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试题应答指导汇总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115250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试题应答指导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试题应答指导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试题应答指导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试题应答指导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试题应答指导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试题应答指导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试题应答指导汇总(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说是一种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多层次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它的主要特点是:用艺术概括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一般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对环境做具体描写。小说情节是指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小说情节组成部分通常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情节往往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着眼于“情节”要素鉴赏小说,应注意什么?首先是,找出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情节从发生到结局,前后是有着某种

2、内在联系的,这种内在联系也就是贯穿在整个作品中的情节线索。例如,鲁迅的祝福这篇小说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是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矛盾冲突。小说情节线索又有主线、副线和明线、暗线之分。鉴赏小说情节,若能抓住情节的线索,把握其来龙去脉,将有助于我们在分析作品时统观全局,全面把握作者的意图。其次是,由事见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人物形象塑造服务。鉴赏小说的故事情节,应该由事见人,将人物性格与情节联系起来分析。小说就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情节描写来完成孔乙己复杂性格的刻画的。阅读鉴赏,要逐一分析、挖掘情节的意义。例如,鲁迅的孔乙己这篇小说中,写孔乙己到酒店喝酒,众人嘲笑他,孔乙己与之争辩的情节,突出他的偷窃、迂腐的坏毛

3、病;写孔乙己教写四种“茴”字,分豆给孩子们吃的情节,表现他自傲和善良的品性;写孔乙己被举人打断腿、爬到酒店喝酒、谎称是跌断的等情节,表现了孔乙己受欺凌的悲惨命运和爱面子的弱点。再者是,见微知著,应从细节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作品的情节是由很多个场面和细节组成的。分析场面和细节是鉴赏情节的进一步深入,同时也只有这样的情节才显得具体、充分和中肯。例如,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的结尾处,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使尽平生的力气画圆圈,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这一细节生动传神地刻画了阿Q的麻木、无知以及精神胜利法。此外,还要注意辨识小说的

4、叙事方式与情节编织的结构特点。小说中的叙事方式,常见的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生的自然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顺叙的类型具体又有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叙写,按事件发展的阶段进行叙述,按事件发生的空间顺序叙述等。顺叙法的优点在于情节环环相扣、脉络清晰。倒叙是指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关键、最精彩、最激动人心的部分提到开头来写,并非是把整个事件倒过来叙述。倒叙法的优点在于能把情节安排得曲折离奇,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补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插入少量文字对人物或事件作简短的补充说明。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场中,为了表达某种表达上的需要,帮助开展情节,刻画人物性格,暂时中断原来的叙

5、述而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有关的文字。它多用于材料众多、情节复杂的作品中。平叙述是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发生的两件事或多件事的叙事方法。小说情节结构往往讲究“尺水兴波”,在有限的篇幅内制造出扣人心弦的波澜。营造小说情节波澜的构思方法通常有悬念法、误会法、巧合法、反转法、递升法等。高考小说阅读试题中有关“情节”鉴赏的题型常见的主要有:1文中写了XX情节(或场面等)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梳理小说情节的脉络。3分析小说情节结构(构思)的特点。4分析小说开头、结尾部分的作用。上述题型的解答思路是:分析小说情节的脉络,可按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情节要素来扼要概括故事情节。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一般可

6、从情节安排与人物性格刻画的关系,从情节安排与推动情节发展的关系,从情节安排与主题思想表达的关系等方面来分析。分析小说的开头与结尾部分的作用,可从开头、结尾部分与环境描写、情节发展、小说主题思想的表现等方面的关系来考虑。【真题示范】示例1:(2012辽宁卷最后的黄豆)小说多次写到爷爷嚼黄豆,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解题指津】小说自始至终都有关于爷爷嚼黄豆的描写,伴随着爷爷看染布、办染坊、还赌债、离开人世的全部过程,而每一个阶段的爷爷嚼黄豆,都折射出爷爷不同的心灵世界。“爷爷蹲着看染布时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表现出爷爷对染布的专注。“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当爷爷嚼

7、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表现了爷爷的勤劳与坚强。“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地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则表现了爷爷守成的艰辛与无奈。爷爷嚼黄豆的情节在结构全文、推动情节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参考答案】生动揭示“爷爷”心理,反映“爷爷专注”、执著和顽强的性格;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将“爷爷”创业、守成过程中的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为情节发展作铺垫,使故事情节更丰富、更合理。示例2:(2012江西卷法雨果克里兹 报复)小说开头写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有哪些作用?(4分)【解题指津】题干要求分析开头部分情节的作用,解答时要把握切入点。小说开头部分的情节往往交代故

8、事的环境、背景,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这是其一;小说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它能显示人物的身份,展现其性格特点,这是其二。小说某一情节是小说整个情节的一部分,在其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中占一席之地,在结构上起一定作用,这是其三。解答此题,可从上述三方面来分析写彭恩打电话的情节的作用。【参考答案】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点明彭恩的身份;表现彭恩尖酸、刻薄、盛气凌人的性格特征;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示例3:(2012全国新课标卷 老舍小说马裤先生)小说开头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解题指津】本题要求分析开头段中有关人物衣着言行描写的意图,解答时

9、可从这样写与人物形象刻画、后续情节发展、读者阅读心理反应等角度来分析。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在衣着上表现了他的庸俗烦琐,在言行上表现了其无聊的废话。人物肖像行为的描写,首要的作用是刻画人物形象;其次一般可能会有点题、引题的作用,也可能有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的作用,或与结尾形成照应等作用,还有的是为了引起读者注意,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印象等作用。分析时,应联系上下文来作出具体判断、阐释。【参考答案】勾画一个衣着言行与众不同、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为后文即将发生的幽默、可笑的故事作铺垫;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示例4:(2012江西卷法雨果克里兹 报复)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5分)【解题指津】

10、题干要求分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解答时应先指出这篇小说结尾部分的情节与之前情节的关联,解说其构思特点;然后阐释这样结尾的表达效果。阐释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可从结尾与前文的关系,与塑造人物形象的关系,与主题思想表达的关系等方面简要解析。【参考答案】特点:情节发生逆转;具有喜剧色彩。艺术效果:呼应前文;出人意料,令人回味;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化了主旨。【范文指导】农民父亲白旭初旺老倌的儿子回来了。儿子在城里当局长。和儿子同来的还有两个年轻人,一个是秘书,一个是办公室主任。儿子说:“爹,稻要几天才能割完?”旺老倌说:“三天。”儿子指指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说:“加上我们三人,一天就能割完双休日,我们

11、特地来帮忙的。”上个月,旺老倌答应割了稻就进城跟儿子过。儿子说请人割吧。旺老倌说什么也不肯,说这是最后一次割稻了。旺老倌的老伴去世后,他一个人守着乡下老房,太孤单。儿子被唤醒时,屋里还黑咕隆咚的。旺老倌把三顶草帽递给儿子,儿子看了看颜色灰暗的草帽,没接。旺老倌说:“拿着,小心晒昏了头。”儿子的手刚伸出又缩回去。旺老倌说:“嫌脏?”儿子指指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身边的编织袋,说:“我们有。”旺老倌生气地一扬手,三顶草帽飞到角落里。太阳悬在无一丝云的空中,没有风。目不转睛的话,可以隐约看见地面上蒸腾着的缕缕热焰。儿子才割了五六米远就气喘吁吁了,他直起腰,发现父亲已把他拉下十多米远。他扭头看秘书和办公室主

12、任,他俩早已满脸汗水直起腰,摘下宽边白色太阳帽使劲扇风。儿子就说:“歇歇吧。”又大声喊:“爹,快过来喝口水!”旺老倌仍撅着屁股挥舞着镰刀,头也没抬。旺老倌一直割完半块田才来到大榕树下。儿子急忙从编织袋里拿出一瓶矿泉水,旋开盖子递过去。旺老倌没接,他用汗味很重的毛巾擦了脸和脖子,然后从陶罐里倒出一碗大叶茶,一口气喝光后说:“你那水好喝些?”儿子说:“好喝,不是普通的水,三块多一瓶。”旺老倌咕哝:“粮食比水贱。”儿子听父亲说话很冲,没敢再开口,默坐了一会儿,又挪回到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身边,说:“这稻今天只怕割不完。”秘书赶忙说:“局长您放心,等会儿我们努力干。”儿子说:“只怪我爹脾气倔,几亩田,请几

13、个民工一天就割完了,他偏不答应。”办公室主任赶紧说:“局长,没关系,你爸爸都能干,我们”儿子压低嗓门说:“你能和他比?他干了一辈子,干惯了”儿子还要说下去,忽听父亲重重地干咳了一声,忙刹住话头。旺老倌立起身,戴上草帽。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跟着站起来。儿子说:“别忙,涂了防晒霜没有?”秘书和办公室主任回答说:“涂了。”儿子又说:“再多涂点,小心晒伤。嘴里要多含些人丹,小心中暑啊,爹,您要人丹吗?”旺老倌把一只飞到脚边的蚱蜢狠狠踢了一脚,头也不回,大声说:“城里人才是人。”秘书悄悄说:“局长,您爹好像不高兴。”儿子说:“没事,他就是这脾气,有口无心。”夜已经很深了。儿子躺在又闷又热的蚊帐里,睡了不到半

14、个时辰就醒了。听见咳嗽声,才知道父亲还在门外纳凉。儿子走出门,说:“爹,还不去睡?”旺老倌闷闷地说:“睡不着。”儿子说:“爹,晒谷,缴公粮的事您别担心,我跟隔壁的根叔说好了明天上午割完稻,下午我们就可以进城。”(21)旺老倌扬起手中的蒲扇,指着儿子,说:“要他替我干?我自己干不好?”儿子听出父亲话里有话,急了,说:“爹,您这是”(22)旺老倌粗声粗气地说:“我,我命贱。”(23)黑暗中,儿子看不清爹脸上的表情,听口气,火气很大。(24)儿子的心里陡地有些发凉。阅读思考这篇小说在情节构思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通读全文,请简要赏析。错答举例突出特点是细节描写精当、传神。小说中从动作、神态、语言等多方

15、面的细节表现入手来塑造人物形象,使故事情节充实,人物个性鲜明,突出了主题思想。错因分析首先是审题不严谨,答非所问,题干要求赏析的情节构思的突出特点,而非人物描写的特点;其次是分析不够具体,未能结合文本精要举例加以赏析,有贴标签之嫌。参考答案这篇小说在情节构思上的突出特点是对比。小说用了五个层次的对比:父亲拿草帽给儿子带,儿子却嫌脏。儿子才割了五六米远稻谷,就累得不行;父亲把他拉下十多米依然埋头苦干。儿子喝三块钱一瓶的矿泉水;父亲喝自家的大叶茶。儿子怕中暑抹防晒霜吃人丹;父亲对此十分反感。对晒谷、交粮等后续之事,儿子想的是让邻居去办;而父亲要自己干。通过反复对比,制造了情节波澜,具体展现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新时代的干部,怎样才能真正与农民达成默契的关系。【解题演习】阅读下面这篇小说,然后回答问题。枪口徐光兴官复原职的N省建材局杨局长和李秘书,走在蒿草丛、芦苇疏落的湖边。“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西风,秋水,雁阵,衔着落日的远山,交融在一起,更增添了打猎者的无限兴致。“嘎”传来一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