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自 测练 习题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142391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自 测练 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六章自 测练 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六章自 测练 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六章自 测练 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六章自 测练 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自 测练 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自 测练 习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自测练习题 )编写说明:1忠于大纲和教材。绪论和各章习题严格按照“大纲”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最新版本教材编写,并将紧随教材的日后修订不断调整、补充和完善。2覆盖面广,重点突出。习题几乎覆盖教材所有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对于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重要知识点做到从多角度进行考查。3排列有序。全部习题的排列以题型为单元,每种题型内的习题严格按照所考查知识点在教材上出现的先后顺序呈现,对于涉及多个知识点的,一般以最后出现的知识点为准,以便于练习。4难易结合,有一定区分度,考察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力求注重考查理解、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使用说明:1可服务于训练、复习

2、和考试。本套习题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各章节内容的同步训练,也可以作为学生在准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考试的复习参考,又可以作为教师命制该课程期末考试试题的选择素材。2可服务于自测、巩固和提高。学生在使用本套习题时,应首先学习和阅读教材,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测训练,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强化认识、提高能力,做到把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和逻辑结构,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具备较强的理论思维方式与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历史使命?一、单项选择题1依法享有和行使法律自由意味着()。A.废除人们的自由B.任意干涉人们的自

3、由C.对当事人的自由施加合理的约束D.任意限制人们的自由2.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在法治理念上的必然反映是()。A.服务大局B.执法为民C.党的领导D.公平正义3、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价值追求是()。A.依法治国B.执法为民C.党的领导D.公平正义4.公平正义的起点是()。A.立法公正B.执法公正C.司法公正D.守法5公平正义的保障是()。A.立法公正B.执法公正C.司法公正D.守法6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A.立法公正B.执法公正C.司法公正D.守法.7.依法治国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A.宪法和法律B.国家政策C.公民基本道德规范D

4、.党的纪律8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是()。A.宪法保障B.行政保护C.司法救济D.党的领导9.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A.共产党B.人民群众C.人民政府D.人民代表大会10.正当程序的底线标准是()。A.参与性B.时限性C.公开性D.中立性11马克思说“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体现了权利与义务()。A.结构上的相关关系B.总量上的等值关系C.功能上的互补关系D.地位上的主次关系12.()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A.依法治国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D.党的领导13.下列不属于党对社会主义法治领导的是()。A.思想领导B.政治领导C.组织领导D.作风领导14.()是社会主义民主政

5、治的本质和核心。A.人民当家作主B.权利平等C.权力制约D.自有保障15.保障公民的()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A.自由与平等B.合法权利C.正当权益D.人身安全16.法律问题的核心是()问题。A.法治思维B.法律权利义务C.依法治国D.实体与程序关系17.()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价值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A.执法为民B.自由平等C.公平正义D.服务大局18.从文明的分类来看,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同属于社会主义()范畴。A.物质文明B.政治文明C.精神文明D.法治文明19.在下列概念中,哪一个能够体现出“依法治国”的实质()A法制B.法治C.人制D.人治20.()是正

6、当程序的底线标准。A.中立性B.参与性C.公开性D.时限性21.在众多社会规范中,社会主体的一切行为都要以()为最高权威。A.政策B.道德C.法律D.习俗二、多项选择题1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体现在以下方面()。A.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对立统一的。B.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在总量上是等值的。C.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在功能上相互补充。D.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在总量上不是等值的。2执法为民的三项基本要求是()。A.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的法律主体地位,坚持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B.尊重和保障人权,切实维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利。C.文明执法,执法的过程和方式符合法定要求。D.坚持立法公正与

7、执法公正并重。3.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基本要求是()A.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B.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C.坚持立法公正优于执法公正D.坚持实体公正优于程序公正4.法治思维的基本特征是()。A.法律至上B.权力制约C.人权保障D.正当程序5.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A.普遍适用性B.适当适用性C.优先适用性 D.不可违抗性6.权力制约原则可以概括为()。A.职权由法定B.有权必有责C.用权受监督 D.违法受追究7.封建人治思想的基本特点是()。A.君主专制B.权大于法C.义务本位D.人权保障8.权利与权力的关系表现为()。A.权利来源于权力B.权力服务于权利C.权力应当以权利为界限D.权

8、利必须受权力制约9.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A依法治国B.执法为民C.公平正义D.服务大局10.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的资本主义法治思想有()A.权力制约B.正当程序C.人权保障D.罪刑法定11.我国宪法确立了“党必须在()范围内活动”的基本原则。A.宪法B.党章C.法律D.国家政策12.服务大局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是()A.服务大局可以不按照法律办事B.依法正确履行职责是服务大局的基本要求C.依法履行职责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和服务大局D.服务大局的重要手段和前提是依法正确履行职责13.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A.宪法保障B.立法保障C.行政保护D.司法救济14.按照法治思维,权利与权力之间的

9、关系主要表现为()A.权力来源于权利B.权力服务于权利C.权力应当以权利为界限D.权力必须受到权利的制约15.下列说法中正确表达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有()A.结构上的相关关系B.总量上的互补关系C.总量上的等值关系D.功能上的等值关系E.功能上的互补关系16.大学生参与法律实践的主要方式有()A.参与立法讨论B.进行法律监督C.旁听司法审判D.参与法律问题讨论17.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包括()A.科学立法B.严格执法C.公正司法D.全民守法18.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A.坚持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并重B.坚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C.坚持司法公正和守法公正并重D.坚持立法公正和守法公正并重19.

10、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是指在本国主权范围内所有()都必须遵守法律。A.国家机关B.社会组织C.公民个人D.外国公民20.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A.外在强制力B.内在说服力C.规范性D.执行力度2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思想观念体系,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和精髓。A.性质 B.功能C.目标方向D.价值取向E.实现途径F.本质2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包括()A.鲜明的政治性B.彻底的人民性C.系统的科学性 D.充分的开放性三、判断题1.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对)2.法律面前人人

11、平等,“平等”并不是等同,也不是形式上的平等,而是实质上的平等。(对)3.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因此,党不必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错)4.大学生要有强烈的守法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但不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避免自身受到伤害。(对)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法律,即使是国家主席也不得超越法定的范围和界限。(对)四、简答题1.简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答:1依法治国2执法为民3公平正义4服务大局5党的领导2.简述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答:(课本P159-160)1法律至上2权力制约3人权保障4正当程序3.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答:法律至上权力制约

12、人权保障正当程序(P159)五、论述题(一)、法治与人治、法制、德治的区别1.法治与人治:法治是指一种治国方略、社会调控方式,是与人治相对立的一种治国方略,人治是权力单一化的状态,是一种单向的,自上而下的,等级森严的“线状”控权模式,会滋生“独权”和“专制”2.法治与法制:法制只是强调形式意义的内容,法制的概念不包含价值;而法治既强调形式意义的内容又强调实质意义的内容,法治包含了价值内涵,强调了人民主权3.法治与德治:两者社会控制与治理国家的方式不同。德治更加依赖于统治者的道德水准,在德治中重要的是道德观,是人们各自的道德共同规范的行为领域。而法治则更加具有统一性和确定性。(二)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P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