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城市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114045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阳泉市城市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阳泉市城市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阳泉市城市总体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阳泉市城市总体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阳泉市城市总体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阳泉市城市总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阳泉市城市总体规划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阳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草案公告一、规划期限和范围1、规划期限:20112030年。规划基期为2010年,近期为2011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2、规划范围和层次(1)规划区:包括市区(城区、矿区、郊区)、平定县的冠山镇、冶西镇、琐簧镇、石门口乡和娘子关镇,共计1181平方公里。(2)中心城区:包括城区,矿区,郊区的杨家庄乡、平坦镇、义井镇、荫营镇、李家庄乡,平定县的冠山镇,冶西镇的部分村庄,巨城镇的龙庄,石门口乡的乱流村、南上庄村、南坪村,总面积为566平方公里。二、发展目标以科学发展为导向,以低碳、生态发展为途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拓

2、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将阳泉中心城区建设成为“社会和谐、保障完善、资源节约、环境优美、特色彰显”的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三、城市性质国家新型能源与材料工业基地,山西省东部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和新型工业基地,文化旅游休闲与生态宜居城市。四、城市规模1、人口规模:规划2015年达到80万人, 2020年达到90万人,2030年达到100万人。2、用地规模:规划2015年建设用地为84平方公里;2020年建设用地为95平方公里;2030年建设用地为105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标准按105平方米/人控制。五、空间发展策略1、空间发展方向策略:向北空间跨越,向南优化提升,向西控制发

3、展,向东生态涵养。2、空间结构优化策略:外拓内疏,建设新区;生态融合,组团发展;城矿统筹,确保安全。六、用地布局1、空间结构:两园、两轴、一廊、三组团两园:中心城区内规划两处森林公园,分别为中央公园和冠山森林公园。两轴:纵轴为城市的发展轴和景观轴,串联老城、新城和平定组团,形成城市的发展主轴,并串联两座森林公园形成城市的主要景观轴线和通廊。横轴为城市主要的现代服务功能轴,以漾泉大道为依托,联系市级行政中心、文化和体育中心,以及商务区及文教区。一廊:以桃河及两岸地区构成城市主要的商业活动和滨水景观廊道。三组团:即老城组团、新城组团和平定组团,各组团间保留较宽的生态隔离带,并以城市快速交通相联系。

4、2、主要组团功能定位老城组团包括现状桃河两岸城区及矿区,主要功能为全市的传统商业服务中心、传统特色文化展示区、矿区服务基地;新城组团为北部生态新城(含荫营),主要功能为城市行政商务和文化教育中心、新型产业聚集区、生态建设示范区;平定组团包括平定县城和冶西,主要功能为县级行政管理中心,材料、能源与装备制造业基地,物流中心。3、居住用地规划改善老城组团居住条件,完善新城组团居住配套;协调居住用地与工矿用地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建立满足多种需求的住房体系,确保保障房建设。居住用地划分为24个居住片区,新增居住用地主要位于新城组团和平定组团。2030年规划居住用地3315.5

5、公顷,人均居住用地33.16平方米。4、公共设施用地规划按市级中心、组团级中心和居住片区级中心三级配置体系,重点安排市级、组团级大型公共设施,并对居住片区级公共设施配置提出要求。在新城组团沿新城大道和漾泉大道构建“十”字形市级公共设施轴线。市级行政中心位于北部新城综合中心内;市级文化体育中心位于中央公园南侧;市级教育科研基地两处,分别位于新城组团和平定组团。在荫营和平定分别规划组团级综合公共服务中心。 5、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城市商业中心按市级、组团级和居住片区级三级进行规划布局。规划市级商业中心两处,分别为老城商业中心和北部新城商业中心。规划市级商务中心位于北部新城漾泉大道东段。规划市级专

6、业批发市场若干,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形成空间布局合理,运储、批发相结合的专业市场体系。6、工业和仓储用地规划规划五片工业园区:白泉工业园区、开发区东区工业园区、北部新城工业园区、平定东部新区工业园区、阳煤集团兆丰(冶西)煤电铝工业园。规划2个物流园区:北部新城工业物流园区、平定石门口物流园区;规划3个仓储区:坡头仓储区、阳泉站仓储区、冶西仓储区。七、绿地系统规划至2030年,绿地与广场用地建设规模达到1240.3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1.84,人均绿地12.40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878.4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8.78平方米,达到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标准要求。规划形成“三廊、

7、多楔、八片、多点”的网络化绿地系统。“三廊”指沿荫营河、桃河、南川河形成的三条绿色廊道;“多楔”指由中心城区外围嵌入城市内部的多条楔型绿带;“八片”指刘备山森林公园、翠枫山森林公园、玉泉山森林公园、张飞庙森林公园、狮脑山森林公园、北部新城中央公园、冠山森林公园、松树山森林公园;“多点”指在中心城区内部建设的多处城市公园。八、综合交通规划1、对外交通梳理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客货流,采取“过境分离、客货分离、快慢分离”的交通策略;加强枢纽、站场建设,提高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转运效率。(1)铁路:保留石太电气化铁路,保留中心城区内现状石太线铁路客货站系统和编解系统;废除中心城区范围内白荫线、阳涉线及其相

8、接铁路支线;阳涉线与冶西支线相汇后,沿规划阳盂南北铁路经乱流向北,在河底连接规划石太铁路复线。(2)城际轨道:利用现白荫线铁路改建城际轨道交通。轨道线起点盂县阳泉北站,经孙家庄、牛村、南流、河底、荫营、郊区、阳泉新城、阳泉老城、平定北,终点平定车站,总长度约50公里,站点间距为25公里,在城际轨道站点修建公交及非机动车停车换乘设施。为应对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同时还在城市东部预留一条城际轨道交通廊道。(3)公路:构建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主的公路干线网。阳泉中心城区高速公路包括阳五高速公路,太旧高速公路和西环高速公路,共设置阳泉北、郊区、漾泉大道、平定北、平定、冶西、旧街7个高速出入口。规划30

9、7国道、315省道、214省道为一级公路,规划207国道复线为二级公路。2、城市道路交通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城市道路网建设质量;实行公交优先策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施机动化引导的政策,形成科学交通管理的体系;倡导绿色交通理念,发展慢行交通系统,提倡生态低碳、高效环保的交通出行方式。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级,规划道路总长度为1174公里,道路网密度为11.2公里/平方公里。(1)快速路:城市快速路系统为“三横三纵”,“三横”为307复线、漾泉大道、规划南外环;“三纵”为西环路、广阳路、东环路。(2)主干路:南北向主干路包括洪城路、李荫路、新城大道、桃荫路、义白路、

10、义平路等。东西主干路包括江正大街、荫营大街、白泉工业园南路、新城北大街、平阳路、大连路青年路、桃北路、宁波路、保晋路、泉中路、南大街、平冶路等。 (3)城市公交: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城区公交、郊区公交。规划期末中心城区的公交线网密度达到2公里/平方公里,城区公交覆盖率达到90%。城区公交车辆配置达到10台/万人标准。九、环境保护规划地表水水质基本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100%。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要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5%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不含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11、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区域噪声达标区面积覆盖率大于80%。十、公用设施规划(1)供水工程:规划中心城区最高日人均综合用水量为350升/(人日)。保留现状一水厂、三水厂、四水厂及平定一水厂、平定二水厂;扩建郊区水厂,规划建设阳泉第五水厂和平定第三水厂。总供水能力达到37万吨/日。(2)排水工程:中心城区扩建第二污水处理厂、荫营污水处理厂、平定污水处理厂,新建新北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5万吨/日。规划中心城区再生水回用率达到40%。(3)供电工程:规划建设500kV阳泉变电站。保留220kV长岭变和红卫变,新建4座220kV变电站。110kV

12、变电站达到21座。电信邮政工程:规划共设电信中心局6座;新建新北区邮政分局;新建有线电视前端机房10座。通信管道应遵循“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4)燃气工程:新建煤层气储配站5座,新建煤层气提纯厂1座,压缩煤层气母站1座,新建燃气汽车加气站10座。(5)供热工程:规划主要热源为南煤龙川电厂、阳光电厂、规划新河坡电厂、规划阳煤电厂和开发区调峰热源厂,总供热能力达到3756兆瓦。(6)环卫工程:规划建设1座日处理能力10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中的可燃部分直接送至新区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焚烧,灰渣及不可燃垃圾送至现状王家沟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规划建设宋家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服务范围主要为平定县城及周边乡镇。十一、综合防灾规划(1)防洪:中心城区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桃河市区段河道宽度按150米250米控制,河道两侧均按100年一遇洪水位修筑防洪堤,防洪堤顶修10米宽防洪抢险道路。(2)抗震:中心城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避震疏散用地应达到人均3.0平方米,主要结合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体育场等综合设置。(3)消防:保留现状4座消防站,新建1个消防指挥中心,2座特勤消防站,14座标准消防站。(4)人防:人员隐蔽工事按战时留城人员人均1平米建设。专业队掩蔽部按人均3平米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