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注会审计第八章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1121358 上传时间:2019-06-2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2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注会审计第八章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3注会审计第八章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3注会审计第八章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3注会审计第八章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3注会审计第八章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注会审计第八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注会审计第八章(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八章审计抽样命题特点分析: 本章属于比较重要的章节,核心内容是审计抽样的原理及其运用。从题型看,既可以考查客观题,也考查简答题,甚至在综合题中涉及抽样的内容,近年主要以简答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教材中的例题应予以关注。考生应把握以下内容:1.理解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2.掌握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 3.掌握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运用;4.掌握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运用。第一节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一、审计抽样的定义1.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 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2. 三个特征:(1)对

2、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3)审计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评价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型的某一特征。3.注意:(1) 有些审计程序可以使用审计抽样,有些审计程序则不宜使用审计抽样。(2) 风险评估程序通常不涉及审计抽样;询问、观察和分析程序通常不宜抽样。(3)实质性程序包括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其中细节测试适用抽样,实质性分析程序不宜使用抽样。二、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一)抽样风险1.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于如果对整个总体实施与样本相同的审计程序得出的 结论的风险。2.抽样风险分为下列两种类型:3.注意:(1

3、)只要抽样,抽样风险就存在。(2)统计抽样时,抽样风险可以准确计量和控制;非统计抽样时,无法量化抽样风险,只能根据职业判断对其进行定性评价和控制。(3)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成反方向变动:样本规模越小,抽样风险越大;样本规模越大,抽样风险越小。(4)无论是控制测试还是细节测试,注册会计师都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5)如果对总体中的所有项目都实施检查,就不存在抽样风险,此时审计风险完全由非抽样风险产生。(二)非抽样风险1.非抽样风险:是指由于任何与抽样风险无关的原因而得出错误结论的风险。2.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导致非抽样风险的原因包括下列情况:(1)注册会计师选择的总体不适合于测试目标。例

4、如,注册会计师在测试销售收入完整性认定时将主营业务收入日记账界定为总体。(2)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定义误差(包括控制偏差或错报),导致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样本中存在的偏差或错报。例如,注册会计师在测试现金支付授权控制的有效性时,未将签字人未得到适当授权的情况界定为控制偏差。(3)注册会计师选择了不适于实现特定目标的审计程序。例如,注册会计师依赖应收账款函证来揭露未入账的应收账款。(4)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评价审计发现的情况。例如,注册会计师错误解读审计证据可能导致没有发现误差。注册会计师对所发现误差的重要性的判断有误,从而忽略了性质十分重要的误差,也可能导致得出不恰当的结论。(5)其他原因。3.

5、注意:非抽样风险是由人为错误造成的,虽不能量化,但可以通过仔细设计其审计程序来降低、消除或防范。三、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1. 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统计抽样方法,也可以使用非统计抽样方法。2.统计抽样应同时具备:(1) 随机选取样本项目;(2) 运用概率论评价样本结果。3.注意:(1)注册会计师在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方法之间进行选择时主要考虑成本效益。(2)统计抽样的优点在于能够客观地计量抽样风险,并通过调整样本规模精确地控制风险。统计抽样还有助于注册会计师高效地设计样本,计量所获取证据的充分性,以及定量评价样本结果。但统计抽样又可能发生额外的成本。(3)无论是统计抽样还是非统计抽样,都离不开注册

6、会计师的职业判断。(4)对选取的样本项目实施的审计程序通常也与使用的抽样方法无关。四、统计抽样的方法(一)属性抽样适用于控制测试通常用于测试某一设定控制的偏差率,以支持注册会计师评估的控制有效性。与总体发生率有关。(二)变量抽样适用于细节测试主要用来对总体得出结论,以确定记录金额是否合理。与总体金额有关。【例题1多选题】下列有关审计抽样的提法中,恰当的有( AB )A.在审计抽样中,抽样风险是客观存在的B.注册会计师在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方法之间进行选择时主要考虑成本效益C.非抽样风险是由人为错误造成的,在审计中可以将其量化并加以控制D.审计抽样可以运用于所有审计程序第二节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

7、步骤 样本设计样本选取样本结果评价一、样本设计阶段在设计审计样本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审计程序的目标和抽样总体的特征。(一)确定测试目标1.控制测试是为了获取关于某项控制运行是否有效地证据;2.细节测试目的是确定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金额是否正确,获取与存在的错报有关的证据。(二)定义总体与抽样单元1.总体(1) 在实施抽样之前,注册会计师必须仔细定义总体,确定抽样总体的范围。(2) 总体可以包括构成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所有项目,也可以只包括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的部分项目。(3)注意:注册会计师应当确保总体的适当性和完整性。 适当性。注册会计师应确定总体适合于特定的审计目标,包括适合于测试的方向

8、。 完整性。在实施审计抽样时,注册会计师需要实施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总体的完整性的审计证据。 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总体项目内容和设计时间等方面确定总体的完整性。2.定义抽样单元(1)抽样单元:指构成总体的个体项目。抽样单元可以是货币单元,也可以是实物项目。(2)在定义抽样单元时,注册会计师应使其与审计测试目标保持一致。(3)在控制测试中,抽样单元通常是能够提供控制运行证据的文件资料; 在细节测试中,抽样单元可能是一个账户余额、一笔交易或交易中的一项记录,甚至为每个货币单位。3.分层(1)分层:指将总体划分为多个子总体的过程,每个子总体由一组具有相同特征(通常为货币金额)的抽样单元组成。(2)如果总

9、体项目存在重大的变异性,分层可以降低每一层中项目的变异性,从而在抽样风险没有成比例增加的前提下减小样本规模,提高审计效率。(3)注意: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通常根据金额对总体进行分层; 控制测试时,不需要分层。对某一层中的样本项目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只能用于推断构成该层的项目。如果对整个总体做出结论,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与构成整个总体的其他层有关的重大错报风险。(3) 定义误差构成条件识别误差的标准1.注册会计师必须事先准确定义构成误差的条件,否则,执行审计抽样程序时就没有识别误差的标准。2.在控制测试中,误差是指控制偏差;注册会计师要仔细定义所要测试的控制及可能出现偏差的情况;3. 在细

10、节测试中,误差是指错报,这会计师要确定哪些情况构成错报。(四)确定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必须确定能够最好地实现测试目标的审计程序组合。二、选取样本阶段(一)确定样本规模1. 样本规模:指从总体中选取样本项目的数量。2. 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包括:(1)可接受的抽样风险 可接受的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反向变动。注册会计师愿意接受的抽样风险越低,样本规模通常越大。反之,注册会计师愿意接受的抽样风险越高,样本 规模越小。(2)可容忍误差 可容忍误差:指注册会计师再认为测试目标已实现的情况下准备接受的总体最大误差。 可容忍误差与样本规模反向变动。 可容忍误差越小,为实现同样的保证程度所需的样本规模越大。 注意:

11、在控制测试时,可容忍误差即是可容忍偏差率,控制发生偏差的次数或频率。 可容忍偏差率是注册会计师能够接受的最大偏差数量。 在细节测试时,可容忍误差为可容忍错报。 可容忍错报指注册会计师设定的货币金额,注册会计师试图对总体中的实际错报不超过该货币金额获取 适当水平的保证。(3)预计总体误差 预计总体误差: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以前对被审计单位的经验或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结果而估计总体中可能存在 的误差。 预计总体误差与样本规模同向变动。预计总体误差越大,可容忍误差也应当越大;但是预计总体误差不应超过可容忍误差。在既定的可容忍误差下, 当预计总体误差越增加时,所需的样本规模越大。(4)总体变异性总体变异性:

12、指总体的某一特征在各项目之间的差异程度。控制测试中,注册会计师在确定样本规模时一般不考虑总体变异性; 细节测试中,注册会计师确定适当的样本规模时要考虑特征的变异性。与样本规模同向变动。总体项目的变异性越低,通常样本规模越小。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分层,将总体分为相对同质的组,以尽可能降低每一组中变异性的影响,从而减小样本 规模。(5)总体规模对样本规模影响很小,一般来说,总体规模对样本规模的影响几乎为零。大规模总体:抽样单元超过5000个的总体。对大规模总体而言,总体的实际容量对样本规模几乎没有影响。 注意:对小规模总体而言,审计抽样比其他选择测试项目的方法的效率低。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影响因素控制

13、测试细节测试与样本规模的关系可接受的抽样风险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可接受的误受风险反向变动可容忍误差可容忍偏差率可容忍错报反向变动预计总体误差预计总体偏差率预计总体错报同向变动总体变异性总体变异性同向变动总体规模总体规模总体规模影响很小(2) 选取样本在选取样本项目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使总体中的所有抽样单元均有被选取的机会。不管使用统计抽样或非统计抽样方法,所有的审计抽样均要求注册会计师选取的样本对总体来讲具有代表性。否 则,就无法根据样本结果推断总体。选取样本的基本方法,包括使用随机数表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选样、系统选样和随意选样。1. 使用随机数表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选样。随机数选样。(1)对

14、总体项目进行编号,建立总体中的项目与表中数字的一一对应关系。(2)确定连续选取随机数的方法:确定随机起点和选号路线。 随机起点和选号路线可以任意选择,但一经选定就不得改变。(3)随机数选样不仅使总体中每个抽样单元被选取的概率相等,而且使相同数量的抽样单元组成的每种组合被选取的概率相等。这种方法在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中均适用。由于统计抽样要求注册会计师能够计量实际样本被选取的概率,这种方法尤其适合于统计抽样。例:注册会计师决定采用随机数表法从连续编号为00012000的两千张凭证中随机抽取20张进行检查。确定使用前四位数,从第十列第一行为起点,自上而下,从右到左逐列查找。则依次选取:1770、1382、0208、0927、1448、0135随机数表123456789101320446903729655921148103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