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上传人:Q** 文档编号:91116140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教学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教学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教学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教学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教学实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教学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教学实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一、激趣导入1、小游戏:比眼力、比嘴力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题目叫“比眼力、比嘴力”。看录象,把你看到的事件、事物大声、快速、准确地说出来。生:人类登上月球。生:潜入

2、深海,探索奥秘。生:人造卫星。生:程控电话。生:高速火车。生:飞机。生:远洋船舶。生:因特网、电脑、视频2、导入课题师:你知道这些事物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生:20世纪。生:对,刚刚过去的20世纪。师:20世纪出现了这么多新生事物,人们发现了那么多新奇的东西,有人就把20世纪称为“呼风唤雨的世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师板书,生读题。二、质疑问难,学习第一、二自然段1、师:你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2、交流。(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生: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个世纪?生:20世纪。师: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生读,师评价。希望大家学完这节课后能读得更好。(

3、2)学习第二自然段。生:谁来呼风唤雨?生答:当然是人类。生:靠什么来呼风唤雨?生答: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生: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生:20世纪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生:20世纪使人类的生活发生变化了吗?怎样的变化?生齐读。3、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点评、小结。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刚才同学们既提出了问题,又解答了问题。还有一些问题现在还解决不了,我们就一边学课文一边来解决。三、根据提问解疑问,学习课文1、师:作者路甬祥用哪些具体事例来说明人类把幻想变成现实,使得20世纪成为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大声读课文。(不动笔墨不读书,比脑力、比嘴力、比手力)2、

4、交流。(1)生各自谈感受,师做引导。生:古时候的“千里眼”现在有了,如望远镜、视频。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还有一些可视电话也是。生: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那就是程控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生:“千里马”也有了。有了高速火车、飞机,想到哪里都很方便。生: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靠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生: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师生小结:也就是说,在20世纪以前,人们一直生活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

5、时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想象“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这些都是人们的幻想。而20世纪,人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把这些幻想变成了现实。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2)齐读第三自然段前四句话。3、师: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而以往上百万年的历史中,却没有。同学们,这说明了什么?交流。生:20世纪的成就很大。生: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把以前人们的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真厉害。师总结:是啊,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

6、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师:你怎么体会这句诗?生:“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师:你从字面上来理解的。生:20世纪,在整个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很短的,但是变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师:是啊,20世纪,人类把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如果请你读这句诗,你会怎么读。自己试一试。指生读,评价。4、师:同学们,现在老师再请你读本文第一句话,你会怎么读?生读,评价。生:我们要读出变化速度之快,内容之多,范围之广。生齐读。5、“发现”与“发明”(1)师:请同学们看板书,20世纪,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人类发现了很多,也

7、发明了很多。你能说说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2)生思考。(3)交流。生1:人类登上月球是发明。生2:我不同意。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月球上的奥秘,应该是发现。生1:那人类是怎么登上月球的?那人造卫星不就是发明的吗?师:我来综合一下你们两个人的意见。人类靠人造卫星登上月球,这是发明;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奥秘,这是发现。生1:我明白了。那“潜入深海”也是一样的。生: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飞机、远洋船舶等,这些都是发现。师:如果请你给“发现”与“发明”找意思相近的朋友,你会找谁?生:发现探索。生:发明创造。五、总结、延伸师:20世纪,科学技术日益发展、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人们如

8、何评价这个世纪,如今人们还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我们下节课接着学。同时,也请你准备好需要交流的资料,下节课,欢迎你展示。板书设计:呼风唤雨的世纪人类幻想现实现代科学技术登上月球、潜入深海千里眼望远镜、视频顺风耳电话、手机、收音机腾云驾雾的神仙飞机千里马、飞毛腿高速火车教学反思: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教学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对文中出现的新事物名称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他们也通过上网,知道了作者路甬祥。这些对上好这篇科普性文章是很有帮助的。课堂上,我主要让学生质疑、解疑,弄清课文内容。让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9、”,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同时,静心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这节课上是相当踊跃的。科普性文章,老师在教学时对朗读的指导不必太过分要求,因为它不同于其他文章。但是,今天,我在教学中,抓住了课文第一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和另一句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着重进行了朗读的指导和点评。我认为这两句话,很生动地体现了作者的意图。学生在朗读时也是激情飞扬,自豪满怀。不知道这样的处理恰当否?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后小结教学程序介绍: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我安排了预习题,其中最后一题为: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的介绍和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爬墙图”。在教学过程中我

10、发现有好多同学没有认真听我讲课,而是一直在摆弄他们的画。我立刻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必须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投其所好:采用竞赛的方式,让男女同学各选一名代表,上黑板展示自己的画。学生们的情绪都被调动了起来,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在了这个焦点上,表现得都相当认真、慎重,选出的同学画得也非常细致。然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仔细观察互相比较,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找出图文不符的地方。男女生之间为了找出对方的缺点都十分认真地边看书边观察起来。不一会,就纷纷举起了手:从爬山虎的颜色、叶片、茎、脚生长的位置、脚的样子,甚至连爬山虎的生长经历中的变化也都提了出来

11、,课堂气氛一下子达到了高潮。我也被同学们的这种学习和钻研知识的热情所感染。在我脑海中原来设计的一大堆板书一下子被一幅精美的图案所代替了:对,应当进一步扩大战果,让每一个学生都动手画一幅爬墙图,要求是看谁画得准、画得像。立刻之间所有的学生都动起笔来。就连平时最不爱学习的同学也在那儿埋头苦干起来。我找了一名小画手,上黑板作画,让它作为本课的教学板书。我看着同学们的画,我内心一阵阵激动和兴奋:我所要讲的、要强调的居然都在同学们画图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来了。我趁热打铁进一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和指正,许多细微的知识点在同学们的发言中一个一个地突现出来:爬山虎的脚是长在叶柄的反面的;叶片是一顺儿

12、朝下的;爬山虎是靠细丝头上长出的小圆片巴住墙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整堂课完全在学生自主活动中、在学生动手创造与发现中完成了,有的同学的表现还替代了老师的角色。课的最后在黑板上仅留下了一幅精美的图案“爬山虎的爬墙图”和同学们无限的遐想与创造空间。教学小结:在后来的作业课中我问学生:学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有的说他认识了爬山虎;有的说他开始喜欢爬山虎了;有的说画图、写作必须认真地观察、比较才能做得更准确;还有的竟然说爬山虎很可爱,能美化环境,建议学校四周的围墙前都种上爬山虎,把我们的校园打扮的更漂亮些,真让我没有想到。这些不都是我这一课教学所期望的吗?甚至超出了我的期望: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知道了运用知识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我在叹服学生的同时,认真地总结了本课的教学:如果我没能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学习状况;如果我没能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如果我没能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同时去亲自动手体验;如果我只是按照事先备好的教案进行那这一节课的效果会是这样的吗?我深深地感触到:1、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有体验的权利,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求知;2、在课堂教与学的活动中,学生要拥有的不仅仅是知识,他们更需要兴趣。3、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有语文知识,也要有数学、美术、音乐等的有机结。4、学生资源是最丰富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新的课程理念,给了我新的教学思想,指导我在新的课堂教学中远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