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第一部分 第四单元 第2讲 课后作业 含解析人民版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91148923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历史第一部分  第四单元  第2讲  课后作业  含解析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历史第一部分  第四单元  第2讲  课后作业  含解析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历史第一部分  第四单元  第2讲  课后作业  含解析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历史第一部分  第四单元  第2讲  课后作业  含解析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历史第一部分  第四单元  第2讲  课后作业  含解析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历史第一部分 第四单元 第2讲 课后作业 含解析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历史第一部分 第四单元 第2讲 课后作业 含解析人民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教学资料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19南宁二中高三月考)宋元时期,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牒”,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这一规定()A表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B推动租佃关系日益规范C反映了土地转让制度化 D限制了土地买卖的进行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可知土地转让制度化,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土地兼并,故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租佃关系”,故排除B项;D项“限制”说法不准确,故排除。2(2019河北衡水中学摸底)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对功臣宿将说:“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

2、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这一思想()A助推了北宋时的土地兼并B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使北宋流民问题日益严重D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A解析材料“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的言论和思想,倡导官僚地主多买地,间接助推了地主土地兼并,故A项正确。“君臣之间无所猜嫌”反映了这一思想维护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故B项错误;流民问题是受自然灾害、战争及土地兼并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因此材料中的思想并不会使流民问题严重化,故C项错误;材料与中央集权无关,故D项错误。3(2018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联模)北宋前期,统治者提倡江南和江北不同农作物的“参植”,要求各地官吏大力宣传,并制定了

3、如由北方官府供给南方所缺的粟、麦、黍、豆的种子,北方种稻免租等优惠政策。其主要目的是()A增加政府的财政税收 B提高粮食产量C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D维护国家统一答案A解析北宋前期政府主张南北的农作物“参植”,这种做法有利于政府统一管理,增加税收,故选A项。“参植”对粮食产量并没有很大影响,排除B项。北宋前期积贫积弱的局面还没有形成,C项错误。题中现象与国家统一没有联系,排除D项。4(2019甘肃庆阳期末)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宋真宗因喜爱昌南瓷器,将年号“景德”赐于昌南镇,自此天下知景德镇。在景德镇烧制的影青瓷清雅之极,可与汝窑天青瓷媲美。由此可知,宋代景德镇()A为制瓷业中心 B瓷业由官府控制C

4、制瓷工艺精湛 D主要生产青花瓷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景德镇”是因烧制精美瓷器受到皇家赏识而得名,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A项结论,排除;材料无法推断出瓷业由官府控制,排除B项;青花瓷由元朝烧制,时间不符,排除D项。5(2019河北衡水中学调研)南宋末年,松江“初无踏车、椎、弓之制,率用手剖去籽”。元初,崖州黄道婆在松江府“教以做造捍弹纺织之具人既受教,竞相作为”,松江逐步成为全国性的手工棉纺织业中心。这说明A棉纺织技术决定商业水平B元朝商业贸易中心移至南方C技术革新推动手工业进步D元朝私营纺织业优势超官方答案C解析根据“造捍弹纺织之具人既受教,竞相作为”“松江逐步成为全国性的手工棉纺织业中

5、心”可知,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业,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说到“松江逐步成为全国性的手工棉纺织业中心”,没有说元朝的商业贸易中心转移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官营”和“私营”所占比例的变化,故D项错误。6(2019江苏海安中学月考)“物勒工名(将工匠的名字刻在所生产的器物上)”本是官营手工作坊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宋代以后有些匠人或私营作坊主也多仿效此形式,将自己的名字或商号标注在生产的商品上。这反映了()A民营手工产品大多假冒官营产品B民营手工业与官营争夺市场激烈C民营手工业注重提高自身知名度D官营手工业已落后于民营手工业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官营手工业作坊为保证产品质量而

6、采取的一种制度”“宋代以后有些匠人或私营作坊主也多仿效此形式”可知,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刻名字在器物上,而非仿冒商品,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民营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的争夺,排除B项;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而材料的时间是“宋代”,排除D项。7(2019河南唐河阶段检测)据续通典食货记载:交子三年一届,其肇因始于宋代之铜钱与铁钱混用而不便于携带;迄神宗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据此可知宋代()A金属货币不被认可 B交子最初由商人发行C金融秩序相当混乱 D纸币的合法地位确立答案D解析材料“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说明交子正式由官方所承认,故D项正确;

7、材料没有反映金属货币的地位,故A项排除;材料“交子肇因始于宋代之铜钱与铁钱混用而不便于携带”说明交子发行的原因,并没有体现出交子最初发行的状况和当时的金融秩序,故B、C两项排除。8(2019河南洛阳期末)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年间的汴京,凡是闹市区和居民集中的地方,茶坊(茶馆)鳞次栉比,不仅有专供仕女夜游吃茶的茶坊,还有商贩、劳动者拂晓前进行交易的早市茶坊。宋代茶坊的兴盛主要是由于()A茶叶的种植十分普遍 B文人雅士的推动C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 D市民阶层的兴起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专供仕女夜游吃茶的茶坊”“商贩、劳动者拂晓前进行交易的早市茶坊”的兴盛主要得益于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故C项

8、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茶叶的种植十分普遍,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文人雅士与茶坊的关系,故B项错误;市民阶层的兴起是宋代茶坊兴盛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9(2019江苏如皋调研)南宋江南繁荣的市镇,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如吉州的水和镇“辟坊巷六街三市”,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太平州的黄池镇,俗谚有云:“太平州不如芜湖,芜湖不如黄池。”这说明,南宋时期()A江南市镇已出现城市化特征B商帮带来了市镇经济的繁荣C江南市镇专业化分工较明显D坊市界限打破带动市镇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南宋江南繁荣的市镇,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说明江南市镇已出现城市化特征,材料后半部分描

9、述了地方市镇具有城市的特征,故A项正确。商帮的出现是明清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中说明地方市镇城市化,不是专业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分析江南市镇发展的原因,故D项错误。10(2019浙江Z20联考)北宋中期,政府规定每个坊场(草市和集市的统称)年税收入在千贯以上的,由官府直接设立税务机构进行收税。年课千贯以下的,“通计坊务该得税钱总数,俾商先出钱与官买之,然后听其自行取税以为偿”。这说明当时()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B东京的坊市制度已经瓦解C坊场地位已经相当重要D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监管答案C解析北宋中期,政府对每个坊场根据年税收入征收灵活管理,这说明坊场经济地位已经相当重要,故C项正确。小

10、农经济是主导,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坊市制度已经瓦解,故B项错误;D项明显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错误。11(2018辽宁五校期末)据史料记载: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这反映出当时()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C商业城镇逐渐兴起 D出现了地域性商帮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江陵”“真州”等地因“榷茶”的发展而兴起可知,C项正确。材料反映不出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帮出现在明清时期,与题中时间“宋”不符,排除D项。12(2018河北辛集中学模拟)清明上河

11、图中,多家店铺门前悬挂着形制不一的栀子灯,还有一些店铺前出现了长条形招牌灯箱。这些栀子灯和灯箱既装饰了店铺,又起到了广告作用。这反映出()A北宋时期开始出现广告B城市贸易的时间限制已经被打破C当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D北宋时期的手工业技术非常发达答案B解析以灯箱做广告在唐朝中后期伴随夜市而出现,A项排除;夜市在宋朝常态化,灯箱广告的形式适应了晚上贸易,B项正确;材料只提及北宋广告的形式,未涉及商业竞争问题,C项排除;灯箱广告反映灯箱功能多样化,与家庭手工业发展状况无关,D项排除。二、非选择题13(2019河北邯郸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令我感兴趣的是司马迁在写货殖列传时流露出来的对于“

12、富”的态度。司马迁对求富应是持肯定态度的。他认为求富乃是人的天性。于国而言,国富才能力强;就个人而言,财富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人的社会地位。然而在如何致富、如何为富上,司马迁是有鲜明的价值导向的。同样的求富行为,因手段不同而有高下之分:“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为下。”对于这句话中所透露出的“本末之别”,我们不必十分在意。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司马迁对于“奸富”这一求富行为,至少是不齿的。在货殖列传中,“人富而仁义附”“富好行其德”之说不在少数;列举当世富者时,他所选取的也是些“贤人”,并着意写其富而节俭。这种“富而好礼”的价值取向是极为明显的。史记中的商业图景材料二宋代,大商人的势力比前朝增强,“

13、京城资产百万至多,十万以上者比比皆是”。有的富商,每年向官府输钱五万缗。一般来说,富商大贾大多是随着城市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而起家的,他们从国家的各项专利中分得余润。因此,他们得以积累大量的财富。宋代商人的成分也有了变化,大商人往往具有官僚兼商人的双重身份。由于货币的威力和贱买贵卖的商业利润,大大引诱了官僚地主的贪欲,只要有利润可图,贩茶、卖酒、运木材等官僚无所不为,宋仁宗时,经商就成了一般官僚的正常副业。邓晓影宋代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的提高(1)根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对待财富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态度形成的原因。(2)概括材料二中出现的经济现象,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答案(1)态度:对

14、正当追求财富持肯定态度。财富对国家和个人都有重要作用,对以不正当手段获得财富持批判态度,提倡富而有德。原因:国家统一,经济发展,财富显示其重要作用,有些商人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财富。(2)现象:大商人势力增强;商业税成为宋代重要财源;商人成分变化,官僚经商成为常见现象。原因: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政府政策的松动;商业利润的诱惑。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态度,根据材料一“司马迁对求富应是持肯定态度的”“于国而言,国富才能力强;就个人而言,财富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人的社会地位”“在如何致富、如何为富上,司马迁是有鲜明的价值导向的富而好礼”概括。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商人价值取

15、向、儒家思想影响等方面分析这种态度形成的原因。第(2)问,第一小问现象,据材料二“大商人的势力比前朝增强每年向官府输钱五万缗宋代商人的成分也有了变化,大商人往往具有官僚兼商人的双重身份”等信息概括经济现象。第二小问原因,可根据所学从经济、政策、商业等角度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14(2019江苏扬州中学月考)古代中国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材料二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至隋唐农业发展的趋势。(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商业革命”的表现。为什么材料说商业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