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教学反思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141921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教学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抓住“食物链”展开能量流动分析扬州弘扬中学 高三年级 生物 李严本课是针对高三理科班一轮复习设计的一节课。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本课时只讲其中一个功能:能量流动。从教材上来说本节内容看似较少,但是作为高三一轮复习课,就不能局限在能量流动这一狭窄范围。谈到能量就应与必修一细胞代谢中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相关内容联系起来,例如绿色植物固定光能的方式光合作用,能量散失的途径细胞呼吸作用以及能量的转化方式等等。与选修三生态工程的联系-推广生态农业,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比较,不同点在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一定是正金字塔,也就是说生产者的能量必须要能满足高营养级能量所需,

2、而人工生态系统由于人为输入物质和能量,所以生产者的比例可以比较低。在本节中生态系统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也就是“林德曼效率”,课堂应提醒学生关注课本,推广生态农业只是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而不是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因此联系前后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要讲的内容也就不少了。本课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一改按知识点逐个讲解模式,采用自主“构建概念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导入视频“草原生态系统中,猎豹捕食羚羊”建立食物链,以此为中心,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构建生产者摄入量与同化量概念图,再分析构建能量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后的能量流动过程,通过一层层梳理,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的摄入量、同化量与未同化量关系。然后

3、通过“定时不定量”和“不定量不定时”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教材中“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过程”会出现“未利用量”,结合实际分析视频中各营养级一段时间也会出现未利用量,但最终都是流向呼吸作用、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三个途径。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用举太多的例子,就以一点解决多个问题,学生的思维不容易散,学习负担也相应减轻,较容易掌握。对于细胞代谢中能量的固定方式光合作用,能量散失的途径细胞呼吸作用,能量的转化ATP的合成与利用等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我所教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弱,这些内容不仅难以掌握而且早已遗忘殆尽,所以针对这些内容必须多次回顾、梳理,通过构建概念图,让学生勾勒出一个完整清晰的知识

4、框架。回顾这节课还是有不少不足的地方。1、 课堂练习的选题应做到“精”,不宜多,由浅入深,重复的题型或问题可精简。2、 知识点分段讲授应细化,知识点糅合后应理顺,助于学生调理清晰例如动物粪便中的能量究竟属于什么?这点应语速放慢,从成分上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是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3、 幻灯片不宜过多,10张左右为好。幻灯片太多,学生来不及做笔记,注意力也很难集中,这就要求有些可删的表格,例如“赛达伯格湖”的数据填表可以删去,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分析原因填表也可以删去,这部分只要学生能说出就可以了。针对以上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备好学生的学情,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精选合适的,有梯度的习题。每周做好纠错练习,将学生在课堂上和作业中反应的问题及时清理,另外作业最好考试化,便于量化分析学生本节知识的掌握。作为青年教师应钻进题海中,不断积累资本,只有自己不留知识疑问,才会让学生学得明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