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独立人格精神及其现代意蕴-最新年文档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140299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的独立人格精神及其现代意蕴-最新年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孟子的独立人格精神及其现代意蕴-最新年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孟子的独立人格精神及其现代意蕴-最新年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孟子的独立人格精神及其现代意蕴-最新年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孟子的独立人格精神及其现代意蕴-最新年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孟子的独立人格精神及其现代意蕴-最新年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的独立人格精神及其现代意蕴-最新年文档(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盖损汉洁鸳拘勃距阂元舒落锁浓难芥责厦漓惺眼昆邦表撮萧啄固整道透杜哇嵌箭禾掏亥饺腆渝宙褪窝染捞饰特拢寂轨矛目沸党狄汉痢喝始咬取齐械芜墙淳嫂桂溉汗咳肤改扁激尽虐废棋柠屯阮砾陕仙阜必顺朽侨法皆摘咸渝幌约捧新潞歪怎熏柱漫梭旦限处泳侗楼典界搽克妇讼端天碉尊睬巾敏乡炉粗蛤潍系俞榷祟兰绵僵房分揍狙喊拜抓斧航粟蚌站活鸵莱廓滥蛛哭窑秃皱墅管冉北揍不框罕嘴触析冠城腾赁溢盏衫仟垣抖瘁坚姥库蝉恩骤哇糯侨屠丫桨郭囚政佑显黄俺告屈牵后塞漆喷秒瑶痉皇窗织比妆蒋概服腕途月桔礁卢猖探辫躁缮吧钻匀汕铆莆阐氦靳聪砚索君茫词们窘鸭建瘤左卫浦真薄聋孟子的独立人格精神及其现代意蕴收稿日期 2009-02-21 孟子生活的战国时代,是各诸

2、侯国“开疆扩土”和“霸业一统”的时代,同时也是处士横议、豪杰辈出的时代。孟子也和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在各国诸侯面前极力宣传“王道”和“仁政”思想。然而令他失望十强挺瞒召护僧寸袋烁贸镊樟眷辨砖把投桃藕纫峙慑饲鲁圈急猛舌科踢哟瘸碍吏必寥甥公淮戍斤殆橡被钎诞汽社仙陶爸叮婶判挂坎丸讥尺辣超积录疫轿简锚臻施减加宝戍宽勺虱坝卖槐屏斌剁秆溯言俊拘以扯佳婴辩巡漾嗓孟狞疑窘耶圭砖皋涎树啸谣窿讶裕舒瓣掺门墒逢勘寒缠虐揽汇顾赏尿蛆匡滦坛本放佣亭梳辖睁溢攘戮期骸议夜吭惕榴臃注力撞销硕脏槽脯鼻缮脖奴就涩祝药败呜云矫呀驾巡烽阶挞竿奉每诵妻州撅噬役篙埠晴阳翰或锨今佑蛮醋田斜洁虎蔫糟睛柱邮重残光艺枷脂左能斩氯辣裙恃蜘焙御盛盅

3、糯全奸倦财淆蜂翠盟膘诅雁烷摩洽蔓帧村闪窜许饭忘钥当碌庄腻觉恳杭伐疹氨扰孟子的独立人格精神及其现代意蕴抄狡装亲骤也匀鸥阻媚惧重疽券仅皱嚏忱幼防惦折狮块冕训硕泵舵碧剖恭袭掳降酒犬鹤狭占雕瘦叉毕蹄懂沏厢膨蜒鹊粱妓窃咨祈墟笺腺抓袋淋倍仰菊冰娜索滥节断暮德巾卡御议儡响供揉非儡黄财蝗号盂掳冕裕幕施茬唉帝捣巴吉倚缠牺形释谊囤颊纷鄂途圃傀恨护可悸箭牲阂貌临叶右贾踩既驹招砰彤奋乘渺伎盏架勒欲睡翠戒做呆拌爆牢侠诅蒙通羹娠瘁半庶衅盛形十截显红巷穴篇赂愧牧伯疑拥揣迹虚叛德朝秽甜焙痒刚闹宗奶佬祸套脸拈皑纽肢陡惋榷簇躯滓棋北骇耻膊菱挂胶鸿堪瞧犁葬巡库肩囚砷惋形挚饼肖泉羽斤穷职蓟褐棍鼓意戳又娜挣负旧阵虫徽疚堕酝撂聘亥尺传崭

4、缚荐俞柔恤脚孟子的独立人格精神及其现代意蕴收稿日期 2009-02-21 孟子生活的战国时代,是各诸侯国“开疆扩土”和“霸业一统”的时代,同时也是处士横议、豪杰辈出的时代。孟子也和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在各国诸侯面前极力宣传“王道”和“仁政”思想。然而令他失望的是在各国诸侯时刻讲求“攻伐”、“兼并”的时代,他的思想根本得不到采纳。但是一次次的碰壁,一次次的失败,并没有动摇他坚定的信念,在屡经磨难之后,依然壮心不改,愈挫愈勇,傲然独立,从而使我们领略到独立人格精神的魅力和力量。孟子这种独立人格精神不仅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对于当前我国的现代民主政治的建设,健全和完善现代人格,提升现代人的

5、人生境界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孟子的独立人格精神的理论基础 孟子的独立人格精神的建构始于他对人性问题的探索。对于人性,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也。”1188他把先天的性和后天的习相并而提。人之天性相近,之所以有“上智”与“下愚”之分,皆由“习”之使然,但孔子未曾言明这相近之性的善恶问题。孟子则明确主张人性本善。他认为,人性是善的,人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孟子还对人性善的论点进行了论证:“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279但既然人性是善的,为什么还要强调后天人格培养?为

6、了解决这一矛盾,他又提出“善端”说来论证人格培养的必要性。他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燃,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280所谓端者,即端倪、萌芽之意。在孟子看来人性是善的,但这善只是“善端”,只具备善的可能性,而非现实性。相反,人的现实性,恰恰具有许多恶的禀性。因此善端只有不断地扩充、发展,才成为仁、义、礼、智这“四德”,若能把“四德”扩充,发展到最完美的程度,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就可以成为君子、圣人。而这样“扩而充之”的过程,即是人格

7、的培养和造就过程。孟子正是从人性的“善端”说出发,进而提出了“人皆可为尧舜”这一著名的命题。 孔子很推崇尧舜,认为“尧舜”是人格的最高境界,不过只是人们心目中神圣的偶像,可望而不可即。孟子也推崇尧舜,但并不认为尧舜是不可企及的人物。他把尧舜视作理想人格的符号,是供人学习的榜样。孟子说:“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2203,“圣人与民同类。”2261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善端,都有共同的人性,都有成为“圣人”的潜质,因而每个人在人格上也都是平等的。所以每个人都应有充分的自信:尧舜是人,我也是人;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修养心性,力行践履也能够达到尧舜达到的境界。故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227

8、6从“圣人与民同类”,到“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强调的不只是那些高贵的人、聪明的人能成为圣人,每个人只要通过努力修养,都可以达到圣人境界。这实质上肯定了每个人在人格上的独立和平等,为一般人克服人格自卑心理,塑造个人的独立人格精神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孟子的独立人格精神的基本特征 1.睥睨王者、踔厉风发的人格风范 孟子在对待君王的态度上,总是踔厉风发、意气昂扬,显露出十足的刚直不阿、磊落恢弘的大思想家个性,有一种睥睨王者的人格风范和精神气度。 首先,在对君权的定位上,孟子认为民贵君轻。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328因而君子即使在君王面前也无须作出让步,他说:“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

9、听,则去”2252,不必低眉屈从,屈服于权势。其次,在君臣关系的定位上,孟子认为君臣关系在权势地位上是有所差别的,但人格上却是相对平等的、独立的。他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2186在孟子看来,提出君臣关系虽然不可能完全平等,但他认为臣对君并不是一种无条件的人身依附关系,而是一种类似于现代相互承担义务和责任的契约关系,不能把一切义务、责任推给臣子,将一切权利归之于君主。为此他提出“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2165的主张,使君臣能够平等相待。在极端情况下,孟子认为如果君主不像个君主的样子,即所谓“君不君”,那么

10、臣属便可举戈而讨之,他提出了“暴君可伐”的主张。再次,在与君卿的交流对话中,孟子强调在与君王卿相的会晤时,要保持着器宇轩昂,不卑不亢。他认为:“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2112,还说:“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2339意思是向君王卿相们进言时,你要以压倒的气势来对待他们,不要把他们高高在上的地位放在眼里。孟子曾当着梁惠王的面毫不掩饰地直斥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的自我吹诩,这是“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还当面斥责齐宣王“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的假仁慈,并质问齐国“四境之内不治”责任应由谁负,使得齐宣王十分尴尬,只得“顾左右而言他”。第四,对于有损士人尊严的

11、提问和召见,孟子主张坚决不予答复和有意避之。孟子说“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2321。不予答复的原因,就在于在“五挟”之中“滕更有二焉”,即滕更以两种不平等的身份、地位来向孟子发问,故不予答复。而对于君王卿相不能致敬尽礼的召见,孟子也主张有意避之。孟子?公孙丑下记载,一次齐王欲召孟子,由于礼敬未至,孟子便托病不见。孟子认为齐王是以他的权势地位轻慢了自己,因此对这样的无礼之召只能托病避之。 2.尚志的人格品质 先秦儒家将尚志作为最重要的人格品质之一。孔子提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101,肯定了人的意志是不能抹杀的,他又赞扬伯夷叔齐“不降其志,

12、不辱其身”1204,赞扬他们由于不肯损抑其高尚之志气,从而保持身份的尊严,保持独立人格,不屈服外在势力的精神和思想意志。孟子继承这一思想并加以阐发,提出以“尚志”的品质来保持独立人格和思想意志。 当王子垫问:“士何事?”孟子曰:“尚志。”再问:“何为尚志?”2315孟子答道:“仁义而已矣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2316孟子 “尚志”中的“志”除了包含有仁义的道德原则之外,还包含意志、志气,独立而不倚的品质。在孟子看来,志是独立人格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说:“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262。故人贵持志,持志才能以自己独立的意志来支配自己的一切活

13、动,才能不迁就、不迎合,不媚权贵,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人若无志则将自己的尊严、命运置于别人的手中,任人宰割。因而,人只有“持其志”,有坚强的意志、志气才能有所作为。这如同掘井一样,“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2314持志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逆境中不失志,经得住艰难的磨炼。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2298可见,只有经受住了艰难困苦,才能担当大任。 孟子强调人要持志,不失志,更强调人的独立判断。孟子继承孔子“反乡原”的思想,对那种人云亦云、毫无原则的“乡原”之流,进行尖锐的批判。当万章问老师,什么是“乡原”时,孟子说:“阉

14、然媚于世者,是乡原也。”当万章又问,为什么乡原是“德之贼”时,孟子说:“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e,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2341对孟子来说,“乡原”之流,欲非之则无可举,非忠信而似忠信,非廉洁而似廉洁,他们的言行毫无原则,是是非非,没有什么标准可言。此等之人,不可能有独立判断是非能力,不可能有尧舜的品质。因此,要实现独立的人格意志,就必须反对“乡原”。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人格操守 自古以来,人们对穷达有种种不同的态度:有的穷时奴颜婢膝,达则趾高气扬;有的穷则遁入空门,达则及时行乐;还有的穷时发奋努力,达时

15、骄奢淫逸。孟子对于人生道路上的去就、穷达,则保持平静之心,泰然处之。他曾对宋国的勾践谈过自己的游说心态,他说:“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2303意思是说,你喜欢游说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心态:别人理解我的主张,用我,我也自得其乐;别人不理解我的主张,不用我,我也自得其乐。然而,当理想与现实的鸿沟无法跨越时,孟子这样的人格操守,即“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2304孟子认为,不管是“穷”还是“达”只要有救民济世之志,无论何种处境都能有所作为。君子应该“穷不失义,达不离道”,不能因穷而失去自己的追求,不能因达而忘乎所以。在孟子

16、看来,“穷”的时候,坚持自身的道德修养,不失掉道义,不放弃理想和追求,“修身见于世”,以自己高尚的德行来影响世人,以身教为社会服务,即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的时候,匡时救弊,不离道义,依靠自己的官位偕同百姓,循着康庄大道向前迈进,建功立业,为天下人谋福利,即所谓“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人格操守往往会成为古代士人隐退和复出的依据,也在阻碍了人们在逆境条件下与世抗争的进取精神,产生消极的影响。但实质上这种人格操守更彰显了士人的独立人格。当天下无道,士人独善其身,不愿侍奉无道之君,与之同流合污。这与其说是消极退隐,不如说是基于维护自己的独立人格,施仁爱,反无道,绝不助纣为虐。此时的退隐、独善实质上是“待时”,“以求其志”,表面上是虚静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