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化学总复习压轴套题增分练2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1122677 上传时间:2019-06-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2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化学总复习压轴套题增分练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届高考化学总复习压轴套题增分练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届高考化学总复习压轴套题增分练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届高考化学总复习压轴套题增分练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届高考化学总复习压轴套题增分练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化学总复习压轴套题增分练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化学总复习压轴套题增分练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压轴套题增分练21亚硝酸钠(NaNO2)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是一种常用的发色剂和防腐剂,使用过量会使人中毒,国际上对食品中亚硝酸钠的用量控制在很低的水平上。某学习小组针对亚硝酸钠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制备NaNO2该小组查阅资料知:2NONa2O2=2NaNO2;2NO2Na2O2=2NaNO3。制备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去):(1)装置D可将剩余的NO氧化成NO,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如果没有B装置,C中发生的副反应有_、_。(3)甲同学检查完装置气密性良好后进行实验,发现制得的NaNO2中混有较多的NaNO3杂质。于是进行了适当的改进,改进后提高了NaNO2的纯度,则其改进

2、措施是_。【实验】测定制取的样品中NaNO2的含量步骤:a在5个有编号的带刻度试管(比色管)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NaNO2溶液,各加入1 mL的M溶液(M遇NaNO2呈紫红色,NaNO2浓度越大颜色越深),再加蒸馏水至总体积均为10 mL并振荡,制成标准色阶:试管编号NaNO2含量/(mgL1)020406080b称量0.10 g制得的样品,溶于水配成500 mL溶液。取5 mL待测液,加入1 mL M溶液,再加蒸馏水至10 mL并振荡,与标准色阶比较。(4)步骤b中比较结果是:待测液颜色与标准色阶相同,则甲同学制得的样品中NaNO2的质量分数是_。(5)用目视比色法证明维生素C可以有效降低Na

3、NO2的含量。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5 mL待测液,加入_,振荡,再加入1 mL M溶液,_,再振荡,与标准色阶对比_维生素C可以有效降低NaNO2的含量答案(1)5NO3MnO4H=5NO3Mn22H2O(2)2Na2O22H2O=4NaOHO22NOO2=2NO22NO2Na2O2=2NaNO3(3)在A、B之间增加装有水的洗气瓶(4)40%(5)维生素C加入蒸馏水至总体积为10 mL紫红色比标准色阶浅解析(1)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将NO氧化为N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NO3MnO4H=5NO3Mn22H2O。(2)铜和稀硝酸反应制得的NO中含有杂

4、质水蒸气。(3)制得的NaNO2中混有较多的NaNO3杂质,说明制得的NO中混有NO2,故应在装置A、B之间增加装有水的洗气瓶,以除去杂质NO2。(4)待测液颜色与标准色阶相同,则甲同学制得的样品中NaNO2的质量是40 mgL1 0.01 L40 mg0.04 g,故样品中NaNO2的质量分数100%40%。(5)取5 mL待测液,然后加入维生素C,再加入1 mL M溶液,最后加入蒸馏水至总体积为10 mL,若紫红色比标准色阶浅,说明NaNO2的含量低,则可以证明维生素C可以有效降低NaNO2的含量。2碲(Te)位于元素周期表第A族,由该元素组成的物质可用作石油裂化的催化剂,电镀液的光亮剂,

5、玻璃的着色材料,合金材料的添加剂等。碲化铜渣是电解精炼铜时产生的一种矿渣,其主要含Cu2Te、Au、Ag等,利用下列工艺流程可回收碲:已知:TeO2的熔点为733 ,微溶于水,可溶于强酸和强碱。回答下列问题:(1)Te与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为_(用化学式表示)。(2)“酸浸1”需加热,加热的目的是_,“酸浸1”发生反应的氧化产物是_(写化学式)。(3)“水浸”后“滤液1”的颜色是_。(4)“滤渣1”进行“碱浸”的离子方程式是_。(5)“滤液2”加双氧水的目的是_,“操作1”的名称是_。(6)“还原”制备碲粉的离子方程式为_。(7)从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来看,“滤渣

6、2”进行酸浸的意义是_。答案(1)H2SO4H2TeO4(2)加快浸出速率CuSO4、TeO2(3)蓝色(或浅蓝色)(4)TeO22OH=TeOH2O(5)将Na2TeO3氧化为Na2TeO4加热浓缩(或浓缩)(6)TeO3SO2H=3SOTeH2O(7)“滤渣2”经过酸浸可得到含CuSO4的滤液,并可达到回收Au、Ag的目的,符合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解析(1)S、Te同主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H2SO4的酸性比H2TeO4强。(2)酸浸时加热的目的是提高浸出速率,结合流程图知,“酸浸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Te2H2SO42O22CuSO4TeO22H2

7、O,故其氧化产物为CuSO4、TeO2。(3)“滤液1”的溶质中含CuSO4,故“滤液1”的颜色为蓝色。(4)“滤渣1”中含有TeO2,TeO2溶解于NaOH溶液生成亚碲酸盐,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TeO22OH=TeOH2O。(5)“碱浸”后滤液2中的溶质的主要成分是Na2TeO3,该物质与Na2SO3类似,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加入双氧水可将其氧化为Na2TeO4。“操作1”的后续物质为“Na2TeO4浓溶液”,故该操作为加热浓缩。(6)由流程图可知,“还原”的反应物为Na2TeO4、Na2SO3、H2SO4,生成物有单质Te,故发生的是酸性条件下Na2SO3还原Na2TeO4的反应,反应的离子

8、方程式为TeO3SO2H=3SOTeH2O (7)分析流程图并结合碲化铜渣中含Au、Ag等,知“滤渣2”经酸浸后可得到含CuSO4的滤液,并可回收Au、Ag,符合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3为了改善环境,科学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研究碳、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利用N2与H2合成氨是重要的工业反应,下图为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关系。反应中加入铁粉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其原因是_。已知某些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表:化学键HHNNNHE/(kJ/mol)436946391反应N2(g)H2(g) NH3(g)的活化能Ea254 kJ/mol,则反应NH3(g) N2(g)H2(g)的活

9、化能Eb_ kJ/mol。(2)汽车内燃机工作时会将N2转化为NO,反应式为N2(g)O2(g)2NO(g),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如下表:温度27 2000 K3.810310.1温度为2000 ,某时刻测得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N2)0.2 mol/L,c(O2)0.03 mol/L,c(NO)0.03 mol/L,此时该反应的速率(v)应满足的关系为_(填字母序号)。Av正v逆 Bv正v逆Cv正”“”或“”),其原因是_。若达到化学平衡状态A时,CO的体积分数为25%,此时CO的转化率为_;平衡常数KA_。答案(1)降低了合成氨反应的活化能300(2)C(3)该反应为气

10、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CO转化率升高,故pAK0.1,平衡逆向移动,v正v逆。(3)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右移,CO转化率升高,所以根据图像可知,pA小于pB。设一氧化碳的变化量为x mol: CO(g)2H2(g)CH3OH(g)起始量/mol120变化量/mol x 2xx 平衡量/mol 1x 22x x 若达到化学平衡状态A时,CO的体积分数为25%,则0.25,x0.5,此时CO的转化率为100%50%。根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与气体体积成正比规律,反应前混合气体为3 mol,体积为3 L,反应后混合气体为2 mol,体积为2

11、L,平衡后各物质浓度为c(CH3OH)0.25 mol/L,c(CO)0.25 mol/L,c(H2)0.5 mol/L,平衡常数KA4 L2/mol2。4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氢化铝钠(NaAlH4)是一种新型轻质储氢材料。掺入少量Ti的NaAlH4在150 时释氢,在170 、15.2 MPa条件下又重复吸氢。NaAlH4可由AlCl3和NaH在适当条件下合成。NaAlH4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1)基态Ti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2)NaH的熔点为800 ,不溶于有机溶剂。NaH属于_晶体,其电子式为_。(3)AlCl3在178 时升华,其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67,蒸气分子的结构式为_(标明配位键)。(4)AlH中,Al的轨道杂化方式为_;列举与AlH空间构型相同的两种离子_(填化学式)。(5)NaAlH4晶体中,与Na紧邻且等距的AlH有_个;NaAlH4晶体的密度为_gcm3(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若NaAlH4晶胞底心处的Na被Li取代,得到的晶体为_(填化学式)。(6)NaAlH4的释氢机理为:每3个AlH中,有2个分别释放出3个H原子和1个Al原子,同时与该Al原子最近邻的Na原子转移到被释放的Al原子留下的空位,形成新的结构。这种结构变化由表面层扩展到整个晶体,从而释放出氢气。该释氢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