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测评(新版)济南版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1122095 上传时间:2019-06-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测评(新版)济南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测评(新版)济南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测评(新版)济南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测评(新版)济南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测评(新版)济南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测评(新版)济南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测评(新版)济南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中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米勒首创了化学进化的模拟实验,下列关于米勒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米勒在实验过程中模拟了原始大气B.米勒的实验证明了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C.米勒在实验过程中模拟了原始地球的闪电D.米勒的实验支持了无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2.大量可靠的证据证明,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来的。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证据的说法,正确的是(D)A.研究细胞色素c可以断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但不能推断生物进化的顺序B.同源器官的存在,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C.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

2、等D.中华龙鸟等过渡类型的化石,揭示了鸟类与爬行类之间的进化关系3.导学号16814057右图所示的进化树,简要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进化树我们可以推测出(C)A.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eB.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eC.较a和e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近D.a一定比c高等4.人类进化发展的大致历程是(A)A.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B.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C.南方古猿能人智人直立人D.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能人5.右图为生活在300万年前的人类元祖露西的化石,其特点是骨盆宽阔,下肢比上肢粗壮,据此特点判断露西一定已能(A)A.直立行走B.制造工具C.用火D.语言交流6.湖

3、北神农架地区生长着一种“神农野菊”,它的花能散发出阵阵芳香,但如果将其移植到其他地方,则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B)A.生物能影响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7.秸秆还田既增加了土壤肥力,又降低了环境污染。你认为秸秆变为肥料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C)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无机环境8.若长期被重金属镉污染的稻田中有一条食物链:稻虫蛙蛇,下列最能体现该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镉积累量关系的是(C)A.稻虫蛙蛇B.稻=虫=蛙=蛇C.蛇蛙虫稻D.虫稻蛙蛇9.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下图表示一段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该

4、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甲丙B.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C.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D.该食物链中的能量最终来源是丙固定的太阳能10.某同学在学校旁边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发现了如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B.该食物网中,戊与丁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C.该食物网中,戊获得的能量及毒素最多D.5种动物中有2种肉食动物和3种植食动物11.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是比较脆弱的,其原因是农田生态系统的(B)生态平衡稳定性强生态系统组成单一生态系统结构复杂生态平衡稳定性差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态系统结构简单A.B.C.D.12.下图是未被破坏的地

5、层示意图。两个地层中曾发掘出物种A(该地层中发掘出的最高等的生物)和物种B(该地层中发掘出的最高等的生物)的化石。下列关于物种A和物种B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D)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物种A比物种B结构简单在层里可能找到物种A的化石在层里可能找到物种B的化石物种B的出现早于物种A物种B的出现晚于物种A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A.B.C.D.13.一条蛇捕食了青蛙后,从生态角度看(D)A.完成了物质循环B.青蛙不能适应环境C.蛇破坏了生态平衡D.能量从青蛙流向蛇14.导学号16814058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图解,甲、乙、丙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物类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

6、,丙是分解者B.甲是生产者,乙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C.甲是分解者,乙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D.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15.下列各项,可以被看做生态系统的是(A)A.赵王河B.仿山上的松树C.万福河鲤鱼D.土壤中的细菌16.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A.阳光B.温度C.空气D.水分17.生命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各种影响。下列现象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B)A.枯叶蝶静止时像一片枯叶B.马里亚纳海沟没有绿色植物C.雷鸟的羽毛冬季为白

7、色,夏季为灰色D.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能加速岩石的风化18.下列关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B)A.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中心的人工生态系统B.城市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要比自然生态系统复杂C.城市生态系统大量的能源和物质必须从外部输入D.城市生态系统分解者较少19.从物质循环的观点来看,动物体中碳元素究其来源是(C)A.蛋白质中含有的碳B.糖类中含有的碳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D.非生物碳酸盐中的碳20.原鸡产蛋很少,但现在的蛋鸡产蛋量很大,原鸡进化成为蛋鸡的正确顺序是(C)原鸡产生了可遗传的产蛋多的变异产蛋多的变异逐代积累而得到加强人们专门饲养和繁殖产蛋多的鸡A.B.C.D.二、非选择题(共40

8、分)21.(6分)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工业污染区非工业污染区深色蛾浅色蛾深色蛾浅色蛾释放数目/只154164472496再回收率/%5825642(1)桦尺蛾的体色在生物学上称为性状。其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一种变异(填“遗传”或“变异”)现象。(2)在工业污染区,深(填“深”或“浅”)色桦尺蛾所占比例高,在非工业污染区,浅(填“深”或“浅”)色桦尺蛾所占比例高。(3)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长

9、期C的结果。A.烟熏B.捕食这种颜色的食物C.自然选择D.人工选择(4)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较高,在非工业区浅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较高,这说明桦尺蛾对环境具有适应性。(5)如果严厉禁止污染,使工厂排烟量大大减少,桦尺蛾的类型将产生怎样的变化?浅色桦尺蛾增多。22.导学号16814059(10分)图甲是动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进化树),图乙为长期使用某种农药后某害虫数量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甲乙(1)图甲的进化树的树根A处表示原始生命,它生活在原始海洋中。(2)图中B表示裸子植物。(3)从进化树可以看出生物进化是按照生活环境由水生到陆生,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分类地位由低等到高

10、等的规律,不断进化和发展的。(4)图乙中在使用农药的前5年,害虫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是农药杀死了大量抗药性弱(或无抗药性)的个体。(5)10年后害虫数量又大量增加,说明害虫中有少量个体具有抗药性,农药对害虫进行了选择,有抗药性的个体存活下来并大量繁殖,导致害虫数量增加。23.(5分)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2)从能量流动的方向看,其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经各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0%。(4)食物链越长,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越多。24.(12分)福州内河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曾经水质清澈,成

11、群的鱼、虾畅游其中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内河一度成为污水排放地,脏臭袭身,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为恢复“绿水绕家”的美景,市政府已开始全面整治内河。专家介绍,投放合适的鱼类是净化水质的重要一环,如投放以藻类为主要食物的鲢鱼。根据鲢鱼的滤食功能,我国科研人员制造的“大型仿生式水面蓝藻清除设备”在内河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内河属于河流(填“海洋”或“河流”)生态系统。(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分析福州内河成群的鱼属于消费者,河水属于非生物成分。(3)福州内河成群的鱼、虾畅游其中所获得的能量最初来源是太阳能。(4)过度排放污水,使内河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5

12、)相比投放化学药物,这种“以鱼净水”的做法有什么优点?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合理即可)。(说出一点即可)25.(7分)下图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能。(2)在该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属于消费者,没有画出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真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3)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起来的。(4)有些昆虫的体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与周围环境基本保持一致,这说明生物能够适应环境。(5)如果人们在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草原就很难恢复原样了。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