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题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1120704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测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面是同学们对身边的一些物理量值的估计,其中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一位体重正常的中学生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约1000PaB体重正常的成年人游泳时受到水的浮力大约600NC一位体重正常的中学生的重量大约为200kgD用手把2个鸡蛋举高1m,手对鸡蛋做的功大约为10J2如图1所示,小球沿斜面轨道由静止从A处运动到B,再沿圆形轨道冲上到C点,绕行一圈后沿斜面滚上到达D点。整个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和摩擦力,仅有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则( )图1A小球在A处的动能等于在D处的动能B小球在A处的动

2、能大于在D处的动能C小球在B处的机械能小于在C处的机械能D小球在B处的机械能等于在C处的机械能图232012年5月9日,中国首座深水钻机平台“海洋石油981”在南海首钻成功,最大作业水深3000米巨大的金属钻头从没入海水到接触海底的过程中,受到海水的()A浮力变小,压强变大确 -B浮力更大,压强不变C浮力不变,压强变大- D浮力变小,压强变小4如图2,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则两只杯子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应该是( )AP甲P乙 BP乙P甲 CP甲=P乙 D无法判断5如图3所示,是生活中涉及的几个工具,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图3A筷子 B手推车 C扫帚 D钓鱼竿62011年

3、法国网球公开赛中,我国选手李娜勇夺桂冠,成为在该项大赛中获冠军的亚洲第一人,下列关于网球运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网球与球拍撞击时,球拍发生形变是因为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B网球撞击球拍的力和球拍对网球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C网球离开球拍后能继续飞行是由于网球具有惯性D飞行的网球最终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7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坐在行驶的汽车中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是运动的B短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会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受到惯性作用C人沿水平方向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D放在水平桌面上的闹钟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闹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填空题(本大题

4、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8如图甲所示,用吸管把饮料吸进嘴里,是靠 的作用,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即是等于 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图乙表明水壶与壶嘴组成了 9弓箭手在拉弓射箭的整个过程中,拉力改变了弓的_,弹力改变了箭的_。箭头做得很锋利是为了_压强。10一个质量为400 g、半径为2 mm的小球,从高空直线下落,其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5所示,由图可知,开始阶段小球做的是加速直线运动,此时小球受到的重力_小球所受到的空气阻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3s开始,小球做_运动,这时小球所受到的空气阻力为_N。(取g=10 N/kg)图6图7图5123456OV(m/s)t/s8

5、4121611在课外小组活动中,小刚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分别浸没在水和盐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6所示,石块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N;如果直接将该物体投入水中,该物体将(填“上浮”、“悬浮”或“下沉”);盐水的密度为 。(g取10N/kg)12如图7所示,不计动滑轮的质量及转动摩擦,当竖直向上的力F=10 N时,恰能使重物G匀速上升,则重物G=_N,绳子固定端的拉力为_N,重物上升10 cm,力F向上移动_cm。13放在阳台栏杆上的花盆有砸伤人的危险,是因为它具有_能;推开弹簧门,人进门放手后,门又自动关闭, 门自动关闭时_能转化为_能。14户外探险、攀岩是当今许多青年朋友喜欢

6、的运动方式,所谓攀岩也就是人们借助于岩壁上的某些支撑点通过手脚并用的方式攀上岩壁的运动。在某次攀岩比赛中,质量为60 kg的小王同学在20 s内攀上高为15 m的竖直岩壁。小王同学攀岩的速度是_ m/s,小王攀岩过程中至少做功_ J,功率为_ W。(g=10 N/kg)三、作图题(共7分)15(1) 如图8所示,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请作出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2分)(2)如图9所示,浸没在水中的木块正在加速上浮,请作出木块受力的示意图(不考虑水对木块的阻力)。(3分)(3)如图10所示为钓鱼竿钓鱼的示意图,O为支点,F1表示手对钓鱼竿的作用力,请在图中画出动臂L1和阻

7、力臂L2 ;(2分)图8图9图10A 四、实验题(本大题3小题,共19分)16(6分)图11(1)如图11所示,是某日在广州白云山山脚测得的大气压,气压表的读数为_Pa,若到山顶测量示数将_。(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图12(2)如图12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_cm。(3)如图13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小华将系着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根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只有作用在_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

8、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可以是: 甲乙图13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13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A减少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卡片容易扭转图14甲17(6分) 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1)实验前出现如图14甲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_调(选填“左”或“右”)。(2)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呢?原因是:_。(3)通过实验得到以下数据:图14乙(4)由上表可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 (5)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把表格中

9、的数据填写完整。(6)若某次操作出现如图14乙所示情况,发现F1OB与F2OA两者并不相等,这是由于_,此时F1 _F2 。(选填“大于”、“小于”)图1518(7分) 某同学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5所示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步骤l:让钢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到达水平面时速度为v1,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1;步骤2:让钢球从斜面B点由静止开始滚下,到达水平面时速度为v2,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2步骤3:改变钢球的质量让钢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3。(1)比较v1、v

10、2,可知vl_v2(选填“”、“”、“=”)这是因为_。(2)设计步骤l和步骤2的目的是_。(3)比较步骤_和步骤3可以探究动能大小和物体_的关系。(4)实验中是通过观察_来比较钢球动能的大小的,我们在前面的物理学习中也曾经运用过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请你举出一个相似的例子:_。五、计算题(本大题2小题,共13分)19(6分)已知人的密度跟水差不多,若小丽同学的质量为50kg,她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每只脚的鞋底与地面接触面积约为0.02m2,g=10N/kg 。.求:(1)小丽同学的重力;(2)小丽同学的体积;(3)小丽同学对地面的压强。图1620 (7分) 工人利用如图16所示的滑轮组将重40

11、0N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起2m,所用拉力为250N,求:(不计绳重和摩擦)(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2)若用此滑轮组将重900N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2m,拉力在这一过程中所做的功是多少?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3小题,共19分)21(6分) 小明同学做“探究实心均匀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他把由A、B、C三种不同材料制成的若干个均匀实心圆柱体分别竖直放置在同一水平沙面上,进行了多次实验,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通过比较,发现沙面的凹陷程度有相同也有不同,实验序号1、2与3凹陷程度相同且最大,4、5与6凹陷程度相同且次之

12、,7、8与9凹陷程度相同且最小。实验序号123456789材料AAAABCABC材料的密度(103千克/米3)666643643高 度(102米)8886912468底 面 积(104米2)302010101010101010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最大相同,中等相同,最小(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高度相同时,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的作用效果也相同,与底面积的大小 (选填“有关”或“无关”)。(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与7(或5与8或6与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高度越高,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实心圆柱体的高度相同时,材料的密度越大,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22(6分) 某实验小组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动滑轮重G动/N钩码重G物/N钩码上升高度h物/m直接将钩码举高做的功W有用/J动力F动/N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S动/m使用滑轮组动力做的功W总/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0.5310.10.10.70.30.2147.6%220.10.21.10.30.3360.6%340.10.420.3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