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秘密》教学反思 冯金凤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134287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自然的秘密》教学反思   冯金凤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大自然的秘密》教学反思   冯金凤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自然的秘密》教学反思 冯金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自然的秘密》教学反思 冯金凤(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自然的秘密教学反思北师大版六年纪语文下册 山河小学 冯金凤教学设计大自然的秘密这篇课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岛上所闻、所见、所做、所想为线索,描写了小海龟群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冲突场景。揭示了大自然万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灾难之本能的秘密。我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力求主线明确,目标定位准确,按照从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结构进行教学。通过学习课文,孩子们知道:自然有自然的法则,人类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如果横加干涉(当然有时是善意的),企图去改变甚至征服自然,只会适得其反。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学生说出了都知道大自然的哪些秘密。学生七嘴八舌说出了自己知道的大自然的秘密,更加深

2、刻理解动物有生存之道,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如果自作聪明到干涉动物的行动,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教学回放在教学活动中我设计精彩的问题,如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你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自己的感受。还有为了突破难点,我设计以下问题:一直幸存的小海龟,他悲愤地对游客说-学生看到这些感兴趣的问题,读积极的去写,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通过这些精彩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想象能力得到训练习作能力得到了训练教学反思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曾说过:“学会有选择地放弃,追求深刻的简单。简单就是快乐,简单就是幸福。”上大自然的秘密一课前,脑中又冒出了“简简单单教语文”这句话。之前备课时,一直在

3、考虑如何把课上得简单,但总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总觉得“简简单单”几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不能使自己的教学环节简单而又有创新,课堂教学中师生轻松而愉快,让我深感自己的基本功太差,没有教学的魅力。反思自己的本课教学,我认识到要想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 ,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 教学学目标的预设要简单。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一堂课的时间、容量都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时空扎实进行语文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去繁就简,抓住文本、课堂的最关键处做做文章。在课堂教学主要用了两个板快就达到可对教学目标的完成。一是抓住人们

4、对小海龟的两次拯救活动进行评价,轻松完成了对大自然秘密的揭示这个教学重点。二是让学生通过小组谈论,教师点拨的形式解决学生在课前提出的疑问,在交流中学生不仅再次领悟了课文的内容,而且突破了本课的难点。而我在课堂上惟恐顾此失彼,在第一课时制定了较多的教学目标,既要完成对课文的熟练有感情的朗读,又要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深刻把握,还要探究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而教学下来却没有很好地完成一个。对一节课来说,教学目标要简明,要科学、贴切、可测,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有用的、实际的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的教学要有效得多。二对教材的理解要深刻而简单。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找准教学

5、的切入点,教学中抓住课文的主线,才能让教学变得简单,让学生学得简单。大自然的秘密一课看似简单,但课文中涉及到的物竞天择、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等自然法则却是学生难于理解的,特别是对于我们这的学生来说,孩子们的课外知识不够丰富,理解起来很困难。我抓住人类对小海龟的两次拯救行轻松达到了引领学生理解文本的目的。我心里豁然开朗,先前备课时产生的困惑得到了解决。回顾自己的课堂教学,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理解上没有把握住文章的“魂”,造成了课堂拖沓而无序。体会课文中“我”和游客及向导心情的变化对于理解本课的重难点又极为重要。如果再让我重新进行教学设计,从这方面入手,让学生在朗读感悟中就能较为轻松地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

6、解,也就会避免了自己课堂教学中提问过多,缺学生朗读感悟过少的现象了,从而也就提高了教学效果。三、 要关注学生的感受。我的课堂教学中处处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初读课文到学生对人类拯救行动的评价再到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整节课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既完成了对文章的理解,又体验到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知识带给自己的快乐。由此我得到启发:学习一篇新课文,教师首先要想到,学生能学会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是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的。如果能考虑到这些,了解到这些,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会从容许多,就会把目光从关注自己的教学转移到关注学生的学习,从而使教学中减少了许多繁文缛节,才能使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