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的构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137732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的构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品德的构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品德的构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的构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德的构成: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学校德育的意义: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条件和保证 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德育是理想教育的目的条件和保证学校德育的目标:总目标与分目标 现实目标与潜在目标 三个层次的德育目标 三个阶段的德育目标学校德育的原则:价值导向性原则 正面性教育原则 严格要求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合力最大化原则 知性统一原则学校德育的基本模式: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道德两难问题法 公正团体法道德体谅模式学校德育的基本职责是满足学生与个人友好相处的需要 学校德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会关心和体谅他人 教师的表率和环境的陶冶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价值澄清模式学校德育常用

2、的方法:道德说服法 示范法 讨论法 角色扮演法班级组织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学生亚文化是维系班级组织存在于发展的物质要素 班级组织是以教学中心色共同活动体系 共同学习活动是构筑这一组织的一块基石 班级组织是一个复杂的人际交往系统 班级管理的任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纪律 学习 班干部 卫生心里健康教育 安全教育管理班级建设的原则:抓大局 系统性 主导性 学生为本 民主性原则班级建设方法:班级组织建设方法 班级制度建设方法 班风建设方法 班级活动的策划:力求班会内容与形式多样化 选好班会的主体 精心设计班会的进程

3、 有条不紊的召开班会班级活动组织:充分准备重视动员 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尊重班集体意愿 为学生的特长与个性展现提供舞台 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倾听学生的意见提高班集体的质量 班级管理中的德育工作:班级是开展德育活动的主要场所 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德育管理 班级管理是落实学校德育目标和任务的主要经验 班集体的建设方法的具体应用:班级组织建设的方法:慎选班干部 组建好班委会 加强班干部教育工作 班级制度建设的方法:按照民主的程序制定班规 不断强化班规权威化 通过树立典型使班规管理生动化 班风建设方法:率先垂范提供示范 鼓励正面行为 引导班级舆论走向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描述了事物的特征及其关系是关

4、于既定事实定义及事物之间的规则和原理等。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有关,涉及某一情景中解决具体问题的操作性步骤概念同化:上位 下位 组合学习尝试错误学习桑代课: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接 一定联接需要通过试误建立 动物的学习是盲目的而人的学习是有意识的以观念为媒介的。认知学习理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形成S-R联接而是生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而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景学习受主体预期引荐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 前运算阶

5、段2-7 具体运算阶段7-11 形式运算阶段11最近发展区:是为维果斯基用来解释儿童怎样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概念:他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个体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的完成任务,但在承认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等形式,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艾利克森的人格发展:信任对不信任 向主动羞怯与怀疑 主动对内疚 勤奋对自卑 同一性与角色混乱 亲密对孤独 繁殖对停滞 完美无缺对悲观失望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前习俗水平: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普遍伦理取向阶段艾俐斯理论:A是指引起不良情绪的诱发实践,B是指看待该事件的非理性信念C是指由此导致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后果学习动机的培养: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稳定与非稳定归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