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用地与建筑规划管理

上传人:xuz****an 文档编号:91115829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用地与建筑规划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成都市用地与建筑规划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成都市用地与建筑规划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成都市用地与建筑规划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成都市用地与建筑规划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市用地与建筑规划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用地与建筑规划管理(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8)用地和建筑规划管理第一章 总 则第1.0.1条 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确保城市规划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技术规范,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1.0.2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中心城区域内的城乡规划、设计和管理活动。温江、双流、龙泉驿、青白江、郫县、新都、金堂、新津、蒲江、邛崃、大邑、都江堰、崇州、彭州等区(市、县)的相应地区应遵照本规定,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补充规定。第1.0.3条 中心城城市形态分区控制规划根据中心城不同区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划定不同的城市形态分区,在城市形态分区内制定、实施城市规划和进行建设应当

2、符合所在城市形态分区的规划控制要求。第1.0.4条 为丰富城市景观,提升城市价值,在中央商务区、人民南路(锦江至火车南站段)两侧地块、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域、地铁站点周边以及规划确定的城市重要节点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强调以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的合理性为规划管理的核心和原则。第1.0.5条 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各项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应当按照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尚无批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应当按照已批准的保护专项规划和本规定执行。第1.0.6条 为引导城市有序发展,在近期建设重点区域,将结合修建性详细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的要求,进一步优化规划控制指标。第1.0.7条 建设最佳人居环境,

3、加强对建筑色彩的管理,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居住的舒适性。第1.0.8条 鼓励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本规定的指导下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地块规划要求按照审批后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执行。第二章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2.1 建设用地性质及兼容第2.1.1条 在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中,对用地性质的确定应依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无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批准的,按已批准的上一级规划执行。第2.1.2条 建设用地的划分、使用应遵循兼容性原则。控制性详细规划已明确兼容性内容的,按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控制性详细规划未明确兼容性内容的,根据表2.1.2的规定确定其兼容范围。第2.1.3条 建设用地范围内存在多种规

4、划用地性质,且规划要求单独占地的,应按控制性详细规划将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划定,并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明确各类用地面积;不需要单独占地的,应在规划条件中明确规模及位置。2.2 建筑容量规划控制指标第2.2.1条 中心城区域内按规划区位、交通条件、绿化环境和市政基础设施等综合承载能力,将中心城居住、公共设施等建设用地划分为四级强度分区。形成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的城市空间形态。(详见附图一)第一分区,为中央商务区和南部副中心核心区等区域,以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为主;注:1禁止兼容;兼容比例不超过10%;兼容比例不超过50%;兼容比例100%;本表中市场用地指一、二级批发市场及危险品

5、等特种市场用地。特种市场用地的兼容性须经规划批准,一、二级批发市场自动兼容比例不超过50%;2兼容的比例是指兼容类的建筑面积与该项目计入容积率的建筑面积的比例;3本表所涉及的规划管理按相关管理办法执行;4本表未涉及的规划用地性质不得自动兼容;5规划控制指标按主导性质用地的规划控制指标控制。第二分区,主要包括一环路以内的大部分用地、主要放射状城市干道两侧用地和规划地铁站点周围的用地,以高层建筑为主的商住混合区;第三分区,为中心城区域内的大部分一般建设用地;第四分区,指受特别设施影响、景观环境影响或其他特定因素影响,其开发建设强度须专项研究确定的区域。第2.2.2条 住宅用地、住宅兼容公共设施用地

6、的规划控制指标按表2.2.2.1住宅用地、住宅兼容公共设施用地规划控制指标表及以下有关规定执行:表2.2.2.1住宅用地、住宅兼容公共设施用地规划控制指标表用地性质总建筑密度绿地率总容积率第一分区二类住宅为主导性质的用地25%25%基准容积率5.0,并结合表2.2.2.6确定第二分区二类住宅为主导性质的用地根据容积率查表2.2.2.2或表2.2.2.3确定25%基准容积率4.0,并结合表2.2.2.6确定第三分区二类住宅为主导性质的用地根据容积率查表2.2.2.4或表2.2.2.5确定30%基准容积率3.0,并结合表2.2.2.6确定198地区二类住宅为主导性质的用地22%30%符合有关规划要

7、求且不大于3.0注:1总建筑密度是指建设项目中所有建筑的基底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2兼容的商业部分必须单独以多层形式建设或设置于建筑高度不大于24米的部分。3本表中建筑密度及容积率均为上限,因建设工程性质、功能、区位及用地情况的不同,相应指标可能达不到上限;本表规定的指标中绿地率为下限值。第一分区范围内总建筑密度不大于25%,建筑基准容积率为5.0,并结合表2.2.2.6的容积率折算系数确定总容积率。第二分区范围内建筑基准容积率为4.0,并结合表2.2.2.6的容积率折算系数确定总容积率,根据总容积率计算结果按表2.2.2.2或表2.2.2.3的规定选取总建筑密度,选取总建筑密度时,按总容

8、积率对应的总建筑密度选取(若无对应的总容积率则选取比该总容积率稍高的容积率对应的总建筑密度);若受航空限高、规划限高或用地条件限制,建筑高度达不到60.0米时,按表2.2.2.2的规定选取总容积率和总建筑密度,且选取的总容积率不得高于按表2.2.2.6进行折算的总容积率。表2.2.2.2 第二分区住宅用地、住宅兼容公共设施用地规划控制指标表规划限高(米)h2424h3030h3535h40总建筑密度30%28%26%24%总容积率1.82.22.62.7规划限高(米)40h4545h5050h5555h60总建筑密度22%20%20%20%总容积率2.83.03.33.6表2.2.2.3 第二

9、分区住宅用地、住宅兼容公共设施用地规划控制指标表建筑高度(米)h60总建筑密度20%17%16%15%总容积率4.04.44.85.0第三分区范围内基准容积率为3.0,并结合表2.2.2.6的容积率折算系数确定总容积率,根据总容积率计算结果按表2.2.2.4或表2.2.2.5的规定选取总建筑密度,选取总建筑密度时,按总容积率对应的总建筑密度或选取(若无对应的总容积率则选取比该总容积率稍高的容积率对应的总建筑密度);若受航空限高、规划限高或用地条件限制,建筑高度达不到40.0米时,按表2.2.2.4的规定选取总容积率和总建筑密度,且选取的总容积率不得高于按表2.2.2.6进行折算的总容积率。“1

10、98”地区范围内规划指标符合有关规划要求且总容积率不得大于3.0,总建筑密度不得大于22%。表2.2.2.4 第三分区住宅用地、住宅兼容公共设施用地规划控制指标表规划限高(米)h2424h3030h3535h40总建筑密度30%28%26%24%总容积率1.82.22.42.8表2.2.2.5 第三分区住宅用地、住宅兼容公共设施用地规划控制指标表建筑高度(米)h40总建筑密度22%20%18%16%总容积率3.03.33.63.8第四分区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按地块所处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要求确定。当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规划地块(仅指住宅用地或住宅兼容公共设施用地)中须配建农贸市场或其它

11、面积不小于2000平方米的公共配套内容的用地的总建筑密度可适当增加,最大增加值不超过5%。原有建设用地的建筑容量已超过本规定的,或加建后不能满足配套要求的,或严重破坏空间环境的,不得在原有建设用地内进行扩建。当同一建设用地的航空限高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高度区间时,应根据该地块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确定该地块的规划控制指标。建筑密度不应超过最低规划限高对应的指标,容积率不应超过最高规划限高对应的指标。 表2.2.2.6 容积率折算系数 临规划道路条数用地面积12345000以下1.01.11.21.255000100000.951.01.11.210000200000.850.951.01.

12、1200000.80.850.951.0注:1容积率折算后结果取小数点后1位(按4舍5入法)。第2.2.3条 第二和第三分区内的公共住房(政府投资的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的规划容积率、建筑密度指标按以下要求控制:1建筑高度不小于80米时容积率不大于5.0,建筑密度不大于20%;2受航空限高限制或规划要求建筑高度不小于35米且不大于80米时,建筑密度为20%至25%,容积率根据建筑密度和高度的要求确定且不大于5.0;3受航空限高限制或规划要求建筑高度不大于35米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根据建筑高度按表2.2.2.2(第二分区内用地)或表2.2.2.4(第三分区内用地)的要求选取。第2.2.4条 公

13、共服务设施用地的规划控制指标按表2.2.4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控制指标表及以下有关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规定执行:表2.2.4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控制指标表用地性质建筑形式建筑密度容积率层数高度绿地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中学用地旧城结合方案合理性确定符合相关规范要求30%新区25%小学用地旧城结合方案合理性确定新区30%幼儿园旧城结合方案合理性确定新区35%养老院30%3.030%农贸市场45%0.8且1.6不大于6层不大于24米结合设计要求派出所40%1.0且2.4办事处40%1.0且2.4其它公共服务设施建筑40%2.4社会停车场(库)50%3.0注:1 中、小学用地的运动场以及幼儿园的室外活动场计入绿地率指标;第2.2.5条 商业金融业用地、商业金融业兼容住宅用地的规划控制指标按表2.2.5.1、表2.2.5.2的内容进行确定。表2.2.5.1商业金融业用地、商业兼容住宅用地(高层)规划控制指标表项目分区位置总容积率总建筑密度高层主体建筑密度绿地率(适用于兼容住宅用地)第一分区地铁站街坊10.050%25%10%8.050%25%10%第二分区-6.045%22%15%第三分区-5.040%20%15%表2.2.5.2 商业金融业用地、商业兼容住宅用地(多层)规划控制指标表项目分区总容积率总建筑密度绿地率(适用于兼容住宅用地)第一分区3.050%10%第二分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节能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