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部分钢琴研究综述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145067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部分钢琴研究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国内部分钢琴研究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国内部分钢琴研究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内部分钢琴研究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部分钢琴研究综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7PEOPLES MUSIC 众多的音乐表演艺术门类中, 钢琴一直是最受瞩目、 学习 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 因此, 有关钢琴理论、 创作、 表演等 方面的研究也一直受到众多理论家、 演奏者的关注。 本文选取 了 2009 年发表于 中国音乐学 、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 中国音乐 、 音乐研究 、 音乐艺术 、 黄钟 、 人民音 乐 等七家权威核心刊物发表的 41 篇钢琴论文加以简要的 述评。这些文章虽然不是我国当年音乐期刊发表的关于钢琴 艺术研究成果的全部, 但由于七家刊物的权威性、 代表性, 我 们亦可以通过这些文章窥得 2009 年我国钢琴研究的概貌。 一、 关于钢琴艺术理论的研究

2、 钢琴音乐研究理论深度的一个表现,就是大量相关艺术 理论文章的涌现。这类研究往往从某一钢琴音乐现象或具体 作品出发,总结归纳出一些宏观的、具有共性特征的艺术规 律, 对我们的演奏、 创作, 认识钢琴乃至音乐文化的独特意义 产生指导作用。 例如, 周雪丰的 论钢琴音乐之力度形态与风格的联系 (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第 2 期)以勃拉姆斯钢琴奏鸣 曲 (Op15)第一乐章与 间奏曲 (Op117, No11)以及柯 曾的演奏为例,揭示了力度形态特征怎样集合成创作与演奏 风格,进而指出力度形态与风格的联系可以通过其与时代风 格, 与情感、 创作和演奏风格的联系表现出来。时洁瀚的 钢 琴表演艺术中的多声部

3、逻辑与音乐语言 ( 音乐艺术 第 3 期)一文则通过对不同时期、 不同风格经典钢琴作品的分析, 阐明了基于 “功能和声序进” 、 “音高素材组织” 和 “声部进 行逻辑” 所形成的三种不同类型的多声部音乐语言的组织形 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为钢琴演奏与教学中对于多声部 音乐语言的认识和处理提供一种新的视角。虽然作者在文中 也指出, 不同历史时期, 不同作曲家, 不同民族和地域, 在多声 部音乐语言的形态结构和音乐风格上不尽相同,但从文中所 举的莫扎特、 舒曼、 巴托克等人的例子看, 还是局限于欧洲钢 琴文化的范畴。 如果作者能够将学术视野进一步拓展, 无疑将 会使自己的研究更有创新意义。 此

4、类文章还有, 王娟娟的 一种实践 两种尊严试论 钢琴改编曲在中、 西方学界的价值差异及其原因 ( 人民音 乐 第 7 期)。 文章通过对比同一艺术种类在两种文化语境中 的不同境遇, 并从历史、 文化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差异形成的原 因,不仅揭示了中西艺术音乐中某些固有的文化观念上的差 异, 也让我们看到了钢琴作为一种外来文化, 在中国的本土化 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有的文化诉求。李俊 论钢琴演奏旋律歌 唱性的联觉 ( 黄钟 第 3 期) 一文运用心理学中的 “联 觉” 原理, 将歌唱的感觉与钢琴演奏中的触听觉联系起来, 这 无疑有助于我们表现作品的歌唱性以及把握其结构。本文的 启示还在于, 艺术学习需要

5、博学杂收、 广泛借鉴, 切忌成为只 懂一行、 不顾其他的 “专才” 。 此类论文在 41 篇文章中所占比例虽然不大, 但是都具有 较高的学术价值。比较突出的当属杨燕迪的 音乐作品的诠 释学分析与文化性解读肖邦 第一即兴曲 作品 29 的个 案研究 一文。严格意义上说, 该文并不能算是一篇研究钢琴 音乐的文章,而是通过肖邦作品的个案研究来探讨音乐作品 分析与解读中的方法论问题。但作者 “结合个人的聆听体验 与谱面分析,以诠释性的语言仔细描述、 分析和解剖肖邦这首 作品的音响构成与风格特色, 并进一步从更高的文化层面解 读该曲的构思立意、艺术价值、历史意义和给今人的精神启 示” 的一套完整、 体系

6、化的研究思路, 无疑为我们认识包括钢 琴作品在内的各种音乐作品的文化艺术价值提供了一种富于 创造性的思路。 在史论研究方面, 主要有周为民的两篇文章。在 循历史 轨迹谈钢琴艺术的缘起与发展 ( 中国音乐 第 1 期)一文 中,作者结合对几个世纪以来钢琴形制的变迁以及代表性的 钢琴家和钢琴作品的介绍,概述了欧洲钢琴音乐创作和演奏 风格沿革的历史。在 西方钢琴教学研究的历史回顾与理论 2009 年国内部分钢琴 研究综述 李佳 在 音乐学探索Musicology 77 20107PEOPLES MUSIC 解析 ( 中国音乐 第 4 期)一文中, 作者则梳理了 18 世纪 以来欧洲关于钢琴演奏技术理

7、论方面的重要文献。虽然文章 从钢琴教学的视角切入,但实际上这些文献对于钢琴演奏者 更好地把握不同时期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亦有一定的指导意 义。遗憾的是, 本文基本上是对已有中文资料的梳理, 没能参 考更多外文资料, 因而在创新性上略显不足。 二、 关于钢琴作品的研究 有关钢琴作品的研究,在各类钢琴音乐的研究中向来占 有较大的比重。在笔者此次收集的 41 篇论文中, 此类文章便 有 21 篇之多。 其中有代表性的如, 邵晓勇的 斯克里亚宾前奏曲 Op333 研究 ( 音乐研究 第 2 期)。众所周知, 贯穿于斯克里亚宾 音乐创作中的是其独特的 “神秘主义” 哲学思想体系。 作者有 意选取了这部其创

8、作思想成熟期的、仅有 12 小节的代表作, 通过曲式结构、和声手法、调性布局以及节奏音量的有序变 量、 远关系转调等层面的细致分析, 不仅指出了作品中两个主 题的互让、 磨合所蕴含的人性上的谦让、 容忍, 更揭示了这位 被贴上离经叛道标签的新潮音乐家在音乐语言上的传统调性 根基。 朱迪 六首灰姑娘钢琴曲 中的童话与现实 ( 音乐 艺术 第 3 期)一文着重从创作背景和音乐结构分析了普罗 科菲耶夫改编自本人芭蕾舞剧 灰姑娘 的钢琴套曲的艺术 特征。 本文的可贵之处在于, 作者并未将自己的研究仅仅停留 在技术层面, 而是进一步指出乐曲复杂的调性、 结构和多变的 情绪以及光明性的结尾,与作曲家所处的

9、战争频仍的大时代 背景以及历经坎坷的个人情感经历之间的关系。 虽然关于李斯特 b 小调钢琴奏鸣曲 的研究已有不少, 但是张希的 论李斯特 b 小调钢琴奏鸣曲 的创作理念与手 法的历史传承与创新 ( 音乐艺术 第 3 期)却独辟蹊径, 运用谱例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重点研究了贝多芬晚期奏 鸣曲、 舒伯特与舒曼的钢琴作品、 瓦格纳的乐剧以及李斯特本 人的作品对这一作品所产生的影响,从历史的角度揭示了这 一杰作诞生的技术准备和精神渊源。 王岚的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 “未完成” 的界定标准 ( 音乐艺术 第 3 期),关注的是舒伯特的音乐创作中的 “未完成” 现象。 这一直以来都是存在争议的一个课题。

10、文章 运用史学和比较学的方法, 对现有的乐谱和文献资料对其完 成与否的界定标准进行了比较和归纳,通过这个有趣的探 讨, 让我们得以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审视作曲家所处的时代共 性特征和个性特点在创作中的显现, 以及后人对这些作品见 仁见智的解释, 进而为我们理解这些作品提供了多种有价值 的启示。 王惠芹的 哈利姆 埃尔达巴钢琴组曲 大宇宙艺术中 的小宇宙 ()研究 ( 中国音乐学 第 4 期)则将眼 光投向了埃及裔美国当代作曲家哈利姆 埃尔 ( (Halim El Dabh, 1921)的音乐创作。文章从宏观的创作理念、 具体的 音乐构思和调式结构,对这部钢琴组曲创作中将埃及传统文 化传统、非洲音乐

11、特征以及西方后现代主义的作曲技法进行 的有机融合进行了探讨。 文章借用了尼日利亚学者阿金 尤巴 所倡导的 “非洲钢琴主义” 理论模式。 这一模式虽然是诞生于 欧洲非洲语境下的研究理论,但对于同样处于欧美强势文 化笼罩下的中国当代 (钢琴)音乐的研究亦有着重要的借鉴 意义。 有关外国钢琴作品研究的文章还包括唐勇的 李斯特 裴特拉克十四行诗 和声技法 ( 中国音乐学 第 3 期)、 梁静的 肖斯塔科维奇 24 首前奏曲与赋格 调性思维的启 示 ( 中国音乐学 第 4 期)、 陈乐燕的 舒伯特 降 B 大调 钢琴奏鸣曲 第一乐章 “Motto” 研究 ( 中国音乐学 第 1 期)、裴建伟的 斯克里亚

12、宾钢琴奏鸣曲展开型乐段研究 ( 中国音乐学 第 2 期)、 杨凡的 论拉赫玛尼诺夫 f 小调 第一钢琴协奏曲 的音乐风格特征 ( 黄钟 第 4 期)、 陈沛 李斯特钢琴套曲 旅游岁月 瑞士篇 诗境分析 ( 人民音 乐 第 4 期)等。 对于中国本土钢琴艺术的研究, 除了欧阳铭江的错落 有致浑然大气浅析黄安伦 舞诗第三号 和宋奕莹的 现代与传统的出色平衡关于黄安伦钢琴音乐创作理念 及其技法的研究 (均发表于 人民音乐 第 12 期)两篇文 章是对当代作曲家的新创作品进行评析之外,其他研究均集 中在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乃至更早的时期。 如施咏的 中西调和 相得益彰陆华柏配 刘天华二 胡曲集(附加

13、钢琴伴奏谱) 研究 ( 音乐研究 第 2 期)从复 调织体、 和声配置、 混合织体、 模拟音型造型等四个方面深入 研究了陆华柏于 40 年代为刘天华的二胡 “十大名曲” 编配的 钢琴伴奏的音乐特色,并着重分析了作曲家在尊重原作风格 的基础上,对于西方技法的借鉴与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的有机 融合。 向乾坤的 巴蜀之画 终极版本释意 ( 中国音乐 学 第 2 期)针对黄虎威的代表作 巴蜀之画 即将出版的最 新版本中所做的一些修改进行了比较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 这一组曲的旋律线条、 力度、 音色与踏板乃至整体风格进行了 阐述,为演奏者更准确地把握原作者的创作意图提供了可靠 的依据。 此类文章还有钦丽丽

14、黎英海 唐诗三首 音高组织及 声部关系的剖析 ( 黄钟 第 3 期)、 迟冰的 萧友梅钢琴语 言的和艺术特征 ( 中国音乐学 第 3 期)、 宿臣的 钢琴改 音乐学探索Musicology 78 20107PEOPLES MUSIC 编曲 百鸟朝凤 音乐分析 ( 中国音乐 第 1 期)、 江剑辉 老志诚与 牧童之乐 ( 人民音乐 第 5 期)、 玮韧、 强力 忆 “南北牧童” 及其作者思民族钢琴小品今昔 ( 人民音 乐第 6 期)、 周颖石夫对新疆民族传统音乐的借鉴与创 新石夫三组新疆钢琴组曲风格分析 ( 人民音乐第 10 期)等。 三、 关于高师钢琴教学的研究 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在我国音乐教育

15、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 位。 作为大多数高师音乐院系必修课的钢琴教学, 不仅是当前 中小学音乐课教学的必备技能,也肩负着为社会业余音乐机 构输送课余钢琴教学师资的重要任务。 高师钢琴教学研究, 对 提高高师钢琴教学水平,进而提高全民音乐素质都起到了重 要的推动作用。 王大立的 高师钢琴演奏专业应更名为高师钢琴教育专 业 ( 人民音乐 第 5 期)从师范音乐专业培养目标及规格 要求出发,针对当前高师钢琴表演专业教育的主要误区以及 今后高师钢琴教育专业发展的定位及方向, 探讨了 “更名” 的 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自己对于高师钢琴教育专业课程 设置的设想。 周晓梅的 音乐人类学视野中的高师钢琴教育 ( 人民 音乐 第 8 期)通过对当下流行的音乐人类学理论的借鉴, 从 学理的角度探讨了从文化的层面理解钢琴音乐的必要性, 进 而提出将钢琴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的重要手 段,以期对传统技术理性主导下的高师钢琴音乐教育进行必 要的补充。 蒋瑛 评分表格制: 高师钢琴课评价方式新探 ( 人民 音乐 第 12 期)则提出利用表格的形式, 把钢琴考试曲目的 评价内容清晰地拆分成各个要素,使其结果不但能得出总体 分数,还可为表演者弹奏的每个作品及每个具体细节要求打 分, 在对照评价标准中发现弹奏者所取得的进步和不足, 总结 经验和教训, 为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