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江苏卷地理试题解析江苏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115312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江苏卷地理试题解析江苏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江苏卷地理试题解析江苏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江苏卷地理试题解析江苏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江苏卷地理试题解析江苏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江苏卷地理试题解析江苏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江苏卷地理试题解析江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江苏卷地理试题解析江苏(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邹城一中 地理组 dfj 2016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共6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6年江苏省高考地理卷) 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图1 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读图回答1 -2 题。1. 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A. B. C. D. 2. 画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 A. 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B. 流水作用、冰川作用C. 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D. 生物作用、流水作用【答案】DC【解析】1.从图中可以地形崎岖,相对高度很大,属于山区,桂林山水,

2、属于喀斯特地貌沟谷发育比较好的地形,属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形有一定的起伏,但是相对高度不是很大,属于丘陵地形。江南丘陵属于低山丘陵地区,D正确。2. 沟谷发育比较好的地形,属于我国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早期是风 从 西北地区吹来的尘埃沉积而形成的高原,后来主要是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C正确。考点:我国主要地形区,地形的形成原因。(2016年江苏省高考地理卷) 5 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图2 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处 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读图回答3 4 题。3.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A. B. C. D.4.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来源:Z.X.X.KA. B. C. D.【答

3、案】BD【解析】3.露营地应该远离危险地段:如独立的树下易遇电击、悬崖下方有落石之虑、高凸山区和山谷风口易受强风吹袭、草叶繁茂的地方多蛇虫,所以这些地点都应避免。5月我国东南部已经进入雨季,降水较多靠河流太近,地势低洼,一旦河流上涨可能淹没,草叶繁茂的地方多蛇虫。O位于地势平坦开阔,且有一定的坡度,距河有些距离,比较适宜露营。处于陡度下面有落石之虑。高凸山区易受强风吹袭。B正确。4.最适宜现日出的地点是面向东方,且地势较高,前面没有障碍物。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地中最好。D正确。考点:地理环境整体性,地形与人类的生活生产的联系(2016年江苏省高考地理卷) 2016 年1 月24 日,一股强大的寒潮

4、影响我国。图3 为该日8 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5 6 题。5. 此时我国A. 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 B. 北方普遍降温降雪C. 三亚风力大于昆明 D. 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6. 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A. 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 B. 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C. 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 D. 冷锋过境,降温明显【答案】DA【解析】5.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各地并不都是在高压脊控制,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在高压控制降水较少,三亚比昆明的等压线稀疏,所以风力也比昆明小。根据等压线的方向可以作出北京和上海的风向。两地的等压线方向差不多,所以风向基本相同。上海处于平原地区

5、,北方没有山脉的阻挡受寒潮影响较大,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小,所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考点:天气及天气系统,地形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2016年江苏省高考地理卷) 图4 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 年、第6 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7 8 题。7. 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 第6 年的流量峰值大 B. 第1 年的流速峰值小C. 第6 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 第1 年的河流径流量大8. 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A. 蒸发 B. 下渗C. 蒸腾 D. 地下径流【答案】7.D8.B解析:7.森林火灾使森林面积减少,对降水到地面以后受到植被的阻挡

6、作用减弱,下渗减少,所以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8.一年中的降水量与另一年的降水量相差不大,图中径流差异主要是森林减少,对径流的阻挡作用小,下渗减弱所致。考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6年江苏省高考地理卷) 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图5 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读图回答9 10 题。9. 仅考虑阳光与风两种因素,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A. B. C. D.10.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 A. B. C. D.【答案】9C10D【解析】试题分析:9.图中N,从考虑阳光方面,夏季南方有树可以遮阴降

7、温,冬季由于比较冷,且盛行北风,所以北方有常绿针叶树有利于阻挡北风,南方为落叶阔叶树,可以增加阳光。10正午太阳高度角决定热水器安装角度,热水器最好与太阳光线垂直,冬至时下午太阳高度角为(0),热水器安装角度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大约为,与最接近,选D。考点:我国的气候,正午太阳高度角。(2016年江苏省高考地理卷) 图6 为某主题公园所在城市分布图。 读图回答11 12 题。11. 下列时间点中至少有4 个城市该主题公园都在开放的是A. 北京时间8 点 B. 北京时间11 点C. 北京时间14 点 D. 北京时间17 点12. 图示5 个城市中A. 有4 个城市受季风的影响明显来源:Zxxk.

8、ComB. 有4 个城市受台风(飓风)影响C. 巴黎和的成因相同D. 有3 个城市属于温带气候【答案】11B12C解析:11.北京时间11点,香港时间10时36分,东京时间12时40分,洛杉矶时间为19时8分,奥兰多时间为21时36,所以说这样就有香港、东京、洛杉矶和奥兰多在开放。12。巴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主要来自西风,洛杉矶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也是来自西风。考点:时间的计算,世界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2016年江苏省高考地理卷) 图7 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 题。13. 图7 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A. B. C. D.14. 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

9、的【答案】13A14C 解析:13.住宅区一般面积最大,从图中可以看出面积最大,所以它可言提住宅区。14.城市有热岛效应,市区温度高;地租一般来说城市中心较高,交通便利的地方较大,C较符合。考点:城市的功能分区,城市的影响。(2016年江苏省高考地理卷) 图8 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回答15 16 题。15. 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信息的是A. B. C. D.16. 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A. B. C. D.【答案】15A16C【解析】试题分析:15.遥感技术主要是从较远的地方用电磁波获得信息,图中可以获取信息的是居民点、水系和地形。土壤、岩层

10、和地下水靠电磁波从远处不易获取。16.农业生产主要考虑的是水系、土壤、地形、水等因素,所以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一般不考虑居民和岩层。考点:地理信息技术和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2016年江苏省高考地理卷) 某教授参加了新疆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17 18 题。17. 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A. 山地针叶林带 B. 高山草甸带 C. 高山苔原带 D. 冰川带18. 阿尔泰山南坡A. 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 B. 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C. 此时季节为冬季 D. 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答案】17B18D

11、17.阿尔泰山垂直带谱是从下到上荒漠带、草原带、针叶林带、高山草甸带和冰雪带。教授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这说明他位于山地针叶林带。 18.阿尔泰山处于在大陆的内部,东面与太平洋之间有重重山脉阻档,水汽难以到达。西面地形比较平坦,再加上阿拉山口可以有西面大西洋的水汽到达,所以南坡降水多。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 小题,每小题3 分,共计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 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2016年江苏省高考地理卷) 图9 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9 20 题。19. 图9

12、 中洋流甲A. 自南向北流 B. 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南凸出C. 使沿岸增温增湿 D. 利于海洋渔场的形成20. 图中位于河流两岸,冲刷作用强烈的是A. B. C. D.【答案】19BC20BD解析:19.从图中的纬度可以得出是南半球,再结合图中的地形与河流可知图是南美洲东,洋流是从北向南流,此洋流为暖流,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南凸出,对沿岸增温增湿。20.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向左,位于河流的左岸,冲刷作用强烈。位于河流的右岸,冲刷作用小。考点:洋流,地转偏向力。(2016年江苏省高考地理卷) 图10 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 题。21. 关于图中、所示箭头代表的地

13、质作用,正确的是A. 指化学沉积作用 B. 指搬运作用C. 指成岩作用 D. 指火山喷发作用22. 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A. 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B. 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 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D. 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答案】21AD22AC【解析】21.图中表示一些离子在水的作用下形成岩石,属于化学沉积作用,所示箭头岩浆的一些物质进入大气,是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22.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内,再通过地壳物质循环进入内部圈层,所以说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物质进入大气中,岩桨中的碳释放到大气圈。考点:物质循环和能源转换(2016年江苏省高考地理卷) 图11、图12 为我国南方某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23 24 题(双选题)来源:Zxxk.Com23. 关于该山区立体农业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