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笔记讲义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1119254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3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笔记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笔记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笔记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笔记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笔记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笔记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笔记讲义(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现代文学史串讲讲义课程介绍一、教材说明2011版教材重新改版,改版后的教材增容很多。时长后延了五十年,也就是把我们习惯所说的当代文学部分包含进来,横向拓宽了港台的重要作家作品,这些新内容,虽然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有所接触,但角度不同,掌握的层面不同。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更大的信息量,特别是新版教材编写时,考虑篇幅等因素,在(1917前后1949年)这一段,较旧版本教材有很大的删改,(1949.10年2000年)当代文学史部分,自考以来都没进入我们的考试范围,属于新增内容。为了叙述方便把(1917前后1949年)(1949.10年2000年)分为两部分分别说明二、

2、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1、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线索;2、现代文学产生发展的背景和动因;3、具体作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现代文学性质的两种观点:其一: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心理和现代审美意识的文学。(文学的艺术性质)其二:无产阶级影响和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文学。(文学的时代和社会性质)3、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一)内容思想第一个十年(五四文学19171927):民主意识、科学精神、社会主义思想。第二个十年(左翼文学19271937):阶级解放意识,左翼革命文学的社会主义意识,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人文主义文学意识并存。第三个十年(抗战和解放文学19

3、371949):民族解放意识和人民解放意识,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文学。 (二)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现实主义为主潮。 (三)代表作家鲁迅、沈从文、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张爱玲、徐志摩、闻一多、丁玲、赵树理、艾青、戴望舒、萧红、艾芜、钱钟书、艾青、路翎、穆旦等。 (四)主要作品鲁迅的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野草;郭沫若的女神、屈原;茅盾的子夜;徐志摩、闻一多的诗歌;沈从文的边城、八骏图;巴金的家、春、秋、寒夜;老舍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曹禺的日出、雷雨;赵树理的小说;艾青、穆旦的诗歌;张爱玲的小说等。4、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一)当代文学分期关于当代文学的分期

4、,最常见的是“三分法”,即把当代文学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949-1966),为建国初的十七年;第二时期(1966-1976),为“文革”十年;第三时期(1976-),为社会主义新时期。此外,还有“二分法”,如把当代文学的发展分为“前二十七年”(1949-1976)和“社会主义新时期”(1976-);我们的教材是二分法。当代文学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当代文学的成就:第一、题材内容不断扩大,无限广阔:在当代文学时期,除了有现代文学时期常见的以工农兵、知识分子、小市民的生活为题材内容的作品外,还出现了过去涉猎很少或根本没有触及过的题材内容的作

5、品,如工业题材、少数民族生活题材、知青题材、新武侠题材、科幻题材、体育题材、国际题材的作品等等。第二、人物形象的塑造多姿多彩:当代文学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塑造也有重大收获和突破。在建国之初,当代文学人物画廊出现了不少引人注目的人物形象,但类型、性格都较为单一,新时期以来,不仅人物多样化,其性格刻划也更为立体、丰富。第三、 表现形式与手法日益多样化。建国以来,当代文学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日益多样化,拓展艺术表现空间等等。第四、形成了一支层次丰富、老中青结合的作家队伍。(三)部分人构成:是由现代时期跨越而来的文坛老将,如赵树理、周立波、丁玲、老舍、曹禺、艾青、郭沫若、贺敬之、汪曾祺等。是建国后的作家

6、,如梁斌、吴强、杨沫、杜鹏程、茹志鹃、王蒙、高晓声、张贤亮等。是经历过上山下乡运动的一代作家,如王安忆、梁晓声、阿城、(铁凝)、舒婷、北岛等。是60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一代作家,如苏童、余华、格非、韩东、陈染、林白、等。5、 学习方法树立历史在场观念:用美学的眼光、审美的观念,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中去分析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作家创作和作品生成以及文学的接受过程和对创作的影响。避免“无限衍义”,一家之言和自圆其说必须建立在学理基础之上六、课程重点与难点中国现代文学史要求考生把基本知识的记忆融入到对整个文学史的了解和把握之中,在兼顾广泛,扎实全面地学习的基础上,对那些风格鲜明、分量厚重、地位突出、在文学

7、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作家作品进行重点学习领会和理解。对作家的创作概况、审美追求、独特风格、价值意义等应作为课程的重点深入地学习和体会。在学习中,对于重点内容,考生要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把握:一是基本知识点的掌握,要求准确到位;二是知识面的掌握应较全面宽泛,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本面貌要大致做到心中有数;三是要在分析问题和论述问题时表现出综合应用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理解准确,领会深刻,表达清楚。七、考核目标及题型分析大纲中所列的识记部分:要求考生熟记本课程中的名词、概念和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或识别。对知识面的把握达到一定的宽广程度,准确无误地记住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大纲中所列的领会和简单应

8、用部分: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能把握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简单运用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聚合一定的知识点,简析和论述一般的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大纲中所列的综合运用部分:要求考生在领会和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运用所学过的本课程规定的诸多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稍复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考生要能够运用具体材料,发挥归纳、综合、分析、阐释的能力,对问题作出较为圆满的回答。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根据下列各种比例规定(按百分制设定,每种规定可有5分以内的浮动幅度),合理掌握内容覆盖面、重点内容、能力层次和难易度之间的关系来组配试卷。1. 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社团流派部分试题和文

9、学创作及作家作品部分试题的比例大致为2080。2. 试题按能力层次分为三种,即识记性试题、领会和简单应用性试题、综合运用性试题,三者的比例大致为205030。3. 本课程命题一般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4. 试题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层次,考试题中各难度层次所占分数比例一般以20303020为宜。5. 本课程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第一章 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知识结构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文学革命文学斗争代表人物及主张胡适八事陈独秀三大主义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主要社团内容意义梅光迪、吴宓(学衡)林纾(复古)章士钊(甲

10、寅)新月社诗歌语丝社散文创造社浪漫主义为艺术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为人生“五四”新文学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田汉获虎之夜名优之死咖啡店一夜鲁迅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叶圣陶郁达夫沉沦周作人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郭沫若女神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闻一多红烛死水鲁迅朝花夕拾野草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冰心寄小读者往事(一)往事(二)山中杂记西方各种文艺思潮蜂拥而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全面的革新与解放倪焕之潘先生在难中谈永日集虎集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了解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领会“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和意义,领会新文

11、学与封建复古思潮的论战及其意义,掌握“五四”文学社团和创作思潮流派情况,重点把握以鲁迅、郭沫若等为代表的新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五四”时期新文学在诗歌、小说、话剧、散文创作方面的成就。第一节 概述一、文学革命的兴起中国现代文学以“五四”文学革命为开端。“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时期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是文学革命运动的主要内容。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事”。2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提出

12、“三大主义”1918年,新青年编辑部扩大,陈独秀又办了每周评论杂志,北京大学傅斯年、罗家伦等创办了新潮月刊,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大家对怎样建设新诗、新小说、新戏剧也进行了探讨。胡适、陈独秀的“文学革命”的主张得到了刘半农、钱玄同等人的响应。他们除了撰文还在新青年上演了“双簧信”。【例题单选题】1.陈独秀提出“三大主义”的文学革命论,发表在()A.新青年B.新潮C小说月报D.现代评论【答案】A【解析】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事”2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文学革命带来

13、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其实绩体现在创作上。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的形式是完全现代化的。接着胡适、沈尹默、刘半农进行了第一批白话新诗的尝试,有鸽子、月夜、相隔一层纸等。二、风起云涌的文学社团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是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十二人。人们习惯称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在创作方法上,文学研究会强调写实主义,沈雁冰接编、革新的小说月报基本上成了文学研究会的会刊。创造

14、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等人都是当时在日本的留学生。他们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文学社团与文学研究会倾向相近的有语丝社、未名社等;与创造社倾向相近的有南国社、弥洒社、浅草沉钟社、南国社。1923年成立弥洒社,1922年的浅草成立,1924的年沉钟社成立,致力于介绍外国文学,其他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社团,如湖畔诗社、新月社。湖畔诗社(1922)以写作爱情诗闻名。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1927年在上海筹办新月书店和新月月刊。这是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团体,受西方唯美主义影响较深。闻一多、徐志摩倡导新格律诗,余上沅等对旧剧的“程式化”、“象征化”加以肯定。【例题名词解释】新月社【答案】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1927年在上海筹办新月书店和新月月刊。这是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团体,受西方唯美主义影响较深。闻一多、徐志摩倡导新格律诗,余上沅等对旧剧的“程式化”、“象征化”加以肯定。【解析】对于社团、流派等名词解释注意把要素答全成立(形成)的时间、地点,创始(发起人)文学主张,风格特点等。三、文学论争1、与复古派的论争2、与学衡派的论争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