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胸外科手术记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133148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胸外科手术记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心胸外科手术记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心胸外科手术记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心胸外科手术记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心胸外科手术记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胸外科手术记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胸外科手术记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右上肺切除日期 2008 年 3 月12日 术前治疗: 无术前诊断: 右上肺癌心包积液 术中诊断:右上肺癌心包积液手术名称 右肺上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心包开窗术手术医师: xxx 助手 xx xx 护士: xxx麻醉师(士)xx 麻醉方法 全麻双腔插管体位 左侧90卧位 切口 右后外侧切口 手术时间 1 时30 分病理肉眼所见: 见下描述 冰冻无 术中失血 100 ml 术中输血 0 ml自体输血: 0 ml 反应:无 术中输液: 1000 ml手术主要步骤及处理:麻醉满意后,患者取左侧90º卧位,常规消毒术野,铺巾。延右后外侧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肌肉,剪断第5后肋,经第4

2、肋间进入胸腔,探查:肺与胸壁无粘连,无胸水,肺裂发育尚可,肿瘤位于右肺上叶后段,约433cm大小,表面胸膜皱缩,近肺门,与上叶气管距离较近,无法局部切除,上纵隔淋巴结肿大融合,累及无名静脉。心包内可见积液,决定行右肺上叶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术及心包开窗术。打开心包,并切除部分心包壁,放出黄色透明积液约200ml。环形剪开纵隔胸膜,清扫10、11区淋巴结,解剖出右肺上叶静脉,近心端双重结扎,切断;打开肺裂,解剖出右肺动脉干及向上叶分支共3支,近心端分别双重结扎,切断;解剖右肺上叶支气管,以强生30mm残端闭合器关闭支气管残端,切断,移去标本。清扫1、2、3、4、7、8区淋巴结及纵隔胸膜,并同时切除

3、受累无名静脉。打开下肺韧带,清扫9区淋巴结。胸腔内确切止血,水试验气管残端无漏气。置胸引管两根,清点器械纱布无误,关闭胸腔。标本:1. 右肺上叶切除标本,肿瘤大小约433cm,质硬2. 1、2、3、4、5、7、8、9、10、11区及3A区淋巴结,纵隔胸膜3.部分心包、左全肺手术记录姓名 xxxx 性别 xxx 年龄xx岁 病案号 xxxxxxx日期xxx年 xxx 月xxxx日 术前治疗: 无术前诊断: 左下肺癌 术中诊断:左下肺癌手术名称 左全肺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医师:xxxxxxxx 助手 xxxxxx 护士: xxxx麻醉师(士)xxxxxx 麻醉方法 全麻双腔插管体位 右侧90卧

4、位 切口 左后外侧切口 手术时间 1 时30 分病理肉眼所见: 见下描述 冰冻鳞癌 术中失血 150 ml 术中输血 0 ml自体输血: 0 ml 反应:无 术中输液: 1000 ml手术主要步骤及处理:麻醉满意后,患者取右侧90º卧位,常规消毒术野,铺巾。延左后外侧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肌肉,剪断第5后肋,经第4肋间进入胸腔,探查:肺与胸壁轻度粘连,无胸水,肺裂发育尚可,肿瘤位于左肺下叶近肺裂处,约543cm大小,表面胸膜皱缩,侵及上叶及左主支气管,食管旁淋巴结明显肿大,约221cm大小,质硬。切除下叶部分肿物送病理,回报为鳞癌。决定行左全肺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术。环形剪开纵隔胸

5、膜,打开下肺韧带,清扫9区淋巴结,解剖出上叶和下叶静脉,将上下叶静脉分别近心端双重结扎,切断,清扫10区淋巴结,解剖出左肺动脉干,近心端双重结扎,切断;解剖左肺主支气管,以美外30mm(4.8mm)残端闭合器关闭支气管残端,切断,移去标本。清扫5、6、7、8区(食管旁)淋巴结。胸腔内确切止血,水试验气管残端无漏气。置胸引管一根,清点器械纱布无误,关闭胸腔。标本:1. 左全肺切除标本,肿瘤大小约543cm,质硬2.5、6、7、8(食管旁)、9、10区淋巴结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手术记录姓名 xxxx 性别 xxx 年龄xx岁 病案号 xxxxxxx日期xxx年 xxx 月xxxx日 术前诊断: 左侧自

6、发性气胸 术中诊断:左侧自发性气胸、左侧肺大疱手术适应症 去除病变、减少复发手术名称 胸腔镜下左肺大疱切除术手术医师:xxxxxxxx 助手 xxxxxx 护士: xxxx麻醉师(士)xxxxxx 麻醉方法 全麻双腔插管手术时间:xxxxx 开始:xxx 结束:xxx 手术经过:患者于全麻成功后,双腔气管插管,患者右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于左侧腋中线第7肋间切口置入胸腔镜。探查见左肺与胸壁无明显粘连,分别于腋前线、腋后线第4肋间、 7肋间开操作孔两处,见上叶尖段成团肺大泡,大小约337cm3,以Endo-GIA 60夹闭切除肺大疱。探查余肺及脏、壁层胸膜未见明显异常。于胸腔顶端行胸膜磨擦固定,

7、并涂抹碘伏,无活动性出血。清点器械及纱布无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下),膨肺、关胸术闭。手术顺利、出血不多、麻醉满意。手术结果:左上肺肺大疱标本肉眼所见:左上肺尖段成簇大疱约337cm3大。一、肋骨骨折诊断要点:1、伤后局部肿胀、瘀斑、疼痛、咳嗽、深呼吸或躯干转动时疼痛加重。2、局部有凹陷或突起畸形,压痛明显,有时可扪及骨擦音。3、胸廓挤压征阳性。4、多根双外骨折者,局部可出现反常呼吸。5、合并气胸、血胸者,可出现胸闷、气促、严重者甚至休克。6、检查:气胸患者,可有皮下气肿,扪之有捻发音,患侧叩诊鼓音;血胸患者,患侧叩诊浊音;X线可见骨折的情况,并观察有无气胸、血胸等并发症,但肋软骨骨折则不

8、能显示。药物治疗:1.止痛:曲马朵:口服50100mg/次,必要时可重复;哌替啶:口服50100mg/次,0.20.4g/d,皮注或静注25100mg/次,0.10.4g/d; 吗啡:皮注或口服510mg/次,13次/d。2.预防感染:头孢噻啶:静注0.51g,34次/d,或静滴26g/d;先锋:肌注或静注0.51g/次,34次/vd;氧氟沙星:口服0.10.3g/次,3次/d。3. 祛痰:氯化铵:口服0.30.6g/次,3次/d;沐舒坦:慢速静脉注射15mg/次,23次/d, 6岁以上儿童同成人,2-6岁儿童减半,2岁以下儿童7.5mg/次,2次/d。注:闭合性单处肋骨骨折仅需止痛,闭合性多

9、根多处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时需止血、预防感染及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处理。二、肺挫伤诊断要点:1.轻者胸痛、胸闷、气促、咳嗽、有血性痰等;2.重者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发绀、血性泡沫痰、心动过速和血压下降等。3.检查:听诊肺部有啰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X线表现为肺血管纹理粗而模糊、伴有斑点状模糊影和(或)不规则斑片状及大片状的实变阴影(病变分布可不按肺段或肺叶的范围)。药物治疗:1.止痛 :用硬膜外麻醉止痛或采用硬膜外穿刺针穿入胸膜外,导入细管注入0.25%布比卡因35ml,24小时总量不超过400mg. 2. 苯唑西林钠:肌注、静注或静滴0.52g/次,34次/d;头孢唑林钠:静注、肌注或静滴0.51g

10、/次,34次/d;诺氟沙星:口服400mg/次,2次/d,或静滴0.2g/次,2次/d。3.地塞米松12 mg/kg?d,连续35 d。4.甲基强的松龙3mg/kg.d。5.立其丁50mg+0.9NS45ml ,4ml/h微泵维持。注意:应根据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选用有效抗生素,抗生素的应用在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未出来之前,根据经验可考虑选用上述抗生素。还因注意1.保持呼吸道通畅2.机械通气治疗。3。监测血气,代谢性酸中毒应予纠正。4。容量复苏。5.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激素。三、气胸诊断要点:1.胸部外伤或慢性肺脏疾病历史,咳嗽或用力过度诱因。 2.突发剧烈胸痛和呼吸困难或刺激性干咳,重者

11、可有发绀和休克。3.端坐呼吸、呼吸急促,重者烦躁不安、大汗、紫绀,甚至出现休克或昏迷。4.检查: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减弱或消失,叩诊患侧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X线典型表现为肺向肺门压缩呈圆球形阴影、局部透亮度增加、气体聚集的位置无肺纹,大量气胸可使心脏、气管向健侧移位。 药物治疗:1.口服咳必清2550mg/次或可待因0.030.06g/次,3次/d。2.青霉素160万240万单位/次,用20mlNS稀释后静脉注射, 2次/d.注:为防止大便秘结,可给予缓泻剂,如润肠果导片、麻仁丸等。四、血胸诊断要点:1.中量和大量血胸可有脉搏快弱、血压下降、气促等。2.肋问隙饱满,气管向健

12、侧移位,叩诊呈浊音,心界移向健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3.检查:X线示伤侧胸膜腔有大片积液阴影,纵隔向健侧移位;合并气胸时则显示液平面。胸腔穿刺可抽血液。血胸并发感染时出现高热、寒战、出汗、血细胞计数增高。药物治疗: 1.抗感染:氨苄西林:静注24克/d,分24次;头孢唑林钠:静注、肌注或静滴0.51g,34次/d;氧氟沙星:口服或静滴0.30.4g/次,2次/d。2.促凝血:维生素K1:肌注或静注10mg/次,12次/d;止血敏:静注或肌注0.250.5g,46h/次;止血芳酸:静注或静滴0.10.6g/次。3.对凝固性血胸可于胸膜腔注入链激酶(10万u)或链球菌脱氧核糖核酸酶(25万u)等纤

13、维蛋白溶解酶,但药物副反应大,价格昂贵,疗效欠满意现已较少应用。注:出现下列征象则提示为进行性血胸:脉博逐渐增快、血压持续下降。经输血补液后,血压不回升或升高后又迅速下降。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重复测定,呈继续下降。胸膜腔穿刺因血凝固抽不出血液,但X线检查显示胸膜腔阴影继续增大。闭式胸膜腔引流后,引流血量持续3小时,每小时超过200ml。五:脓胸诊断要点:1高热不退,呼吸困难、咳嗽、胸痛,可伴营养不良和贫血。积脓量多时气管、纵隔及心尖搏动向健侧移位,病侧肋间饱满,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减低.2检查:叩诊大片浊音,有脓气胸时叩诊胸上部呈鼓音;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有中毒颗粒;胸腔穿刺抽出脓液可确诊;X线示胸部呈大片均匀阴暗影,大量积脓时纵隔移向健侧。脓气胸可见气液平面。包裹性脓胸为圆形或卵圆形阴影,不随体位而改变。药物治疗:1.大部分院外感染者:用青霉素G,轻症每320万u/d,分4次静注;重症1000万2000万u/d,分4次静滴。2.院内感染和部分院外发病者:苯唑西林(新青)0.52.0g,每日肌注、静注或静滴34次,或氯唑西林1g,每46小时一次;对青霉素耐药的可用头孢唑啉或头孢噻酚,每日48g静脉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