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113575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岳 文 (机电工程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50)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焦点,尤其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该问题更显突出,本文通过对特殊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的利弊分析,提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解决这一问题,以期能够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视角。关键词:金融危机;增量;存量;能力结构引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有数据表明,2009年毕业生将达到611万之高,这就意味着今后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将会更加凸显。 当前,随着金融危机在中国的蔓延,在造成经济整体下滑的同时,会影响到企业对于招聘人数的削减。具体地说,金融危机席

2、卷中国,无疑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出口受到抑制, 出口的减速减少了劳动力的需求,这必然会减弱企业对就业的拉动能力。这种影响与国内的贸易政策调整同时发生,将会严重影响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指出,从我国劳动力市场监测情况看,2008年第3季度企业用人需求与2007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 一些地区新增就业人数增速减缓。同时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特别是纺织服装、加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困难较大,给就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基础

3、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党在我国已进入总体小康社会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应对国内形势和国际环境的挑战与风险的必然选择。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改革开放促使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矛盾大量出现,社会的不和谐因素急剧增加,就业就是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1、目前的就业的有利条件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当前的就业形势与任务,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既拥有

4、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从机遇看,主要有以下几点:1.1全国上下都十分重视就业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把促进就业作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六大社会建设任务的第二大任务,明确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 “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就业工作的重视。各高校都成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都把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当成了中心任务,各级政府也采取了积极措施来促进就业。1.2国内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1.3就业政策环境更加宽松有利。近年来,国家和各地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如2008 年 1 月 1 日起开始实施的就业促进法,更是把就业工

5、作提到了法律的高度,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4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已由简单追求高学历向适用、合用转变。1.5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走出了新的路子,实现了新的突破。从挑战看,目前的就业形势是:供大于求,日益增长的就业需求同经济发展新增岗位不足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而且逐年加剧。据统计,2009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 611万,有专家统计,按照 70%的一次就业率,611万毕业生中,将约有180 多万人离校时落实不了工作岗位,大学毕业生就业仍然十分困难。 2、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的结构矛盾2.1在时间结构上,大学毕业生供给超量增长在短期内超出了需求的

6、增长,劳动力市场还需要时间逐步调整。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快速增长,特别是经济结构的升级速度加快,带动了对人力资本存量的高校毕业生的强劲需求,从而促动了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我国从业人口中具有各类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5,而工业发达国家则为25%-30,因此,加快提升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问题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寻找工作。劳动力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步消化大学毕业生在短期内的超量供给。2.2在区域结构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差异与政府政策激励上的错位导致实际有效需求不足。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

7、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从而对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市场需求是一个不利因素。虽然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计划而产生大量需求,但由于欠发达地区所能支付的价格(工资收入、发展机会、流动性等)不足以补偿大学生的人力资本投资,因此,按照劳动力市场机制,无法实现供求结合。在我国,由于人才流动的单向性特点导致的流动成本过高进一步恶化了欠发达地区的有效需求不足。尽管国家也采取了“西部志愿者计划”等政策措施,但是无论从需求量扩大还是人力资本补偿来说,都难以有效改变这种状况。2.3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

8、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例如,IBM中国区对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有:第一个方面是服务意识,能不能从客户的角度去出发,去想问题;第二个方面是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方面是沟通的能力;第四个方面是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职业操守和商业道德。然而,大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任职资格模型”。对个人而言,就业能力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等资产,他们使用和配置这些资产的方式与向用人单位展示这些资产的方式以及他们寻

9、找工作的特定环境(个人环境与劳动力市场环境)。由于大学生是作为一个“产品”在一个高等教育系统中被制造出来的,因此就业能力不足主要是与大学联系在一起的。这既与传统上相对集中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有关,也与高校本身的教育能力不足相联系。长期以来,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此外,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市场能力”获取职业信息,展示

10、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等。 3、新形势下推动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属于新的增量就业,宏观与微观经济环境变化对其影响很大。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有两个关键特征:劳动力需求不足与新增劳动力需求萎缩。劳动力需求是引致性需求,它取决于产品需求,而产品需求又因为金融危机引发的消费和投资下降而下降,企业的首要决策是降低增量就业。同时,为有效应对外部快速变化的环境,企业也在不断地计算现有人员工作时间与新增人员替代选择的成本收益关系,这也会降低增量就业。在我国,金融行业、外贸行业、与出口相关的制造业受到巨大冲击而降低对新增人员的需求,大学毕业生就业因此受到很大影响。3.1宏观层面

11、。 3.1.1加大增量与存量调整力度金融危机下的劳动力需求不足很难由供给条件的改善来调整。因此,加大增量与存量调整力度,扩大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需求,是解决毕业生就业的根本之道。经济增长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增长的基本保证,加快经济结构升级更有利于大学生就业,而经济增长与结构升级又在于积极的创业活动。因此,国家应提倡创业精神,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创业,特别是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这既有利于毕业生就业,也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助于形成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最有价值的是,大学生创业将有效提升我国创业者的人力资本水平,对于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和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长期的促进作用。在积极促进

12、增量就业的同时,应当鼓励政府、企事业等单位制定更为积极的大学生吸纳政策。目前我国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的受高等教育的程度不高,加之知识更新的要求,我们迫切需要增加年轻一代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学生的劳动力供给增加较快的形势下,从理论上讲,我们应当是用较高学历的大学毕业生来替换目前较低学历程度的在职人员。问题是怎样实现这种增加和替换。一是可以考虑提高在职人员队伍更新的速度,以消化和吸收一部分大学毕业生;二是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重视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科学地研究组织规模和人员需求,明确就业需求总量。 此外,要在稳定就业和调控失业上下工夫,帮助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充分发挥失业保险预防

13、失业、促进就业和保障生活的功能,鼓励企业减少裁员,稳定就业岗位。3.1.2专项政策调节就业市场在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层面出现问题的时候,大学生自身努力的效果是相当有限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只能伴随着经济的好转而慢慢好转。在这个时候,政府政策的投入将会产生积极的放大效应。 国家的专项政策可从以下三个角度出发。第一,实施大学生全国范围内的自由就业政策,改善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环境。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对大学毕业生的户口指标限制,取消各种各样显性或隐性的行政限制,促进大学毕业生无障碍就业和自由流动。第二,国家需要考虑在短期内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能够直接产生效果的措施就是政府机关、军队、武警以及其他社会服务事

14、业单位增加对毕业生的雇用量。由于这些机构更看重求职者的综合性素质,而对专业的要求相对宽泛,从而可以缓解这个特定的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的结构性矛盾。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增加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我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已经取得显著成绩,在严格论证的基础上,可以扩大实施“环保计划”、“公益服务计划”等。第三,国家可考虑在短期内适当增加研究生招生总量,减少大学毕业生的供给,帮助大学生度过金融危机的困难时期。3.1.3建立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补偿机制 为鼓励大学毕业生到特定的地区就业或从事特定的职业,可以建立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补偿机制,这也是一种国际惯例。例如,美国

15、FFEL贷款项目规定,联邦政府对于连续5年在指定的小学或中学作为全职教师从事低收入家庭学生的教学服务工作的大学生可以享受贷款免除的政策,最高免除额可达完成5年教学工作后未偿总额中的5000美元。帕金斯贷款项目规定,大学生在教师短缺地区全职从事数学、外语、双语教育或其他领域的教学,最高可以免除100的贷款。如果毕业生参加美国军队并在敌对或高危险地区服役,最高可免贷款50。美国护理教育贷款偿还计划规定,所有该计划的参加者必须签订合同,在护士短缺地区合格的健康机构全职就业23年。该计划将为工作2年的毕业生偿还60的贷款,为工作3年的毕业生偿还85的贷款。 为平衡我国的经济发展,可以采取毕业生人力资本

16、投资收益的补偿机制,实施就业激励政策,采用特定的入学贷款等激励政策来实施就业的地区、行业以及职业导向。我国自2003年起开始实施就业激励政策,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政策在2004年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加大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力度,扩大由中央财政支持的西部志愿者规模;各地区结合本地实际,实施地方项目,引导大学生到当地贫困地区服务,地方财政要给予支持。高等学校要努力与本校志愿者服务地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关系,开展教学、实践、扶贫等全方位的合作与援助。提倡高校奖学金适当用于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贫困地区就业。国家就业激励政策的实施将会更有效地支持国家整体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支持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要求,最终实现个人、用人单位和国家“三赢”结果。3.1.4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 人力资源市场的效率损失主要源于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