClO为有效成分,有腐蚀性并易与空气中二氧化 碳反应(2 NaClO + CO2 + H2O2HClO + Na2CO3 )。NaClO溶液、HClO都具有漂白、杀菌、消毒功效。HClO不稳定,受热或光照会发生分解。 【分析讨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该消毒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可能还有NaClO,Na2CO3,,HClO中的一种或多种。 【实验过程】 I.向装入有色布条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消毒液试样,布条长时间不褪色。 .另取适量该消毒液试样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静置,观察到的现象为 。 【得出结论】 实验过程I中有色布条不褪色,说明该消毒液试样中的溶质不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