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池乡小学校课内外整合阅读学习模式研究课题实施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115527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池乡小学校课内外整合阅读学习模式研究课题实施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龙池乡小学校课内外整合阅读学习模式研究课题实施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龙池乡小学校课内外整合阅读学习模式研究课题实施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龙池乡小学校课内外整合阅读学习模式研究课题实施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龙池乡小学校课内外整合阅读学习模式研究课题实施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龙池乡小学校课内外整合阅读学习模式研究课题实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池乡小学校课内外整合阅读学习模式研究课题实施(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池乡小学校小学课内外整合阅读学习模式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为了有成效、规模化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最终达到学生自能阅读的目的,我们计划在全校进行第一轮为期3年的“小学课内外整合阅读学习模式研究”。一、研究背景人类社会发展到二十一世纪,阅读已成为人们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获取信息的最基本途径。阅读能力作为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特质,已经受到世界普遍关注,阅读成了人们适应生活、心灵熏陶和发展的需要,阅读成了社会进步的需要。然而,长期以来,语文教改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教师阅读教学水平提高缓慢;学生缺乏阅读动力,阅读面窄、量少、质差,能力不强。学生阅读的现状令人担忧:1、师生不

2、重视阅读。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未得到比较恰当的体现。部分教师,对阅读并未引起足够重视;部分家长反对学生读课外书;阅读能力培养意识较为淡薄;阅读材料十分匮乏,阅读氛围不浓。2、缺乏阅读兴趣。农村学生,回家只想看电视者居多,上街疯狂奔跑玩耍的居多,对阅读课外书籍兴趣就不浓。原因:一是教师对阅读的要求偏移、对学生的能力拔高、忽视学生的体验。二是现在教学质量抓得很紧,各科老师占用严重,学生阅读时间所剩无几了。3、课外阅读数量极少。以我校学生为例,239名学生家庭中,有作文书籍的50名左右;有人文、科学书籍的有20名左右;有20本人文、科学书籍以上的不到10名。4、学校的图书的五花八门。学校图书现在虽多,

3、真正对他们有用的书太少。5、阅读的课内外有机结合少。教师没有注意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加之教师的阅读教学策略与阅读能力培养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这就是造成课堂效率低,教学效果差的原因之一。基于阅读现状,要想改变阅读的这种现状,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达成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首先要从施教者的教学策略改变入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主体阅读学习模式,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其次,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变机械的吸收为理性的和感情式阅读,强化个体在阅读中对内容的重新构建,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二、课题界定关于阅读。阅读是人类与外界交流的认知活动

4、之一。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对由视觉输入的语言文字符号信息进行解码和重建以获取作者在原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关于课内外整合阅读。整合的精髓就是将分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课内阅读要素和课外阅读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效的阅读学习场。课内外阅读这两者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体的,是一张纸的正反面,你可以分得清彼此,却永远无法分开彼此。课内阅读是重点,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地。课外阅读是为了扩大阅读量,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课内阅读的能力,是对课内阅读的重要补充。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获取阅读的方法和技能,才能产生阅读的强烈欲望,才能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实践和延伸,成为课内阅读的检验师和试金石,成为课内阅读的

5、最有力的补充。关于阅读学习模式。阅读学习模式,主要是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阅读的问题,立足点是学生。当然,学生阅读学习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形成的。初步探索四种整合阅读学习模式。前四种模式都以课内外整合的形式在课堂内集中呈现。第五种整合阅读学习模式主要在家庭里呈现。模式一:课文“三我”阅读模式。模式二:课文延伸阅读模式。模式三:课外同质阅读模式。模式四:课外异质阅读模式。模式五:课外家庭阅读模式。我校以第五种模式为主进行研究,同时第一至四种模式也要同步进行。三、研究内容本课题将对研究范围内的学生的阅读学习方式,进行现状调查,投放主体阅读教学策略,对学生阅读方式进行筛选优化。在充分验证和深

6、化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先进的、高效的、实用的教学策略,以便进行推广应用小学生阅读学习的成果。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构建先进的阅读学习模式,扩大学生阅读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升与学生阅读相关的能力,特别是说话能力和习作能力。四、研究目标1、鼓励小学语文教师及实验学生全员参与阅读活动,在阅读中人人受益;2、培养一批有理论素养、有风格和特色的语文骨干教师;3、初步形成小学语文整合阅读学习模式;4探索小学语文整合阅读学习模式实践性的认知特征,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5、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各学科学习能力;6、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课外阅读总量。 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3-4年

7、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总计课外阅读145万字。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成为大写的人;在阅读中变得富有和强大;在阅读中创造生命的质量;在阅读中修身养性,姿态优雅。为学生现在和将来幸福地阅读做有益的探索。五、方法策略(一)带头示范,注重指导。教师要精心研读学校推荐的必读书籍,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理论素养。鼓励教师好读书、读好书。既要读教育教学专著,也要读经典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要读业务类书籍,也要读理论类书籍(读书时间:每天一小时)。(1) “大手牵小手”教师带头示范每天和学生一起读20分钟书”读书活动。教师要成为课内外阅读持久的示范者,积极的倡导

8、者,组织者,合格的指导者,并要成为学生忠实的读者和听众。(2)引导学习方法。课内阅读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变革繁琐的分析课文的教法,让学生会真正成为阅读课堂的主人,力求简简单单教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二)让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结合(1)以课内带课外。有意识地把课内阅读教学带动课外阅读,拓展阅读面,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而达到课内悟方法,课外求发展的目的。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后就让学生再去阅读张家界等其他描写祖国风光的文章。再如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后,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一书。学习了詹天佑等这组“祖国在我心中”专题的课文后,推荐学生去阅读“爱国题材”的课外书籍

9、或文章。(2)以课外促课内。补充课外信息,扩大视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在不同的材料中适当地引入背景知识或相关知识,看似离逸了课文得主线,实际上更好的突出了课文的主线,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补充课外信息,积蓄情感,深刻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教材中许多文章均留有“空白”,需要读者自己去感悟。但对小学生而言,感悟毕竟不是易事,教师可以适当的补充课外信息,将会获得事半功倍之效。补充课外信息,降低理解难度,突破教学难点。在阅读教学中,费时最多、收效最微的是课文难点的教学。在理解课文难点时,适当地补充课外信息,可以让难点迎刃而解。(三)让学校图书放光彩1、发挥学校的图书的作用

10、加强校图书室的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使之成为教师借书读书开放的港湾。有效地使用好学校的图书,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培养热爱读书、自觉读书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提高图书的使用效果,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1)学校有充足的图书资源。我校20XX年9月前藏书5380册,9月新增6402册,共计11782册,本期生均达49册完全能满足孩子们的课外阅读。(2)不管是以前的藏书,还是今年新购的图书,学校都将图书进行了编号分类存柜,便于借阅。(3)采用班级整体和学生个别借阅方式。班级整体借阅由班主任或语文科任教师任意时间选定适合本班学生的读物借到班级供学生阅读。学生个别借阅是学生在学校安排的借阅时间到学校图

11、书管理员处借阅2、指导好学生读书(1)开展早读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早读与午读的习惯。早读要求每周五次,早读时间20分钟。(2)开展好“每天学生读60分钟书”活动。放学回家闲暇时间为同学们的读书时间,可以是下午也可以是晚上。(3)老师定期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和好书推荐。(四)积极开展书香班级的创评工作。着重抓好古诗词诵读、年级推荐读物的阅读,积极组织“读书大王”活动工作等。1、熟读经典诗词。一二年级:熟读背诵比较简单、易理解的诗词10首;三四年级:熟读背诵经典诗词30首;五六年级:熟读背诵有一定难度的经典诗词30首;2、组织学生开展“大阅读”活动。低年级:每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至少2册;中年

12、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至少6册;高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至少10册;各班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自己给学生推荐相应的读物。六、研究周期及步骤本研究初步定为3年一个周期(即20XX年9月至20XX年12月)。将根据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决定深入研究的计划,第一个周期共分三个阶段进行。1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1)组织召开课题组成员会会议,进行课题研究分工,讨论和完善方案。(2)拟定课题研究方案。(3)确定参研班级,选择研究教师,前期现状调查,完成调研报告。(4)进行前期问卷,并完成前测。(5)培训参研教师。(6)准备课题开题的相关工作。2.实施阶段(

13、20XX年9月20XX年7月)(1)邀请专家讲座,派遣参研人员外出学习。(2)主研人员深入课堂调研、指导。(3)定期通报研究成果。(4)收集积累原始素材,及时总结成果。(5)举行各种形式的经验交流活动。(6)阶段评估交流(将邀请不同层次的专家共同参与分析交流)。(7)建立相关的评估标准。(8)具体问题解决策略的调整与完善。3.总结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1)编制后期问卷,进行后测,收集原始资料。(2)分析后测材料。(3)总结提炼成果。(4)完善相关档案材料。(5)结集相关文集(教师作品、学生作品、研究文集)。(6)召开成果推介会。七、研究对象:我校1-6年级的学生。八、成果呈现

14、1、班级将定期开展读书小博士的评比活动,以检查同学们的读书情况。认真读书有所收获的要予以奖励。2、每月出一期与读书活动相关的黑板报或手抄报。3、定期进行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4、与课内课文相关的资料或文章的资料(教师准备)5、教师的有关整合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教案(或者课堂实录)资料。九、组织领导领导组组 长:陈登顺副组长:王 芳 陈丽娟成 员:胡其芬 雷从安 刘彩琼 李小萍 研究组组 长:陈丽娟成 员:陈登顺 胡其芬 雷从安 刘彩琼 李小萍 雷泽进 2011-10-25精品文档正确应用空气的HI图确定空气的状态点及其性质参数;熟练应用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解决干燥过程中的计算问题;了解干燥过程的平衡关

15、系和速率特征及干燥时间的计算;了解干燥器的类型及强化干燥操作的基本方法。 二、本章思考题1、工业上常用的去湿方法有哪几种?态参数?11、当湿空气的总压变化时,湿空气HI图上的各线将如何变化? 在t、H相同的条件下,提高压力对干燥操作是否有利? 为什么?12、作为干燥介质的湿空气为什么要先经预热后再送入干燥器?13、采用一定湿度的热空气干燥湿物料,被除去的水分是结合水还是非结合水?为什么?14、干燥过程分哪几种阶段?它们有什么特征?15、什么叫临界含水量和平衡含水? 16、干燥时间包括几个部分?怎样计算?17、干燥哪一类物料用部分废气循环?废气的作用是什么?18、影响干燥操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调节、控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三、例题例题13-1:已知湿空气的总压为101.3kN/m2 ,相对湿度为50%,干球温度为20o C。试用I-H图求解: (a)水蒸汽分压p; (b)湿度;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