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st变换器实现光伏阵列最大功率跟踪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1122867 上传时间:2019-06-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2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boost变换器实现光伏阵列最大功率跟踪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boost变换器实现光伏阵列最大功率跟踪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boost变换器实现光伏阵列最大功率跟踪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boost变换器实现光伏阵列最大功率跟踪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boost变换器实现光伏阵列最大功率跟踪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boost变换器实现光伏阵列最大功率跟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oost变换器实现光伏阵列最大功率跟踪(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章 BOOST变换器实现光伏阵列最大功率跟踪光伏发电存在的问题是光伏阵列的输出特性受外界环境影响大,电池表面温度和日照强度的变化都可以导致输出特性发生较大的变化。并且,由于目前光伏阵列的成本高、转换效率低,价格昂贵,初期投入较大。并且其输出功率易受日照强度、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充分利用光伏阵列所产生的能量是光伏发电系统的基本要求,在现在的光伏发电系统中,通常要求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始终保持最大,即系统要能实时地跟踪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点。本设计分析了几种常用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最终采用扰动观察法控制Boost电路实现光伏组件最大功率点跟踪,并对其进行了仿真验证。4

2、.1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将太阳电池的电压U和电流I检测后相乘得到功率P,然后判断太阳电池此时的输出功率是否达到最大,若不在最大功率点运行,则调整脉宽,调制输出占空比D,改变充电电流,再次进行实时采样,并作出是否改变占空比的判断,通过这样寻优过程可保证太阳电池始终运行在最大功率点,以充分利用太阳电池方阵的输出能量。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MPPT)策略实时检测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采用一定的控制算法预测当前工作情况下阵列可能的最大功率输出,通过改变当前的阻抗情况来满足最大功率输出的要求。这样即使光伏电池的结温升高使阵列的输出功率减少,系统仍可以运行在当前工况下的最佳状态,下面具体说明它的工作原理。由于光

3、伏电池具有非线性的输出特点,不易进行数学分析,所以先利用简单的线性电路来研究最最大功率跟踪的基本原理。简单的线性电路原理如图4-1所示。其负载上的功率为: (4-1)图4-1 简单的线性电路原理图将(4-1)式对求导,因为、都是常数,所以可得: (4-2)从式(4-2)可以看出,当Ro=Ri时,PRo有最大值。对于线性电路来说,当负载电阻等于电源内阻时,电源输出最大功率。虽然太阳电池是强非线性的,然而在极短的时间内,可以认为是线性电路。可见,在一定的温度和光照强度下,光伏阵列能否工作在最大功率点处取决于其所带的负载大小,如果负载电阻的大小和电池内阻一致,即可实现MPPT。光伏电池的工作情况如图

4、3-2所示。图4-2 光伏电池工作情况示意图其中曲线是不同光照强度下,电池的电流、电压(I-V)输出特性。假设,电池所带负载为电阻,直线为负载电阻的I-V特性。二者的交点即为光伏阵列的工作点,如点A、B、C。工作点的电压电流要同时符合光伏电池的I-V特性和负载自身的I-V特性。如果两条线的交点不在最大功率点处,此时负载和光伏阵列就处于失配的状态,光伏阵列转换的电能就没有被充分的利用。上图中,在某一时刻光伏发电系统工作于稳定状态下,负载特性线与光伏电池特性曲线交于点A,当光照强度发生变化,即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由曲线1下降到曲线2。此时如果负载电阻保持不变,系统的工作点A将沿负载特性线向光伏电池新

5、的特性曲线2处转移,最终运行在新的稳态点B。可是在电池新的输出特性曲线2上其最大功率点是C点,可见此时的负载和光伏阵列己处于失配的状态,系统工作点偏离了相应光照强度下的最大功率点。只有改变光伏电池所带负载的大小,让新的负载特性线与电池的输出特性曲线相交于点C,才能实现负载和电池的再次匹配,令系统工作在最大功率点处。因此,只要通过一定的控制策略让负载电阻始终等于太阳能电池的内阻,就可以实现太阳电池的最大功率输出,也就实现了太阳电池的MPPT。在光伏电池的输出端,通常接上一个DC/DC变换电路,作为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器,如图4-3所示。图4-3 光伏最大功率跟踪器的基本原理图虽然太阳能电池和DC/D

6、C变换电路均为强非线性特征,但在小的时间间隔里,两者均可以看为线性电路。因此,等效把太阳能电池看成直流电源,DC/DC变换电路看成外部阻性负载。这样,光伏方阵所接的等效负载就是DC/DC变换器占空比D和其所带负载的函数,调节变换器的占空比就可以达到改变光伏方阵负载的目的,从而实现最大功率跟踪。4.2 几种常用MPPT算法分析与比较目前,太阳电池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技术已发展出各种控制方法,常用的有恒定电压控制法、扰动观察法、电导增量法等,下面将对这几种主要的MPPT控制方法的特点加以分析。4.2.1 恒定电压控制法当温度一定时,不同光强下太阳电池最大功率点几乎落在同一根垂直线的两侧

7、邻近,这就有可能把最大功率点的轨迹线近似地看成电压为常数的一根垂直线,亦即只要保持太阳电池的输出端电压为常数且等于某一日照强度下相应于最大功率点的电压,就可以大致保证在该温度下太阳电池输出最大功率,这就是CVT控制的理论依据。图4-4 恒定电压控制法CVT方式具有控制简单,可靠性高,稳定性好,易于实现等优点,但是恒定电压控制法的控制精度较差,特别是对于早晚和四季温差变化剧烈的地区,一旦它的工作环境明显变化时,光伏电池的控制器就不能自动的跟踪到光伏电池的新的最大功率点,即没有自寻优的能力,造成了能量的极大损耗,必须人工干预才能良好运行。采用CVT来实现MPPT控制,由于其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目

8、前在光伏系统中仍被较多使用,但随着光伏系统控制技术的计算机及微处理器化,该方法正在逐步被新方法所替代4.2.2 电导增量法电导增量法是通过光伏阵列输出端的动态电导值与此时的静态电导的负数相比较,以判断调节光伏阵列输出电压方向的一种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我们知道,由于太阳能电池P-V特性是一单峰值曲线,在最大功率点Pmax处,有的关系。功率P可以由电压U与电流I表示,即。将等式的两端对U求导,求得:当时,上式中,为电池板增量过程中的电流前后的差值,为电池板增量过程中的电压前后的差值。式(4.4)即为到达太阳电池最大功率点所需满足的条件。当时,光伏电池板就没有工作在最大功率点,此时分两种情况:当时,

9、U值比最大功率点电压偏小,应该增大扰动量;当时,U值比最大功率点电压偏大,应该减小扰动量。这种方法的根本思想就是通过比较输出电导的变化量和瞬时电导值的大小来决定参考电压变化的方向。4.2.3 扰动观察法扰动观察法又称为爬山法,扰动观察法的实现简单,所需检测的参数少,是实现MPPT的常用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测量当前阵列输出功率,然后在原输出电压上增加一个小电压分量(或称之为扰动),其输出功率会发生改变,测量出改变后的功率,比较改变前的即可知道功率变化的方向。如果功率增加就继续使用原扰动,若减小则改变原扰动方向。图4-5 扰动观察法示意图光伏系统控制器在每个控制周期用较小的步长改变光伏阵列的

10、输出,改变的步长是一定的,方向可以是增加也可以是减小,控制对象可以是光伏阵列输出电压或电流,这一过程称为“干扰”;然后,通过比较干扰周期前后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若,说明参考电压调整的方向正确,可以继续按原来的方向“干扰”;若,说明参考电压调整的方向错误,需要改变“干扰”的方向。当给定参考电压增大时,若输出功率也增大,则工作点位于图4-5中最大功率点左侧,需继续增大参考电压;若输出功率减小,则工作点位于最大功率点右侧,需要减小参考电压。当给定参考电压减小时,若输出功率也减小,则工作点位于的左侧,需增大参考电压,若输出功率增大,则工作点位子的右侧,需继续减小参考电压。这样,光伏阵列的实际工作点就能

11、逐渐接近当前最大功率点,最终在其附近的一个较小范围往复达到稳态。图4-6 扰动观察法控制流程图4.3运用扰动观察法进行仿真研究本设计采用扰动观察法对光伏电池进行最大功率跟踪,运用MATLAB进行仿真,仿真建模如图4-7设置仿真时间为0.1s,光照为1000W/m2,温度为25,根据峰值工作电压、峰值工作电流和预计升压求的的占空比,可求的负载电阻为20.7。占空比扰动步长决定功率变化的步长,如果步长值较大,则系统响应快,但不准确;如果步长小,则系统反应慢,但相对精确。仿真图中取占空比扰动步长为0.0001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图4-7 扰动观察法仿真模型(a)计算值D (b)光伏组件输出电流I(

12、c)光伏组件输出电压U (d)光伏组件输出功率P图4-8扰动观察法仿真结果4.4 DC-DC变换器实现MPPT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其功率的输出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通常在光伏阵列和负载之间接入DC/DC变换器。DC/DC变换电路实际就是光伏电池和负载的一种负载阻抗匹配器,其主要有两大作用:一是作为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器,通过调节光伏电池所接的等效输入阻抗,使光伏发电系统工作在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处;二是对光伏电池的输出电压进行控制。在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器中使用的DC/DC变换电路主要有降压型(Buck)变换器、升压型(Boost)变换器和升-降压型(Buck-Boost)等。DC/

13、DC变换器作为一种负载阻抗匹配器,其匹配过程就是系统控制环节输出的信号调制成应用于变换器的PWM波,控制开关管的导通与关断来达到等效输入阻抗与电池内阻相匹配的过程,即通过控制占空比来实现最大功率跟踪。4.4.1 Boost变换器实现MPPT阻抗匹配问题图4-9 线性电路图图中所示,上图为线性电路图,为电源电压,为电源内阻,是负载电阻,负载电阻消耗的功率为:对求导,得令,即,功率取得最大值。对于一个线性电路,当负载电阻和电源内阻相等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虽然太阳能电池和Boost电路都是非线性的,但是在其工作点附近很小的范围内,可以将它们看作是线性电路。因此,只要调节Boost电路等效输入阻抗,

14、使它始终等于太阳能电池的内阻,就可以实现太阳能电池阵列的最大功率输出,也就是实现了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功率跟踪。Boost变换器所接负载阻抗是否为任意值时,都能够通过阻抗变换实现光伏电池阵列最大功率输出呢?由式可知,是小于1的数,由此表明Boost变换器只能够实现将较大的负载阻抗变换成较小的等效输入阻抗。如下图所示,为Boost电路等效输入阻抗,为Boost变换器的较大()负载阻抗,为Boost变换器的较小()负载阻抗。Boost变换器可以通过调节占空比将负载线向a的方向进行变换达到等效输入阻抗,而不能通过调节占空比将负载线向b的方向进行变换达到等效输入阻抗。总之当负载阻值大于光伏阵列的匹配阻抗时

15、,可以通过Boost电路变换为匹配阻抗,反之则不可能实现。图4-10 Boost变换器实现MPPT阻抗匹配示意图4.4.2 Boost变换器工作原理本课题中的直流变换器采用的是Boost电路。Boost电路可始终工作在输入电流连续的状态下,只要输入电感足够大,则电感上的纹波电流小到接近平滑的直流电流,因此只需加入容量较小的无感电容甚至不加电容,从而避免了加电容带来的种种弊端。同时,Boost电路非常简单,由于功率开关管一端接地,其驱动电路设计更为方便。一般,一个小型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电压不超过50V,而并网的电压在311V。因此,为了满足并网需要,需要在太阳能电池板与并网逆变器之间加入升压变换器。Boost变换器是输出电压高于输入电压的单管直流变换器,其电路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由光伏阵列、电感L、开关管T、二极管D、电容C和负载R构成。图4-11 Boost变换器电路拓扑结构工作原理:变换器有电感电流连续模式和电感电流断续模式两种工作模式。假设变换器工作在连续模式下,当开关管T导通期间,电路等效为下图4-11(a),二极管D反偏关断,电源通过导通的开关管T向储能电感L进行储能,滤波电容C开始放电,供给负载电阻R;当开关管T关断期间,电路等效为下图4-11(b),二极管D正向导通,电源和储能电感L共同流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