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科技支撑巨桉推广建设项目简介

上传人:xuz****an 文档编号:91121233 上传时间:2019-06-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县科技支撑巨桉推广建设项目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某县科技支撑巨桉推广建设项目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某县科技支撑巨桉推广建设项目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某县科技支撑巨桉推广建设项目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某县科技支撑巨桉推广建设项目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县科技支撑巨桉推广建设项目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科技支撑巨桉推广建设项目简介(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四川省XX县科技支撑(巨桉)推广建设项目简 介 项 目 名 称:XX县科技支撑(巨桉)推广建设项 目 实 施 单 位:XX县林业局项 目 负 责 人:曹志忠 局长 经济师业 务 技 术 总负责:杨 林 科长 高级工程师项 目 属 性:新建项 目 实 施 年 度:20052007年项目实施地点及规模:科技支撑(巨桉)推广造林4068公顷(其中:马尾松疏林地3529公顷,项目区“四旁”476公顷)。涉及全县西来、复兴、大兴等7个乡镇,88个行政村,2096个小班,造林户42733户。新增“四旁”绿化面积476公顷。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1772.4万元,其中申请财政补助资金1200万元,

2、农民投劳折资572.4万元,项目单位自筹工作经费10万元。项 目 规 划 设 计:XX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采用本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最新数据于2005年4月1日7月30日经过外业补充调查,内业设计形成XX县科技支撑(巨桉)推广建设标准文本。一、项目申报书1、项目名称四川省XX县科技支撑(巨桉)推广建设2、项目登记号3、专项资金名称科技支撑(巨桉)推广建设补助资金4、项目属性新建扩建改建重建迁建追加预算5、申请金额 1200万元6、项目申报单位四川省XX县林业局、财政局7、项目实施单位名称:四川省成都市XX县林业局法人代表:曹志忠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XX县支行银行帐号:8730101053简要说

3、明申请理由(500字以内)XX县位于川西平原西部边缘,成都西南部腹地,属“两大工程”实施县。全县土地总面积58286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6085.7公顷(马尾松纯林面积9510公顷中疏林地有3529公顷,每公顷平均蓄积量仅有39立方米,树龄均在30年左右,且生长速度缓慢,林木覆盖率不高,农民常常林下开垦种植茶叶等作物,林地逐步侵失,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难以体现),森林覆盖率达45.5%。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6.4,年平均无霜期为300天,年均日照1104.5小时,年均降水量1281.4mm;土壤以微酸性黄壤为主,项目实施区坡度一般为5-15度,长丘山脉属棕紫泥和红紫

4、泥;全县共有25.66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21.61 万人,辖9个镇、3个乡,192个行政村。2004年全年GDP(国民生产总值)为31.64亿元。通过我县长期的封山育林和近几年来各项工程造林,虽然我县森林覆盖率比较高,2002年5月19日江总书记赴XX石象湖生态园视察时充分肯定了XX生态建设的成果。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科学实施“两大工程”的同时,生态与产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生长的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结合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实施马尾松疏林地造林,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

5、份,是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商品林发展,解决农民、国家用材快速循环发展速丰林的措施,也有利于巩固我县生态公益林区建设成果,有效保护现有林地资源侵失的重要举措,促进旅游产业和全县经济发展。项目建设规模:马尾松疏林地造林3529公顷,新增“四旁”绿化476公顷,总投资1772.4万元,投资来源主要为财政补助1200万元,农民投工投劳折资572.4万元;项目建设期为三年。项目建成后,营造速生丰产林5至7年,森林蓄积量将由造林前每公顷39立方米增加到225立方米。实施3529公顷马尾松疏林地造林可增加森林总蓄积量65.6万立方米,5至7年开始轮伐,5年为一轮伐期,每年可产商品材9.2万立

6、方米,同时生态公益林区的森林资源和马尾松疏林地林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粮食增产107万公斤,农民人均增加收入1880元,对保障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县委、县政府对马尾松疏林地造林高度重视,项目区乡镇多次申请马尾松疏林造林,我县已于2003年在复兴乡试点成功,目前巨桉与马尾松共生长势良好,已成为农村和农民对马尾松疏林地造林和解决农民增收的迫切愿望。同时也加快XX县的林种结构、单一向多树种建设的步伐,3592公顷马尾松疏林地逐步在侵失已成事实,急需补植森林分类经营区划划分的商品林区3592公顷为速丰林(巨桉为主、杨树为辅)。本项目实施后,继续

7、推行本届县、乡镇党委、政府任期目标制,离任考核,奖惩兑现的“绿色审计”首长负责制和乡镇部门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书,纳入县政府一级目标考核,结合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将加大专人管护的力度,确保成活成林。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项目概要XX县马尾松疏林地造林建设项目,主要是增加项目区森林蓄积量65.6万立方米,5至7年轮伐,年产商品材9.2万立方米,解决了项目区农村能源和农民的烧柴短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要工程。同时解决全县林种树种单一,林地侵失,有效培育、发展、利用了森林资源。项目建设包括鹤山镇、寿安镇、大塘镇、甘溪镇、大兴镇、西来镇、复兴乡共88

8、个行政村。实施区土地总面积19429公顷,项目建设投资1772.4万元,建设期为三年,马尾松疏林地改造3592公顷,营造速生丰产林(巨桉、杨树)3592公顷。其建设目标是:该项目建成后,5至7年项目区森林蓄量增加65.6万立方米,五年为一轮伐期,年产材9.2万立方米,粮食增产107万公斤/年,农民人均增加收入1880元,缓解了天保工程管护区农民的烧柴短缺。有效解决我县林种、树种单一,马尾松疏林地侵失的问题,生态公益林区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对调节农村小气候、水土保持、减少旱洪灾害,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大大改善,使我县的商品林区为社会和农民用材林提供了保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05

9、年4月1日至7月30日,县林业局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我县商品林区3592公顷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科学分析,并完成了XX县科技支撑(巨桉)推广建设项目申报书,改造商品林区马尾松疏林地造林3592公顷,“四旁”造林476公顷,共计营造速生丰产林(巨桉、杨树)4068公顷的规划设计。本项目准备充分,建设条件优越,配套设施齐全,采伐机具、病虫病防治机具、药物常备。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2、背景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科学实施“两大”工程的同时,生态与产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实施

10、我县商品林区马尾松疏林地造林,就是为了增加项目区森林蓄积量,解决社会、农民用材和林地侵失问题,实现林区可持续发展战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实现轮伐周而复始,每年轮伐的木材一是解决了农民的自用材,二是解决以升达集团、国栋集团为背景的龙头企业用材。而且,巨桉属于再生性树种,一次性造林可轮伐三次,有着极大的发展市场。项目区的土壤构成主要以老冲积黄壤为主,根据立地条件,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巨桉和杨树是项目区生长的最适宜树种,且建设投入成本较低,轮伐年限短,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又能充分体现,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农民增收,从较差的生态环境

11、循环转化为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是项目区农民的迫切愿望,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是我县商品林建设的主要方向,更是全县人民的共同心愿。我县林业机构健全,技术力量雄厚,已建成从县林业局到乡镇林业站的网络服务体系,将为项目的规划造林作业设计、施工、指导、检查等发挥重要作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需求分析市场分析在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中,农民自用材和工业原料用材是必不可少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民自用材和工业原料用材逐渐增大,农民所需自用材和工业原料用材十分紧缺,面临能源短缺的问题,日趋尖锐,尤其在我们农业县人口众多的农村,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农民用材较

12、困难的地区,较之天保工程的实施,农村农民自用材和工业原料用材更加突出。因此,实施马尾松疏林地造林,发展速生丰产林具有强大的市场容量和不可估量的发展未来。马尾松疏林地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建成,可解决全县农民自用材,同时为升达集团、国栋集团提供工业原料用材,市场前景十分可观。巨桉、杨树是以经济价值高、速生丰产、伐期短、适应性强、群众喜爱的树种,可作为连续收益的林种。社会需求 实施马尾松疏林地营造速生丰产林,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此,党中央、国务院为了改善我国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提出了“禁止天然林采伐”的决定。但却使农村农民自用材失去来源,企业用材得不到解决,工业原料用材无法提

13、供,造成农作物秸杆难以还田,地力衰退,经济薄弱,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劣,粮食减产,为此,县委、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维护措施,由于农村经济的制约,农民用材和商品材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据统计,全县农民自用材年需1万立方米,企业用材2万立方米,升达集团、国栋集团工业原料用材更大。目前,农民用材和工业原料用材矛盾日益尖锐,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该项目实施后,五至七年轮伐,年产材9. 2万立方米,解决了本县的农民自用材和企业用材,也为龙头企业提供部份工业原料用材。同时生态公益林区森林资源和马尾松疏林地林地侵失将得到有效保护,商品林区建设得到充分发展。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大大改善。生态改善项目实施后,由于

14、我县森林覆盖率较高,达45.5%,实施马尾松疏林地造林不仅不会影响生态环境,新造林与现有马尾松共生,剩余林木不易盗伐,杜绝林地开垦种植茶叶等农作物,有效保护林地资源不受侵失,且增加了项目区的森林蓄积量65.6万立方米,调整了林种结构单一,增加了森林植被,同时带动农村的路、河、沟、渠及房前屋后,不宜农作物生长的地段全部得到绿化,与全县其它生态工程建设,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生态体系。全县的农田防护、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函养水源等生态功能大大加强,农民的生存得到有效改善。经济发展项目建设,不仅可以加强全县生态建设,增强森林蓄积,提供农民自用材和商品工业原料用材,改善人居环境,年减少旱洪灾害损失300万以

15、上,而且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人均增收1880元,五至七年后年可解决农民自用材1万立方米,企业用材2万立方米,工业原料用材6.2万立方米,也可缓解项目区农村能源短缺烧柴3.9万吨。对保护森林资源,旅游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以及全县经济发展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条件分析资源分析 全县拥有马尾松低产林9510公顷,其中树龄在30年左右,生长极其缓慢,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不能充分体现的马尾松疏林地3592公顷进行补植造林,土壤、水热、植被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营造速生丰产林(巨桉、杨树),特别是巨桉具有再生,萌发能力,一次性造林可轮伐三次的生物学特点,具有作建筑用材,工业原料用材的速生树种,是目前理想的培育树种。原材料条件县林业局1999年组建骨干苗园,年产名类一级优质造林树种苗木255万株,特别是巨桉、杨树具有多年的育苗木经验,马尾松疏林地中造林建设种苗供应有充分保障,而且价廉质优(0.35-0.8元/株)。 另外,项目所需培训设备、设施齐全,病虫害防治机具、药物常备,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交通运输项目区交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