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

上传人:lcm****801 文档编号:91133118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学校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班 级: 姓 名: 教育学 作业1 学 号: 得 分: 教师签名: 一、辨析题1、教育是人类和动物界都具有的一种现象。2、社会可以制约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无法制约社会的发展。3、教育能推进一个社会的民主化进程。4、社会可以制约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无法制约社会的发展。5、人的素质不是先天遗传的,完全是后天影响教育的结果,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6、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这个阶段,在皮亚杰认知发展四个阶段中,属于形式运算阶段。二、论述题1、描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轨迹及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与著作,请用一

2、两句话来介绍代表人物的重要教育思想。答:(1)教育学的萌芽。其标志有中国古代的论语和学记。前者是反映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论及了教、学等方面的教育思想;后者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论述了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丰富的教育思想。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根源于雅典与斯巴达的教育实践。代表有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伦理学。苏格拉底的教育学智慧是“产婆术”;柏拉图的洞穴理论证明了教育的作用,把培育和养育健康智慧的人作为国家的大事来抓,系统地提出了国家统一掌管和整体实施的教育大纲;亚里士多德第一次按照人的年龄对人的教育阶段进行了系统分期,首次依据人的发展阶段系统论

3、述了人的和谐发展理论。(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英国哲学家培根于1623年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划分了出来,标志教育学有了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代表有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等。夸美纽斯“泛智”理论提出具有强烈民主性的普及教育的计划及单轨的学校体系,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教学的基本原则,是第一个设想出全面完整教育学的人;赫尔巴特依据实践哲学说明教育目的,依据心理学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论述了“管理”、“教学”、“训育”三个核心概念及其理论体系,系统论述了教学材料、教学方式、教学过程。(3)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20世纪初,形成世界性科学化教育学研究运动。标志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4、、拉伊与实验教育学及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科学论证里教育的本质、作用、目的、任务及教育、环境与人的发展等理论,深刻论述了教育和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综合技术教育等教育问题;拉伊在对实验教育学的观察、统计、实验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从实验教育学的角度论述了一般教育学;桑代克从外部行为的观察来研究动物和人类的心理,从对动物学习的研究中,提出“尝试-失败-再尝试-成功”的学习过程论,认为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类行为的艺术和科学,教育研究重在探讨人与环境的广泛联系并使人性适应环境的变化。(4)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教育学开始走向自然科学导向下的以定量

5、为特征的发展方向,研究中心向美国和苏联转移。标志是教育学出现繁荣发展的特征。代表有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马卡连柯教育诗、凯洛夫教育学、赞科夫科学与发展、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陶行知等。杜威提出了代表进步教育的基本主张: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儿童中心;马卡连柯提出了“远景”教育理论及“通过集体”“在集体中”“为了集体”的“平行影响”集体教育学说;凯洛夫提出了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是教育、教养和教学等教育学总论和教学理论(教学法);赞科夫研究教学与发展间的关系,把“观察、抽象思维和实际操作”作为促进学习一般发生的三条渠道和可行途径,其实验教学特点表达为五大实验教学原则;苏霍姆林斯基

6、探索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模式,创立了“活的教育学”;陶行知提倡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普及教育三大运动,创造和实践了中国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2、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请具体阐述一下答:1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成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 2)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发展。 3)教育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4)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 2教育的政治功能 1)通过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去实现教育的政治作用。 2)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3)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的政治活动把

7、学生作为现实的政治力量使用。 4)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5)教育推进着政治民主化。 3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3)教育的文化交流功能。 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4教育的人口功能 1)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 2)教育可提高人口素质是改变人口质量的手段之一。 3)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4)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1)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成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2)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发

8、展。3)教育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4)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2)教育的政治功能1)通过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去实现教育的政治作用。2)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3)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的政治活动,把学生作为现实的政治力量使用。4)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5)教育推进着政治民主化。(3)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3)教育的文化交流功能。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4)教育的人口功能1)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

9、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2)教育可提高人口素质,是改变人口质量的手段之一。3)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4)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 3、结合你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照教师素质现代化,谈谈你在那些方面还需要加强?答:教师素质现代化包括:(1)教师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即处在现代教育总体时代背景中的教师,应具有符合时代需要和历史发展潮流的科学教育观,如全面质量观和评价观、学生主体观、整体优化观等。(2)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既包括继承历史上的优秀职业道德,也包括与现代社会发展相一致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等及时间观念、效率观念等。(3)教师知识构成上的现代化,即教师应拥有一个与现代人才培养需要相适应的知识库

10、、理论库、资料库、问题库。教师不仅应具有获取新知识的良好动机,而且应富有高度的时代性,能保持获取知识的过程始终是一个吐故纳新的过程。(4)教师能力素质的现代化,即教师应具有一个完善的能力结构,包括教学语言的运用能力、新的教学技术与手段的操作能力、敏锐的学术意识和学术视野等。(结合实际略)4、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应如何顺应这些规律实施相应的教育?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指人的身心发展所具有的有低级到高级,有量变到质变按次序发展的特性。 要求教育活动的进程需打致适合人的发展的顺序性,不能“颠三倒四”更不能逆人的发展顺序而行。人的发展阶段性,人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面临着不同的

11、发展任务。 要求教育须从教育对象的世界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发展特征,有区别,有重点的提出发展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类容和方法。 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指人的身心发展在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时间的早迟上的不一致性。要求教育者要善于捕捉人的发展的关键期而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实施教育,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人的发展的互补性,指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所具有的相互补偿的特性。 要求教育应该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取长补短”和“扬长补短”人的发展的整体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所具有的的相互牵连,相互制约的特性。 要求教育必须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和各方面教育的相互协调与配合。 人的

12、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具有的相对稳定的不同之处。要求教育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人的性别差异,要求教育坚持男女平等,适当“因性施教”5、现在有些家长选择了在家教育孩子,而不是送孩子到学校接受教育,而我们的教材(90页第10行)认为:正常人缺少学校教育可以得到发展,但不会以有效的方式得到完满的发展,你认同这个观点吗?(回答可参考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也可以结合现实中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失败,谈自己的观点)。答:要点: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1)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引领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后天发展方向的定位。人的发展方向既要合目的(社会的目的和个人的意向),又

13、要合规律(社会的规律和个体的发展特质),教育就在于为个体身心的发展确立合适的方向。(2)提供个体发展的动力,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起作用的不再是生理上的遗传素质和身心成熟,而是个体后天再改阶段达到的发展水平。这包括两个因素,个体知识、经验的积累水平和结构等,和个体自我意识和主体性的发展水平。而最直接的发展动因就是后者。教育作为专门的育人活动,无疑对知识经验的获得、自我意识的培养和主体性的激发,即对人的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承担着主要的责任。(3)唤醒个体的发展意识,挖掘发展的潜能。人的发展过程,一定意义上就是潜能的不断开发。而意识能不断地将人

14、的潜能开掘开来。认识到意识对潜能开掘,进而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意义,教育就必须着眼于意识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从人生命深处唤起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创造力、生命感、价值感唤醒。(4)促进个体差异的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个性。个性的差异客观存在,教育首先要尊重个性,给个性创造一个施展和张扬的空间和机会。在目前班级集体教学的状况下,可以给学生创设宽松的环境,使个性得到表现和发展,最重要的是保护和培养人的创造性。三、案例分析案例:读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不

15、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小动作,被老师发现了。新老师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以后,每次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有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问题: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答: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他,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